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
发布: 7:00am 14/10/2024

砂拉越

古晋笔记

蔡羽

古晋

华人义山

博物院

古墓

墓碑

拾金

砂拉越博物院

英雄纪念碑

博物院公园

蔡羽/英雄紀念碑工程與遷墳始末

作者:蔡羽

老義山是一本史學大書,隱藏著華人南來的諸多訊息,自古以來都是史學界重視的文化遺產。所以開始工作時,才發現這片老義山的情況遠比想像中的複雜。出土的墳墓數量遠超7座,陸續從地底再挖掘到許多棺木和古物,還有一些墳頭,挖掘開來時不見有棺木。

蔡羽/英雄纪念碑工程与迁坟始末
英雄紀念碑。 (圖:蔡羽)

位在一座山丘上,居高臨下,視野極佳。在19世紀中葉,華人南來之際,這座山頭原本是華人義山,初期沒有明確的管理單位,到了1877年拉者布洛克政府發出地契,將此地段交託當時最具規模的義順商號,這是當代潮屬大老劉建發和沈亞堯的企業。

ADVERTISEMENT

1878年,拉者計劃設立博物院,選中有關義山地段,就以大石路(今敦阿邦哈志奧本路)一哩半的地段交換,隨後博物院在1890年完工。由於當地的墳墓並不稠密,因此拉者政府就將博物院後方空地闢為公園,許多也保留其中。

1990年11月29日,高齡87歲的國父東姑阿都拉曼親臨古晉,受邀到博物院公園,在時任首席部長泰益瑪目和夫人的陪同下,為古晉北市市政局計劃建設的英雄紀念碑主持奠基禮。這座紀念碑主要紀念勇於反抗白人拉者和帝國殖民統治的各個民族英雄,此次的奠基禮也成為東姑阿都拉曼最後亮相的官方活動。

1991年,紀念碑建築工程即將展開,由於當地是華人老義山,牽涉到遷墳的問題,因此受到華社的高度重視。根據北市市政局最初的報告,受到影響的墳墓只有7座,而遷墳拾金的工作交由古晉雲南善堂藍十組負責,將按華族的傳統風俗施工。

待該年6月尾開始拾金工作時,才發現這片老義山的情況遠比想像中的複雜。一份由李君撰寫,志期1991年6月24日的特稿〈百年古墓屍骨出土〉,詳細記錄了當年的拾金工作。

蔡羽/英雄纪念碑工程与迁坟始末
海邑蔡瑞權夫婦的墓設立於清朝咸豐乙卯年。(圖:蔡羽)
蔡羽/英雄纪念碑工程与迁坟始末
藍十組在破土拾金時採取傳統宗教儀式。(圖:國際時報,1991年6月24日)

挖出墳墓遠超7座

6月23日早晨,博物院公園一片熱鬧,除了雲南善堂藍十組隊員在田永光主任的帶領下,帶備工具和各種祭祀用品,準備執行破土拾金的任務。同個時候,也有多位從事史學研究的學者,帶著相機抵達現場,準備記錄這重要的一刻。要知道,老義山是一本史學大書,隱藏著華人南來的諸多訊息,自古以來都是史學界重視的文化遺產。當然,這場大事也吸引了許多民眾的關注,蜂擁到現場見證歷史的時刻。

破土拾金,除了要顧及各種禁忌,做足祭祀功課,也要避免深埋地底百餘年的先人骨骸和古董遭到損害,比如突如其來的陽光曝曬就隨時會導致嚴重的破壞。在這方面,經驗豐富的藍十組駕輕就熟,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出土的墳墓數量遠超7座,陸續從地底再挖掘到許多棺木和古物。還有一些墳頭,挖掘開來時不見有棺木,究竟這是衣冠冢、空墓、腐蝕或水土流失所導致的狀況,引起現場議論紛紛。

出土的古物方面,除了有硬幣、陶瓷器、水壺等陪葬品,最受矚目的還是6個並排在斜坡上的古龍甕,每隻甕中都裝著骨骸。根據甕口瓷碟上寫明的封蓋年號判斷,大概都是咸豐年間入土,估計是1850年代的墓葬,時間點上與華人落戶古晉老街是吻合的。

蔡羽/英雄纪念碑工程与迁坟始末
經清洗後的6個出土古龍甕。(圖:國際時報,1991年6月28日)

查閱當年的多份剪報,也有部分報道指古甕志明的日期是甲戌年,對照1814年,比起古晉開埠的年份更早。現場對華人習俗有研究者推論,6個古甕內收藏的先人骨骸,很可能是在更早以前即逝世,後來被拾金遷葬於咸豐年間,並選擇了博物院公園這個風水寶地。

當時,雲南善堂藍十組原本訂製了廿多個拾金小棺木,在陸續有古墓出土後不敷應用,臨時又再趕製一批。有些古墓已經找不到,或者原有鹽木碑和石碑上的字跡已經難以辨認,必須透過打卦的方式得知所葬先人之性別。

根據報道,破土拾金的工作持續了兩週才告一段落。那段時期也有不少坊間傳說在流傳,其中一個傳聞就是暫時收藏在雲南善堂的骨骸和古甕,在入夜時分會傳出異聲,居住的附近的許多民眾都有耳聞。

當局在博物院公園一角,另闢一處墓園,交由一家造墳承包商負責承建,再將出土的骨骸重新分別安葬,墓園管理單位是古晉華人信託委員會。有些不知名姓的骨骸,則以公墓形式安排。

蔡羽/英雄纪念碑工程与迁坟始末
遷墳工作吸引大批民眾圍觀。(圖:國際時報,1991年6月28日)
公園內還有多少座古墓?

根據資深史學界朱敏華先生在〈古晉博物院華人古墓遷移,一個古蹟保存及維護的個案研究〉的資料,1982年國際知名銘刻家傅吾康教授與陳鐵凡教授抵達古晉銘刻考察,在博物院公園發現9個百年古墓,年代最久遠的是清朝咸豐乙卯年(1855年)立的海邑蔡瑞權夫婦的墓。

至於1991年的挖掘工程究竟出土了多少座古墓,朱先生的記錄提供了一個數字,指該年共挖掘了51個墳墓,而後重新安葬成15個墳墓。再補充一筆資料,除了這批遷葬的古墓外,博物院公園內尚分佈著多座年代久遠的古墓,其中包括同治乙丑年(1865)立碑的“劉門枝娘沈氏墓”,是劉建發的南洋夫人之墓。

且說1991年的遷墳工作完成後,英雄紀念碑及其周圍的公園美化工程如火如荼進行,而東姑阿都拉曼早在主持奠基禮之後一個星期就與世長辭,無緣親睹紀念碑落成。

延伸閱讀:
蔡羽/肯雅蘭集體記憶
蔡羽/宏願路上消失的記憶風景
蔡羽/三角坡的高牆之內
蔡羽/史籍裡似遠還近的古地名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