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確保國人有足夠的退休準備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每項政策都有其獨特的優勢,且在執行過程中相輔相成,為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ADVERTISEMENT
隨著我國2025年財政預算案的臨近,社會各界對可能的政策調整倍加關注。除了津貼和稅收政策的變動廣受預測外,國人的退休計劃也應當被納入預算案的考量。我國人口生育率自1991年每名女性平均3.4下降至2021年的1.8,預期壽命則從71歲增加至74歲,這表明我國社會不可避免地將面臨老齡化的趨勢。
隨著退休人口的不斷擴大,如何應對退休生活的開支將成為一項嚴峻的挑戰。老齡化社會無疑將減少勞動力供給,進而對生產效率產生負面影響,並間接削弱政府的財政收入。這種情況將降低政府在資源分配方面,尤其是對退休群體提供支持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考慮到未來政府的幫助可能有限,更多的責任將落在我們自身的早期規劃和儲備上。
然而,公積金局數據顯示,大多數國人的退休準備仍然未能達到最低建議標準,即在55歲時應擁有24萬令吉的存款,以確保20年的退休生活中每月有1千令吉可用於基本開銷。令人擔憂的是,58%的54歲會員存款不足10萬令吉,90%的30歲以下會員存款不足3.5萬令吉(公積金局建議30歲時應擁有這一數額,以達到退休時的最低存款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僅代表正式勞工的情況。隨著我國零工經濟的興起,非正式勞工的數量顯著增加,而這些人參與公積金計劃是自願性的,因此許多人並未積極參與。對於不參與公積金計劃的非正式勞工而言,他們是否具備足夠的自律性和財務知識為自己制定有效的退休計劃,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如果缺乏相關的安排,這個日益壯大的群體在未來將為社會帶來更大的退休支出負擔。
需要強調的是,24萬令吉或每月1千令吉的開銷僅僅是最低建議標準。在一些生活成本較高的地區,如巴生河流域,所需的存款數額應相應提高。此外,如果我們的退休時間是在10年、20年或30年之後,通貨膨脹帶來的生活成本上升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這意味著即便是最低開銷標準,最終可能遠高於24萬令吉。
更為嚴峻的是,當前國際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如持續的俄烏戰爭、惡化的中東局勢、不明朗的中美貿易關係等,正在加劇全球的去國際化趨勢。這趨勢推高了生產成本,進而推動全球通脹上升。這將迫使我們重新評估未來退休所需的生活開支,調整我們的財務規劃以應對這些不可預知的變化。
國民退休計劃應儘早納入國家長期政策的討論中,其中一個最直接的方案是政府為所有退休人士提供每月最低生活所需的養老金,即全民基本養老金(Universal Basic Pension)。這一方案的優勢在於能惠及所有人,尤其對低收入群體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該方案對政府的財政和資源分配能力要求極高,我國是否有能力長期支撐這一模式仍存疑。
如果政府難以直接提供全民養老金,那麼鼓勵國民自願增加退休儲蓄的政策應成為優先選擇。目前,政府已實施了一些鼓勵措施,如公積金局的i-Saraan計劃,允許會員自願存款並可獲得政府最高5千令吉的特別撥款;以及私人退休金計劃(PRS),參與者每年可獲得3千令吉的免稅存款。然而,私人退休金計劃的免稅優惠將於2025年到期,政府是否會延長這一政策或推出替代方案也是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這政策的優點在於能夠強化國人的退休準備,同時對政府財政的壓力較小,但其侷限性在於,對於那些缺乏足夠流動資金和理財知識的群體,這類政策可能難以產生積極的效果。因此,未來的政策制定不僅要鼓勵個人儲蓄,還需加強全民財務教育,幫助更多人理解並參與這些計劃,從而減輕社會在老齡化進程中的壓力。
另一項可能的應對政策是近年來被提起的延遲退休年齡,允許年長的員工逐步從全職工作過渡到兼職工作或彈性工作安排,如合同工。這種政策不僅能延長老年人的職業生涯,還能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同時減少社會對養老金和退休福利的依賴。這也有助於保留具有經驗和技能的老年員工,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尤其是在面對老齡化社會時。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確保國人有足夠的退休準備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每項政策都有其獨特的優勢,且在執行過程中相輔相成,為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未來的政策制定中,綜合考慮社會各階層的需求與實際經濟能力,將有助於確保國人在老年階段能夠享有更有保障的生活質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