安華拉拜建議把華小搬遷到土著區,彰顯了砂拉越包容和開明的生活氛圍也深深影響了這位穆斯林副部長,凸顯他是以務實的眼光看待報讀華小可掌握許多優勢。
ADVERTISEMENT
當像西馬的一些巫裔政治人物,包括前首相馬哈迪,總愛隨意給華小貼上“分裂社會”的莫須有罪名的標籤,砂拉越的馬來裔副部長安華拉拜卻提出建議,將微型華小搬到土著區去辦學。這再一次讓全國人民見識和領悟到砂拉越的與眾不同。
華社向來秉持“華小一所都不能少”的原則,苦撐著微型華小在悽風苦雨中的運作。若落得學生人數歸零而被逼關閉的田地,意味華社手上又少了一張辦學執照,日後要復辦又談何容易?
維持華小,尤其是微型華小的運作確實得煞費苦心,要把微型華小搬遷到人口稠密地區繼續辦學是耗時耗力又耗神,這從近年來要開辦或搬遷華小免不了得經歷“左5年,右5年”的時光磋砣得到證明。
華教人士也向來把搬遷微型華小的希望放在遷往人口稠密或是新興的住宅區。如今,出現了逆向思維的建議,即把微型華小遷到土著區辦學,這想法是大膽且新穎,與其苦惱於“一所都不能少”,何不認真探討,來自砂教育、創新及才能發展部副部長安華拉拜的反向建議,長遠是否給為學生來源發愁的華小,覓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機?
安華拉拜建議把華小搬遷到土著區,彰顯了砂拉越包容和開明的生活氛圍也深深影響了這位穆斯林副部長,凸顯他是以務實的眼光看待報讀華小可掌握許多優勢。
且不論遷校土著區的獻議,其背後還涉及繁瑣的手續,包括教育自主權還牢控在聯邦的手裡,砂拉越想要落實這獻議還需與聯邦交涉,以及建校的龐大費用,以及設在土著區的華小會否面對“變質”的隱憂等潛在問題;當以全國的角度看待華小課題,許多時候是很無奈都被政治化處理,但在砂拉越,截至眼前都沒有這問題。更欣慰的是,砂拉越政府不但設立華教事務單位常年撥給華小和獨中,安華拉拜還倡議在土著區設華小,這在西馬一些人聽來是天方夜譚,在砂拉越卻是天經地義,也是很自然的事。
土著對華小的支持可從數據看出。根據最新的統計,全砂華小學生,非華裔生佔了38%。2024年的小一新生,土著學生人數佔了42%,而小六生人數則有32%。華小不是馬哈迪口中分裂社會的禍首,而是已經發展成為全民學校。砂拉越的非華裔家長已用行動打臉那些動輒為華小扣帽子的政客,他們把子女送到華小學習是以務實和理性的眼光看待這事,正如安華拉拜的分析,土著意識到中文的重要性、華小的紀律好、側重數理科的教學、學校設施完善,尤其在資訊技術方面。此外,懂多一種語言,也讓土著生在就業市場更吃香,尤其在華人經營的公司,懂中文的員工也比較容易找到高薪的工作。
日前在國家語文出版局砂分局主辦的2024年全國語文月推展禮上,砂分局局長哈里曼也主動提到在砂拉越和星洲日報的合作,每月一次在砂拉越星洲日報刊登華裔寫作人以國語撰寫的作品。這也是語文出版局首次和華文報章展開跨語言的跨界合作。
猶記得一年多前,語文出版局的人員找上我們時,我也好奇詢問為何找上華文媒體。“因為星洲日報在華文媒體有影響力,我們希望可以和星洲日報合作!”雖然前來拜訪的人員都看不懂中文,但他們卻向諳中文的朋友瞭解要通過什麼樣有效的管道如何提高華裔讀者對學習國語的興趣。
比起西馬一些愛搞憎恨和分裂族群的政客,安華拉拜和語文出版局砂分局的土著官員卻選擇以擁抱和共融來取代對立和製造種族隔閡,這種拒絕“恐華症”的思維才是應該被大力推崇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