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投资周刊

|
发布: 9:50am 14/10/2024

经济

经济

經濟有感我無感完結篇 | 3大關鍵加強有感經濟  

文/谢锦彬

國家的經濟發展意味著通過生產更多的商品和服務來提升社會的總產出,猶如把蛋糕做大,這樣才能讓更多人分到蛋糕。

ADVERTISEMENT

然而,經濟增長了,我的錢包卻依然癟癟的。工資沒漲,房價和物價卻節節攀升,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這讓人不禁思考:這塊“經濟蛋糕”究竟被誰分走了?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從中分一杯羹呢?

最大僱主只獲“麵包屑”
中小企調薪謹慎影響大

經濟發展應當讓“蛋糕”變大,使更多人能夠共享其成果。過去一年,政府積極推動了2030年國家工業大藍圖(NIMP)、國家能源轉型路線圖(NETR)、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等大型項目與政策。其中,數據中心已成為馬來西亞的重點發展領域,吸引了國內外企業爭相在此開展新計劃。大馬數字經濟機構(MDEC)在今年上半年推動了總值662億2000萬令吉的數字投資項目,蘊含著諸多機遇。

然而,儘管這些發展項目紛紛啟動,國家經濟也有所增長,卻並非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經濟增長的紅利,許多人甚至感受不到生活改善的跡象。那麼,這塊“蛋糕”究竟是誰在分享呢?

黃錦榮;在沒有任何政策干預的情況下,隨著經濟快速增長,由於機會分配不平等,財富差距必然拉大。

拉曼大學商業與金融學院教授黃錦榮博士指出,要想獲得政府推動的大型發展項目並非易事,除了那些擁有雄厚資金和先進技術,處在頂端1至2%大型企業,其他中小型公司很難有機會參與其中,更多是在溢出效益中,通過提供服務、供應原料、承包等,分得“麵包屑”。

因此,經濟成長的成果往往都集中在頂端1至2%的企業中,其中當然也包括一些外國企業。

數據顯示,大馬中小微型企業(MSMEs)約有112萬家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7.4%。我國中小微型企業為國家貢獻38.4%的經濟成長,僱用全國人口48.2%,這意味著有近一半國人在中小微型企業工作,而絕大部分中小企業並未從經濟成長中受益,僱員自然一無所獲。

由上往下分額 
加薪微乎其微 

他指出,一般而言,財富通常是從上往下流動的,“經濟蛋糕”首先由大型企業或富裕階層佔據大部分。然後,這些頂端階層再將一部分蛋糕分配給中小型企業,接著,這些企業再將剩餘的部分分給普通員工和基層勞動力。

“大馬人絕大多數都是受薪階級人士,就是別人發薪水給我,這也就是說,這塊經濟蛋糕會是由企業先佔據,然後才決定要分多少給你,要給你加多少薪資。但我們都知道,人都是貪婪的,老闆怎麼會主動把蛋糕大量分給你,自己只拿一點,不會嘛,他更多的是自己拿多一點,每次跟你說生意很難做耶,然後又換車。”

企業通過加薪和花紅等方式將部分盈利分配給員工,是讓大多數人直接受益於經濟成果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大馬薪金長期偏低,尤其是僱傭了我國近一半人口的中小微型企業,其薪資與漲薪幅度都較大型企業來得低,許多人因此將薪資長期偏低原因歸咎於此。

鄭己勝:中小企業調薪幅度太小,確實很大程度上讓底層受薪群體無法充分感受到經濟增長。

柔南中小企業公會顧問兼創會會長鄭己勝指出,由於中小企業是以輔助工業為主,附加價值不高,利潤空間自然也相當有限,加上近年來多項津貼取消,以及增稅,進一步影響公司成本。因此,中小企業在調薪時往往會更謹慎。

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仍然相當波動,地緣政治局勢和中美貿易戰等造成諸多不確定性,中小企業為了維持營運,故在調薪時採取保守策略,以確保財務更具有靈活性。這尤其是在之前經歷了冠病疫情,讓大家更懂得未雨綢繆。

“疫情對中小企業造成的破壞和影響太大了,兩年封鎖,(使得)大家都沒有錢了,普遍上開放後,民眾的消費能力還是疲軟,有些企業也因此關門大吉,特別是依賴本地市場的。”

