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的心態以及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可以使長壽成為一種福氣;而忽視這些因素則可能使長壽變成一種負擔。
大馬統計局預測,60歲及以上的人口在2039年將達到617萬人,比14歲以下的611萬人還要多。今年,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率已上升至11.6%,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5%,2040年增至17.3%,2050年更將高達23.4%。
ADVERTISEMENT
根據聯合國的標準,當60歲及以上人口比率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比率超過7%時,意味著該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銀髮社會的問題是許多先進國家面臨的挑戰,如日本、德國、意大利及鄰國新加坡。
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環境的提升,馬來西亞2024年的預期壽命為76.79歲,較2023年增加了0.19歲。因此,“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古語已不再符合現今的情況。雖然人們的壽命延長是個好消息,但也同時為社會和醫療方面帶來了挑戰。
老年人口的增多會使醫療系統面臨更大的壓力,而且老年人更容易患有慢性病或需要長期護理,這需要大量的醫療資源,如老年醫學專家、護理人員及社工的支持。
此外,老齡化導致退休人口的增加,對養老金和其他社會保障福利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這會對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帶來沉重的負擔,需要政府調整政策以確保可持續性。
有鑑於此,政府除了鼓勵人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應預備相關資源,以未雨綢繆;為應對老齡化對養老金和其他社會保障福利的需求,可能需要通過修改法定退休年齡或延長勞動者的工作年限來緩解壓力。
另一方面,新生兒與老齡人口比例的失衡會導致勞動人口的減少,進而影響國家的生產力和經濟增長。
政府可以通過立法保障年長者在職場的權益,並通過有效的在職培訓鼓勵年長者繼續工作,因為他們豐富的經驗結合現有的科技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力。
人們也應改變高齡工作“丟臉”的刻板印象,因為發揮自身經驗並通過工作賺取收入,以減輕子女的供養負擔,是值得提倡的。
由於老年人需要供養,許多中青年一代面臨照顧老人的責任和壓力,這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也可能影響他們的經濟能力和職業發展。這也是導致許多年輕人不敢生育的問題,進而造成新生兒與老齡人口比例失衡的惡性循環。
研究顯示,年長者繼續工作、做志願者或加入社區團體可以確保他們更長時間地保持身心活躍,這對健康有很多的好處。因此,保持好奇心、好學和活躍的生活方式是維持老年優質生活的關鍵。
筆者認為,政府也應注重平衡鄉村的發展,以阻止年輕人外流。否則,鄉村地區將出現更多獨居老人的問題。獨居老人不僅面臨經濟困境,心理健康也將成為他們最大的挑戰。
因此,政府可以與企業合作推動鄉村發展,既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又能應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
最後,我們每個人都會慢慢地老去。試問,我們如何優雅地老去呢?
老年生活的品質取決於壯年時的生活方式,如飲食、運動、心理健康和儲蓄。我們不能單單指望政府為我們預備一切;相反,我們應該積極為未來做好準備。長壽是福還是禍最終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社會支持、健康狀況及心理狀態。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的心態以及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可以使長壽成為一種福氣;而忽視這些因素則可能使長壽變成一種負擔。
因此,在追求長壽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與社會的聯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