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4/10/2024

叉烧

烧腊

玻璃叉烧

广式叉烧

阳光烧腊

林友康

叉烧

烧腊

玻璃叉烧

广式叉烧

阳光烧腊

林友康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蔡伟传

源自广东顺德,随着顺德人漂洋过海,带着烧腊手艺落地生根,从广式烧腊延伸出港式烧腊,再传扬到东南亚地区。

单单在马来西亚,就有好几种特色,从传统的红叉烧,到后来的蜜汁叉烧,再到,每个州的人都对他们记忆中的叉烧有不同诠释。

ADVERTISEMENT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烧腊,是中国粤菜的代表名菜,在烧腊里的四大天王──叉烧、烧肉、烧鸡和烧鸭,又以叉烧最为变化多端,不光是腌制,就连烧烤都特别讲究。古法叉烧烧烤,还有分明火与暗火,明火是类似北京烤鸭的“挂炉”,暗火则是在高温密封的炉中焖烧;就连使用的柴火也有讲究,以前广东地区常用的木柴是荔枝木与苹果木。

叉烧,古时被称为“插烧”,是一种“叉着来烧”的烤肉方式形容。广东人对叉烧有特别的情意结,不是有句广东话说:“生嚿叉烧好过生你”,除了是母亲用来发泄心中的情绪,侧面也反映了叉烧与广东人的亲密关系,或者说广东人是多么的喜欢吃烧腊或叉烧。

源自广东顺德的烧腊,在广东还有一个叫法,叫做“烧味”。之后随着顺德人漂洋过海,带着烧腊手艺落地生根,从广式烧腊延伸出港式烧腊,把叉烧“宜面宜饭”的烧味传扬到东南亚地区。

单单在马来西亚,叉烧就有好几种特色,从传统的红叉烧,到后来的蜜汁叉烧,再到玻璃叉烧,每个州的人都对他们记忆中的叉烧有不同诠释。今天就来看看,如何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生出自己的风味?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研发的玻璃叉烧,是用肥瘦分布均匀的猪颈肉烤制,让人一块接一块的停不了口。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油光欲滴的玻璃叉烧。

为什么取名玻璃叉烧?

“玻璃叉烧?叉烧里面有玻璃嘅?”

“老细,我要普通叉烧,唔要玻璃叉烧!”

这是本地玻璃叉烧鼻祖推出玻璃叉烧时,食客对玻璃叉烧的质疑声,觉得好好的一块叉烧,为什么要加上玻璃,甚至不敢尝试,强调要普通的叉烧,不要有玻璃的叉烧。

网上搜索“玻璃叉烧”,是其中一间最多人推荐的,不问不知道,原来阳光烧腊的老板林友康竟然是玻璃叉烧的创始者。他1987年入行,从煮炒档打杂开始,之后当了19年酒楼厨师,也自己开过大排档,80年代在沙亚南太子园开了这家阳光烧腊饭店。

他忆述,烧腊手艺是他在酒楼工作时学会的,结束大排档生意后,就决定开一家烧腊饭店。然而在芸芸烧腊档中,要如何被人看到?于是他不断改良烧腊技术与味道,最后研发出玻璃叉烧。

所谓的玻璃叉烧,是肥瘦兼容的叉烧,一口咬下去犹如汉堡包般,瘦肉被肥肉包裹其中,吃起来油脂丰满,让瘦肉部分不会觉得干柴。

林友康表示,他在二十多年前研发出玻璃叉烧,那时市场上都是传统叉烧,瘦肉为主,所以当他的玻璃叉烧上架时,食客都不能接受“玻璃叉烧”这种叫法,觉得含玻璃的叉烧可以吃吗?

“我是用猪颈肉做玻璃叉烧,因为只有这部位才有均匀的油脂包裹着瘦肉,烧出来的叉烧外层透明,非常软熟,入口即化。研发了这款叉烧后,我就想给它取个反传统的名字。曾想过叫钻石叉烧,但又想到钻石太硬,最后才想到叫玻璃叉烧。”

他提到,当初玻璃叉烧推出市场时,顾客都不接受,到来店里点餐时,还特地强调“我要普通叉烧,唔要玻璃叉烧”,他需要大费唇舌解释何谓玻璃叉烧,用了十多年时间才让顾客接受这个名字。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当初推出玻璃叉烧时,顾客听到都不敢点,特地交代要普通叉烧,不要玻璃叉烧。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叉烧是我店里的王牌。

走出传统,钻研出半肥瘦玻璃叉烧

来自森美兰州马口的林友康表示,小时候住在新村时,还是用大光灯的时代,叉烧都是用瘦肉做的,口感比较柴;长大后到酒楼工作,叉烧还是以瘦肉为主,半肥瘦的叉烧不多见,因此他就想到改变传统做法,以半肥瘦猪肉来制作玻璃叉烧。