此外,很多時候,中小企業也面對員工工作效率低,生產率沒有提升等問題,以致僱主無法,甚至不願意提供更高的薪資。

“當然,這對中小企業來說也是蠻壓力的,比如在南部,薪水不高,很多都跑到鄰國新加坡去找生活了,中小企業又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員工短缺。”

他坦言,中小企業調薪幅度太小,確實很大程度上讓底層受薪群體無法充分感受到經濟增長。但這背後存有太多複雜的經濟結構問題,涉及成本、市場競爭、以及各種政策上的多個因素,這些問題並不容易解決。

財富分配不均加劇鴻溝

國家經濟發展必然伴隨著財富分配不均,財富往往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尤其是那些擁有資本、資源和技術優勢的大企業和富裕階層。

黃錦榮指出,國家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底層民眾往往難以確實感受到其帶來的好處。這主要是因為財富通常是自上而下分配的,但存在一個問題,即財富並不總是能夠持續向下流動。企業老闆可能不願將收益分配給員工,或者僅分配很少的一部分給他們。

此外,一旦個人或企業積累了足夠的財富與資源,政治資源也往往隨之而來。一些政府政策因此可能更偏向富人,使得財富分配更加不均,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差距。

“即便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美國也要繳稅,新加坡也是要繳稅,但馬來西亞(卻)不用。”

起跑線不同
收入差距越大

每個人的未來潛在收入取決於自身的資源,包括能力、資金、機會和人脈等。然而,富人與窮人所擁有的資源本來就不同,他們的下一代從一開始就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

“以前六七十年代,我們的父輩、祖輩都是一窮二白,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時間一拉長,差別就開始有了,第二三代就在不同的基礎上,自小就接受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人脈,基本上已經成功了一半,這個收入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大。”

他還指出,在沒有任何政策干預的情況下,隨著經濟快速增長,由於機會分配的不平等,財富差距必然會進一步拉大。

大馬諾丁漢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張永隆博士指出,在經濟成長的背景下,高收入群體必然會比低收入群體多一些機會,像是股市強勁成長,富人比較有資本去買股票等,這可帶來額外的收入。

儘管大馬近年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有所下降,財富不均並未進一步惡化,但這很大程度上是觀感的問題。基尼係數作為單一且整體的指標,無法全面反映個體對財富分配的感受。

“從個人觀感來看,大家更容易關注大馬十大富豪的財富增長幅度。然而,這樣的比較很難得出明確的結論,也難以衡量財富不均的具體程度。”

分配政策應調整

要讓百姓確實感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關鍵在於經濟分配政策的有效設計。黃錦榮認為,這些經濟分配的政策包括稅務減免、津貼和福利政策等,通過合理的機制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成果。

儘管稅務減免亦是提高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方法之一,但由於我國70%勞動力收入太低,並未達到繳稅門檻,因此減稅帶來的效果相當有限。

“大馬的繳稅門檻為4000令吉左右,但我國人民收入中位數為2800令吉,這意味著有一半的大馬人收入只有2800令吉,甚至更低。”

他指出,由於70%大馬公民都沒有繳稅,並沒有在減稅的好處範圍之內,故降低稅率並不會帶來很好的效果。反觀,政府通過津貼、補貼、援助金等福利政策,更能直接幫助到低收入群體。

“福利政策也包括免費教育,免費教育的概念就是讓每個孩子都在同一個起跑點,不能因為你窮,就在不同的起跑點。”

張永隆指出,政府實施的津貼合理化政策是有助於提高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如津貼合理化後,政府的津貼支出減少,有較充足的錢後,可能可以通過現金回饋,或者降低稅率,直接提高可支配收入。

另外,津貼合理化可降低財政赤字,有助於評級機構上調大馬評級,提高外國投資者對大馬的信心,進而增加對馬投資,帶動大馬經濟取得高成長,國民收入也會隨之增加。

津貼必須精確到位

儘管津貼合理化能夠有效進行財富分配,將更多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但黃錦榮認為,要如何確保這些津貼精準到位,政府必須要有更針對性的數據,才能更好的實施津貼合理化。

他指出,RON95燃油津貼改革從敦阿都拉擔任首相時就已提出,到拿督斯里納吉,再到如今的拿督斯里安華,經歷數任首相,但大家仍在談論應該如何才能更針對性的合理化津貼。

