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4/10/2024

叉烧

烧腊

玻璃叉烧

广式叉烧

阳光烧腊

林友康

叉烧

烧腊

玻璃叉烧

广式叉烧

阳光烧腊

林友康

【食談叉燒/01】玻璃叉燒肥瘦兼容,軟嫰不膩,入口即化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蔡伟传

燒臘源自廣東順德,隨著順德人漂洋過海,帶著燒臘手藝落地生根,從廣式燒臘延伸出港式燒臘,再傳揚到東南亞地區。

單單在馬來西亞,叉燒就有好幾種特色,從傳統的紅叉燒,到後來的蜜汁叉燒,再到玻璃叉燒,每個州的人都對他們記憶中的叉燒有不同詮釋。

ADVERTISEMENT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燒臘,是中國粵菜的代表名菜,在燒臘裡的四大天王──叉燒、燒肉、燒雞和燒鴨,又以叉燒最為變化多端,不光是醃製,就連燒烤都特別講究。古法叉燒燒烤,還有分明火與闇火,明火是類似北京烤鴨的“掛爐”,闇火則是在高溫密封的爐中燜燒;就連使用的柴火也有講究,以前廣東地區常用的木柴是荔枝木與蘋果木。

叉燒,古時被稱為“插燒”,是一種“叉著來燒”的烤肉方式形容。廣東人對叉燒有特別的情意結,不是有句廣東話說:“生嚿叉燒好過生你”,除了是母親用來發洩心中的情緒,側面也反映了叉燒與廣東人的親密關係,或者說廣東人是多麼的喜歡吃燒臘或叉燒。

源自廣東順德的燒臘,在廣東還有一個叫法,叫做“燒味”。之後隨著順德人漂洋過海,帶著燒臘手藝落地生根,從廣式燒臘延伸出港式燒臘,把叉燒“宜面宜飯”的燒味傳揚到東南亞地區。

單單在馬來西亞,叉燒就有好幾種特色,從傳統的紅叉燒,到後來的蜜汁叉燒,再到玻璃叉燒,每個州的人都對他們記憶中的叉燒有不同詮釋。今天就來看看,廣式叉燒如何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生出自己的風味?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研發的玻璃叉燒,是用肥瘦分佈均勻的豬頸肉烤制,讓人一塊接一塊的停不了口。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油光欲滴的玻璃叉燒。

為什麼取名玻璃叉燒?

“玻璃叉燒?叉燒裡面有玻璃嘅?”

“老細,我要普通叉燒,唔要玻璃叉燒!”

這是本地玻璃叉燒鼻祖推出玻璃叉燒時,食客對玻璃叉燒的質疑聲,覺得好好的一塊叉燒,為什麼要加上玻璃,甚至不敢嘗試,強調要普通的叉燒,不要有玻璃的叉燒。

網上搜索“玻璃叉燒”,陽光燒臘是其中一間最多人推薦的,不問不知道,原來陽光燒臘的老闆林友康竟然是玻璃叉燒的創始者。他1987年入行,從煮炒檔打雜開始,之後當了19年酒樓廚師,也自己開過大排檔,80年代在沙亞南太子園開了這家陽光燒臘飯店。

他憶述,燒臘手藝是他在酒樓工作時學會的,結束大排檔生意後,就決定開一家燒臘飯店。然而在芸芸燒臘檔中,要如何被人看到?於是他不斷改良燒臘技術與味道,最後研發出玻璃叉燒。

所謂的玻璃叉燒,是肥瘦兼容的叉燒,一口咬下去猶如漢堡包般,瘦肉被肥肉包裹其中,吃起來油脂豐滿,讓瘦肉部分不會覺得乾柴。

林友康表示,他在二十多年前研發出玻璃叉燒,那時市場上都是傳統叉燒,瘦肉為主,所以當他的玻璃叉燒上架時,食客都不能接受“玻璃叉燒”這種叫法,覺得含玻璃的叉燒可以吃嗎?

“我是用豬頸肉做玻璃叉燒,因為只有這部位才有均勻的油脂包裹著瘦肉,燒出來的叉燒外層透明,非常軟熟,入口即化。研發了這款叉燒後,我就想給它取個反傳統的名字。曾想過叫鑽石叉燒,但又想到鑽石太硬,最後才想到叫玻璃叉燒。”

他提到,當初玻璃叉燒推出市場時,顧客都不接受,到來店裡點餐時,還特地強調“我要普通叉燒,唔要玻璃叉燒”,他需要大費唇舌解釋何謂玻璃叉燒,用了十多年時間才讓顧客接受這個名字。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當初推出玻璃叉燒時,顧客聽到都不敢點,特地交代要普通叉燒,不要玻璃叉燒。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叉燒是我店裡的王牌。

