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3日訊)聯邦法官首席大法官東姑麥潤表示,儘管訴諸法律是法治重要部分,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人無法負擔相關費用,無法通過法庭維護法律權利。
她說,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統計,全球有46%的人口受到法律保護,超過40億人無法獲得有意義的司法服務。
ADVERTISEMENT
東姑麥潤今日在第三十七屆亞太法律大會上致詞指出,由於缺乏訴諸法律的機會,公眾因此對法庭的信任也相對較低。
出席開幕式的包括首相署(法律及體制改革)部長拿督斯里阿莎麗娜、大馬律師公會主席莫哈末依茲裡和亞太法律協會主席夏姆迪萬等。
將侵蝕公平制度
“一個只對少數特權階層開放的司法系統,侵蝕了以公平為基礎的制度的合法性。只有當所有人能夠合理的訴諸法律時,才能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她說,技術可以幫助改善司法的普及性,因此,大馬司法界自2009年就開始推動數字化轉型。
“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法庭的運作,現代法庭是數字化的成果,這對於改善司法普及性,是很重要的。”
她舉例,法庭近期推出了新舉措e-PG系統,通過數字化處理某些交通違規的認罪程序,簡化了交通案件的處理,以減少人們必須到法庭處理的方式,提高公眾接觸法律的普及性。
AI讓律師價值更能體現
另外,東姑麥潤表示,隨著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AI的不斷進步,法律工作已發生明顯的變化,如合同分析和自動化文件組裝,使律師工作變得更容易。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律師的工作會被取代。自動化主要是用於那些重複且耗時的操作性任務。”
“相反地,律師的價值將體現在那些技術無法有效完成的複雜工作上。因此,律師需要日益培養批判性思維、清晰和富有同理心的溝通能力,以及戰略性決策等軟技能,這些都是目前和未來技術都無法取代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