“(燃油津貼合理化)從以前談說以收入來界定,後來談說以車的馬力,這又很難分辨,一直沒有辦法找到更好的方式來推行這一政策,包括推行援助金計劃。這也是為何,柴油津貼還是用著老方法,而且還需要登記等等。”

當政府沒有更透明或不斷更新的數據時,很難確保政策能夠精準執行,也無法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經濟環境,這使得津貼合理化的推進面臨更多困難,影響政策的有效性。

擴大經濟外溢效應

除了經濟分配問題,本地企業是否具備融入數據中心等新興產業鏈的能力,才是經濟成果能否真正惠及大眾的核心問題。

黃錦榮指出,出口增長和外資引入對國家經濟來說是積極的第一步,但更為關鍵的是如何讓這些經濟成果外溢至國內領域。比如,建造數據中心看似對經濟有利,但若這些數據中心建立後僅服務於香港或新加坡等外國公司,而本地企業未能從中受益,無法達到實際的經濟外溢效應。

“如果本地企業沒有因此轉型,或使用雲端作為後端,沒有這樣的跟進,那數據中心的好處就不會外溢到其他公司,那我們就不會感受到其好處。”

又或是外資投資的半導體廠房,若本地企業無法融入供應鏈,所有原材料和配件仍需依賴進口,雖然經濟數據可能有所體現,但本地公司並不會實際受益。

他強調,防止經濟數據與人民實際感受脫節的關鍵不僅在於收入分配,還在於如何推動國內投資。目前,70%的投資來自外資,30%是本地投資,而這些本地投資多由大型公司主導。如果中小微型企業不進行投資和轉型,便無法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而中小微型企業恰恰是大馬最大的僱主群體。因此,推動中小企業的轉型和參與,尤為重要。

中小企應勢發展佔一席之地

政府積極推出數據中心等大型項目,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增加,確實為大馬經濟注入了新動力,鄭己勝認為,中小企業若想從中受益,必須採取適當的策略與措施,以更好地適應並融入當前的宏觀發展趨勢。

中小企業應積極調整戰略,抓住政府推出的大型計劃和外資增加帶來的機遇,如爭取在新供應鏈中,通過提供服務、供應材料、維修服務、產品或零件等方式,才能在數字經濟轉型中佔有一席之地。

此外,中小企業還需提升自身技術能力,加速數字化轉型,以符合新興行業的標準。

“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夠為具備參與這些領域發展能力的中小企業,提供各種數字化援助和支持,這將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並抓住機會。”

經濟成長鬚惠及中小企

目前,全球正邁向人工智能和數字化發展,如果要讓中小企業享受國家經濟增長的紅利,政府需要制定並實施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特別是在高科技便利方面,以確保經濟增長惠及更多的中小企業。

政府可以設立及撥更多低息貸款或無需償還的援助金等,鼓勵中小企業用於技術升級、市場擴展,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然而,這些貸款與援助金的申請流程必須儘量簡化,並設定合理的門檻,確保更多企業能夠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

“同時政府也嚴厲監督管理該基金的部門或單位,確保這些撥款有充分的善用。2023年的400億令吉,2024年的440億令吉,但我們無法看到這些撥款真正去了那裡?多少中小企業受惠?”

他指出,由於數據中心在中小企業眼中還是新型領域,政府應該設立專項數字人才技術培訓計劃與諮詢服務,幫助與培訓中小企業掌握新知識,尤其是在數字化、人工智能和高科技領域。當然,中小企業也應該積極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夠搭上數據中心的列車。

另外,政府應設立創新孵化中心(Incubation Center)以協助和鼓勵年輕的初創企業在步入新領域時,能夠獲得專業的創業輔導、資源對接和市場推廣等支持,讓他們可以快速成長。

結語:做大“蛋糕”公平分配是關鍵

經濟發展的初衷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然而,經濟成長不僅僅是將“蛋糕”做大,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塊蛋糕公平分配給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能分享經濟帶來的成果。

除了通過津貼、援助金等福利政策實現經濟分配,推動本地企業積極融入宏觀發展趨勢也同樣重要。只有讓本地企業抓住發展機遇,經濟紅利才能真正溢出到國內,從而讓更多人能夠從經濟發展中獲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