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05pm 15/10/2024

叶福炎

吴小保

叶福炎

吴小保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华马文史的边际思考

作者:叶福炎(东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在阅读《思想末罗游》的时候,作者点出本地华裔青年整体的精神、思想与状态,颇有警示之意。他指出,他们如同苦闷的马来青年,亦无法在本地的华语出版品获得满足,转而从中国、台湾、香港,寻求精神粮食。

ADVERTISEMENT

几年前,《思想末罗游:华马文史散论》一书出版以后,颇能见着华社在思想研究上的世代更迭。书中集结了作者过去十余年来研究上的思考轨迹。书中40篇文章分别以“历史与思潮”、“人物”、“翻译”、“语文”和“文学”作辑,又第一辑“历史与思潮”的内容最为厚重,占了全书约莫五分之二的篇幅。作者在〈后记〉中说,这是研究的前期作业——寻找属于自己观察位置,借以追问:“我们与‘马来人思潮’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又如何从这关系中找到特属于自己的问题意识?”。换句话说,从第二至五辑,即是作者试图从4个不同面向回应前述的自我提问。

书中第一辑,大致为我们描绘了马来社会的不同思潮,分别来自中宗教教育的少壮派、英文教育的贵族(以江沙马来学院未达标)、马来教育的农村子弟(以苏丹依德理斯师训学院为代表)。在历经不同时间点的思潮演变中,进一步讨论现代化、去殖民、建构国族等当代议题,并以“如何告别族群政治”作为整辑的结。同时,也开启书后半部不同内容的讨论,包括人物、翻译、语文和文学。

在第二辑〈人物〉中,最为华社熟悉的杨贵谊先生自是重要的讨论对象。作者如此评述,“在面对政治的压力下,仍凭着自己对文化工作的信念一一熬过,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也体现了对于马来亚国族想像的价值追求。另外,鲁白野、陈妙华及他们所一起主编的《马来语月刊》,也是参与国家推动国语政策的重要事迹,奠定了华社整个国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上述人物的故事中,他们其中促成一项重要的工作——翻译,也是第三辑的内容。作者分别在不同篇章中讨论,国语所形成文化资本垄断,边缘化了其他的语言文化。而其所隐含的政治性,不仅关乎族群间的语言实践课题,还有涉及了翻译工作,如何开展才符合我们的实际所需。

此外,作者以边缘作为视角的论述,经常为读者带来是不一样的边际思考。例如,一般华社直接讲马来语等同于国语的思考,其实忽视了它在现代化过程中也遭受到传统宗教、习俗的挑战。甚至,马来菁英还借鉴了华教运动来保卫文化权益。故此,作者认为,华教运动和国语文运动并不必然是相互牴触的。而在文学方面,当论及国家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否定,是否为了打造一种单元文化?有没有可能是“单语—多元文化”?而且,这只是马华社会的困境吗?印裔社会是否也是如此?如此的话,他们是否也会有所谓的“出走”派呢?

在阅读《思想末罗游》的时候,作者点出本地华裔青年整体的精神、思想与状态,颇有警示之意。他指出,他们如同苦闷的马来青年,亦无法在本地的华语出版品获得满足,转而从中国、台湾、香港,寻求精神粮食。然而,苦闷究竟是来自于知识理论上的匮乏,还是缺乏实践理想的可能?或许,作者所书写的这本华马文史散论已作为答案自身,回答了这一道大哉问。而且,它也可以作为开始重新思考我群下意识中的他者,以及复数的我们又如何应当重新被理解。

相关文章: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一个槟城男孩的自传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她比我还懂大马美食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在书堆中挖掘南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