他表示,玻璃叉烧是他花了两三年时间研发出来,因为腌料含糖,烧烤过程必须用文火慢慢烤,大火很容易烧焦,都是细工慢活的手艺,欲速则不达。

那玻璃叉烧与拖地叉烧又有什么不同?林友康说:“玻璃叉烧是半肥瘦,拖地叉烧则以瘦肉为主。”

他表示,烧腊传自中国广东,之后在香港发扬光大,再流传到亚洲,包括马来西亚。不过,香港的叉烧偏瘦肉,大马人则比较偏爱半肥瘦叉烧。

他解释,叉烧脂肪经过烧烤后,油脂自带一股香味,吃起来口感也比纯瘦肉的叉烧来得好,所以有的顾客要求不要肥肉的叉烧,他真的做不到,因为他制作叉烧的部位,就是特地选脂肪比较均匀的猪颈肉,无法做到没有肥肉的叉烧,只能尽量选择瘦肉比例比较多的那一块。

他也会经常去吃别家的叉烧,比较一下别人的叉烧与自家的分别,访遍叉烧后自豪地说:“要做到自己做的叉烧口感,要很幼细的功夫!”

林友康的玻璃叉烧有多著名,或者说有多好卖?他表示,他每天需要100公斤的猪颈肉做叉烧,经过烧烤后分量就少了一半,成品只有50公斤左右。这50公斤仅供半天的营业时间,因为他的店营业时间从早上至下午3时,有时还没到关店时间叉烧就已经售罄。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亲自操刀,把每一块猪肉切割成适合烧成叉烧的大小,确保每一块叉烧都是肥瘦均匀分布的玻璃叉烧。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花了两三年时间研发出玻璃叉烧的做法,包括选用猪颈肉、调配叉烧的腌料到最后的烧烤功夫。

味美叉烧的旅程──从选猪颈肉开始

他强调,要做好一块叉烧,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从选择猪肉部位开始。以前刚开始开烧腊店,虽然也是选用五花肉,但还是觉得不够完美。为了找到最适合做玻璃叉烧的猪肉部位,他几乎尝试完所有猪肉部位,最后发现猪颈肉最理想。但一只猪只有一条颈,哪来这么多猪颈肉?

“所以我需要认识很多猪肉供应商,才能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猪颈肉做叉烧。有的时候有钱也未必买到,而且价格比五花肉更贵。尤其是近年来猪肉价格翻倍涨价,以前少人用的部位,现在也成为抢手货。”

有了货源,幼细刀工也是必要条件,每天送来的猪肉他自己亲自操刀,切割成适合做叉烧的大小,这道工序无法取代。之后就是腌制──用自己调配的腌料腌制两个小时,就可以入炉烧烤。大概两个小时,香喷喷、油光欲滴的玻璃叉烧就出炉了。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叉烧烤至一半时,要翻转过来,让叉烧均匀受热。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为了让每块叉烧均匀受热,猪肉都会切成小块。

把关质量,坚持做好自己的叉烧

林友康自嘲是老一辈的厨子,十二三岁从家乡来到吉隆坡打工,以现在的说法就是童工。一个人来到大城市,希望找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餐馆就是最好的选择,他还记得当时的薪水一个月只有80令吉。也因为跟过老师傅学厨,所以他懂得炭火烧烤,刚开始创业时,还是用炭火烤炉,直至2000年改用煤气烤炉。

他认为,做烧腊就要坚持做好自己的成品,不要为了迎合别人或方便而改变自己的做法,否则到最后会失去传统烧腊的风味。

“所以从切肉到烧好为止,我每天都要花上9至10个小时才完成!”

光顾过这家烧腊店的人都应该知道,午餐时间大排长龙,大部分都是冲着玻璃叉烧而来。很多老板在做出口碑后,都会想扩充生意,开分行或以特许经营权方式经营,但林友康却说:“没有想过开分行,因为我对自己的东西有要求,开分行的话我可能兼顾不来而影响品质,我不做数量,只做质量。”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展示新鲜出炉的玻璃叉烧。
相关报道:
【食谈叉烧/02】蜜汁叉烧焦香入味,老饕最爱叉烧头,吃不吃到看缘分
【食谈叉烧/03】笨珍人三代的味道记忆──红叉烧,云吞面的神级配角

延伸阅读: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食谈肉骨茶/02】创新肉骨茶,刷新味蕾的体验
【食谈肉骨茶/03】不管是不是国民美食,肉骨茶始终是我的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