走出傳統,鑽研出半肥瘦玻璃叉燒

來自森美蘭州馬口的林友康表示,小時候住在新村時,還是用大光燈的時代,叉燒都是用瘦肉做的,口感比較柴;長大後到酒樓工作,叉燒還是以瘦肉為主,半肥瘦的叉燒不多見,因此他就想到改變傳統做法,以半肥瘦豬肉來製作玻璃叉燒。

他表示,玻璃叉燒是他花了兩三年時間研發出來,因為醃料含糖,燒烤過程必須用文火慢慢烤,大火很容易燒焦,都是細工慢活的手藝,欲速則不達。

那玻璃叉燒與拖地叉燒又有什麼不同?林友康說:“玻璃叉燒是半肥瘦,拖地叉燒則以瘦肉為主。”

他表示,燒臘傳自中國廣東,之後在香港發揚光大,再流傳到亞洲,包括馬來西亞。不過,香港的叉燒偏瘦肉,大馬人則比較偏愛半肥瘦叉燒。

他解釋,叉燒脂肪經過燒烤後,油脂自帶一股香味,吃起來口感也比純瘦肉的叉燒來得好,所以有的顧客要求不要肥肉的叉燒,他真的做不到,因為他製作叉燒的部位,就是特地選脂肪比較均勻的豬頸肉,無法做到沒有肥肉的叉燒,只能儘量選擇瘦肉比例比較多的那一塊。

他也會經常去吃別家的叉燒,比較一下別人的叉燒與自家的分別,訪遍叉燒後自豪地說:“要做到自己做的叉燒口感,要很幼細的功夫!”

林友康的玻璃叉燒有多著名,或者說有多好賣?他表示,他每天需要100公斤的豬頸肉做叉燒,經過燒烤後分量就少了一半,成品只有50公斤左右。這50公斤僅供半天的營業時間,因為他的店營業時間從早上至下午3時,有時還沒到關店時間叉燒就已經售罄。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親自操刀,把每一塊豬肉切割成適合燒成叉燒的大小,確保每一塊叉燒都是肥瘦均勻分佈的玻璃叉燒。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花了兩三年時間研發出玻璃叉燒的做法,包括選用豬頸肉、調配叉燒的醃料到最後的燒烤功夫。

味美叉燒的旅程──從選豬頸肉開始

他強調,要做好一塊叉燒,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從選擇豬肉部位開始。以前剛開始開燒臘店,雖然也是選用五花肉,但還是覺得不夠完美。為了找到最適合做玻璃叉燒的豬肉部位,他幾乎嘗試完所有豬肉部位,最後發現豬頸肉最理想。但一隻豬隻有一條頸,哪來這麼多豬頸肉?

“所以我需要認識很多豬肉供應商,才能確保每天都有足夠的豬頸肉做叉燒。有的時候有錢也未必買到,而且價格比五花肉更貴。尤其是近年來豬肉價格翻倍漲價,以前少人用的部位,現在也成為搶手貨。”

有了貨源,幼細刀工也是必要條件,每天送來的豬肉他自己親自操刀,切割成適合做叉燒的大小,這道工序無法取代。之後就是醃製──用自己調配的醃料醃製兩個小時,就可以入爐燒烤。大概兩個小時,香噴噴、油光欲滴的玻璃叉燒就出爐了。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叉燒烤至一半時,要翻轉過來,讓叉燒均勻受熱。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為了讓每塊叉燒均勻受熱,豬肉都會切成小塊。

把關質量,堅持做好自己的叉燒

林友康自嘲是老一輩的廚子,十二三歲從家鄉來到吉隆坡打工,以現在的說法就是童工。一個人來到大城市,希望找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餐館就是最好的選擇,他還記得當時的薪水一個月只有80令吉。也因為跟過老師傅學廚,所以他懂得炭火燒烤,剛開始創業時,還是用炭火烤爐,直至2000年改用煤氣烤爐。

他認為,做燒臘就要堅持做好自己的成品,不要為了迎合別人或方便而改變自己的做法,否則到最後會失去傳統燒臘的風味。

“所以從切肉到燒好為止,我每天都要花上9至10個小時才完成!”

光顧過這家燒臘店的人都應該知道,午餐時間大排長龍,大部分都是衝著玻璃叉燒而來。很多老闆在做出口碑後,都會想擴充生意,開分行或以特許經營權方式經營,但林友康卻說:“沒有想過開分行,因為我對自己的東西有要求,開分行的話我可能兼顧不來而影響品質,我不做數量,只做質量。”

【食谈叉烧/01】玻璃叉烧肥瘦兼容,软嫰不腻,入口即化
林友康展示新鮮出爐的玻璃叉燒。
相關報道:
【食談叉燒/02】蜜汁叉燒焦香入味,老饕最愛叉燒頭,吃不吃到看緣分
【食談叉燒/03】笨珍人三代的味道記憶──紅叉燒,雲吞麵的神級配角

延伸閱讀:
【食談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謎
【食談肉骨茶/02】創新肉骨茶,刷新味蕾的體驗
【食談肉骨茶/03】不管是不是國民美食,肉骨茶始終是我的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