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全民都买“法律保险”,经济上已经不现实,要政府全部买单,那么法律成本就如同医药成本那样昂贵,且人民可能会滥用司法程序,更加不现实。
法律、司法等,字面上的意义正气浩然,专为受到不公待遇的人们伸张正义。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
ADVERTISEMENT
笔者在这里不谈论“贪污”、“贿赂”等影响司法公正的非法行为,笔者想谈的是“合法”兼普及的司法,和个人经济能力的关系。
在马来西亚以及很多国家,法律本身是公正公平的。国会制定的法令也好,法庭的判例也罢,都以公平为主,随着人们的道德标准的改变而改进。但是在经济层面影响司法公正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司法“程序”。
举例,一对离异的夫妻,在离婚协议中同意了孩子由前妻监护,而前夫需要支付孩子抚养费。
倘若数年后,孩子尚未成年,但前夫不愿意支付抚养费,就等于违反了离婚协议和离婚庭令。法律上,这属于民事责任。若坚持要前夫履行庭令,那么就要采取法律行动:(1)向法庭申请强制执行令,要求丈夫遵守。若违反执行令,就是藐视法庭,犯了刑事法,可能需要坐牢。要报警,也要获得强制执行令后,警方方可采取行动。或者(2)进行民事追讨。
法律要求前夫支付抚养费,是公平和正确的。但是以上两个法律行为,需要前妻入禀法庭作出提告。这个程序,律师费、堂费等费用,一般上都是上万令吉。而且即使胜诉,可能也追讨不回全额。
那么,若前夫每月原该给500令吉孩子抚养费,前妻在考虑到程序所需的费用、败诉的可能,以及即使胜出,前夫也可能还不了钱的前提下,会放弃追讨。
换个情况,如果前夫是个富裕的人,前妻也有稳定的高收入,而离婚协议和庭令给予前妻孩子抚养费每个月上万令吉,那么,和程序相关费用相比,富裕的前妻似乎更能获得法律的保障。
两位前妻,在相同法律的面前,以及相同的程序面前,在没有非法行为如贿赂、腐败等介入的情况下,司法程序就是所谓的经济门槛。因为前者跨不过这个经济门槛,所以司法公正与之擦肩而过。
以上的例子,不只发生在家庭法。很多房东即使收不到租金,也会因为程序的费用,而放弃司法追讨。很多5000令吉以上的小额欠款,因为入禀不了小额索偿庭(small claim cour),考虑到律师费和程序相关费用,相关债主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自知。
在马来西亚,这一个群体都超过政府和律师公会法律援助的条件顶限,大多数都不能获得免费的法律援助。
千万别责怪律师。律师寒窗数年后穿起大袍,是一份专业的工作。笔者本身的原则,是在任何时候,手头上会手握5个法律援助的案件。很多律师皆是如此,都会时不时做一些不收费的法律援助,奈何需要援助的案件甚多,应接不暇。
要求律师无条件接受法律援助委托,就好像以道德绑架,要求一位职员免费工作,属于无理行为。
这个经济门槛的情况,在刑事案件上更为严重。首先,谈一谈保释。马来西亚秉持“被定罪前皆是无辜”的原则,除了不能被保释的罪行如运毒或谋杀,大多数罪行都能被保释候审。
经济能力强者就可以被保释,在国内自由行动;而贫困交不出保释金者,则大多数会被关押在监狱候审。这个候审,可以是半年到数年之久。
换句话说,一位真正贫困的候审者,可能在被审后判无罪释放之前,就被关押数年,失去了自由。而可获得的补偿少之又少。
任何涉及终身监禁和死刑的控诉,若被告请不起辩护律师,法庭会为之聘请,被告无需付费。但是死刑和终身监禁以下的刑事控诉,则需要被告聘请辩护律师。其费用视案件复杂度而定,可以是数万至数十万令吉。很多人为此倾家荡产。
律师也是人,虽然律师公会和法律把一个刚入行的小伙和年近花甲、打官司数十载的资深律师当成同一个水平,但是事实上,有些律师好,有些律师的资质则有些不足。和医生、会计师等服务专业一样也有资深和资浅之分。
法律是平等的,司法是公正的。在没有非法干预介入下,令到司法不平等的,就是你的经济门槛。有解决方案吗?今天没有,而这就是现实。
若要全民都买“法律保险”,经济上已经不现实,要政府全部买单,那么法律成本就如同医药成本那样昂贵,且人民可能会滥用司法程序,更加不现实。
笔者无奈的认为,公正的司法还是要通过经济的门槛。换句话说,只有经济能力强者,方能有效获得司法公正的保护。马来西亚如此,全世界亦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内阁少了华基政党来理直气壮的维护华教。行动党是多元政党,要顾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权益,在牵扯其他族群的情况下,会更加复杂化。
了解马来西亚基本情况的中国网民,都会赞叹一个事实,就是马来西亚华教的完整。全世界,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只有马来西亚有着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及政府体制内的多源流学校。中国香港和澳门是粤语教育体系,而新加坡则是母语班。
马来西亚之所以拥有全球独特的华教体系,主要是几方的联合,即民间华教组织、华人工商社团、华社意愿和华人政党(马华公会)。这4个原因,缺一不可。
读者现在可能开始质疑笔者,为何将华基政党马华,列入马来西亚华教不可缺少的一环。
撇开华基政党马华,对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泰国、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都不缺民间华教组织、华人工商社团及华社意愿,泰国的华裔人口和马来西亚差不多,印尼华裔掌控经济,新加坡华裔则是大多数,但这些国家都缺少马华版的华基执政政党,所以华教不及马来西亚完善。
这一点,不是笔者的个人意见,新加坡已故前总理,李光耀在其回忆录《新加坡双语之路:我一生的挑战》中提及:“马来亚在1957年独立后,联邦政府要把所有的华校改制成国民学校。但是,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反对,联邦政府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妥协。反之,印尼和泰国则关闭华校。”
也就是说,有了民间华教组织如董总、教总,工商团体如中华工商会,但是若没有如马华的华基政党,华教在很多有一定华裔人口的国家都不能扎根。
就拿新加坡来说,50-60年代新加坡有民间华教组织、工商团体和华社意愿,也拥有中华地区以外唯一以华语为主的大学,即南洋大学(后期改制成英语为教学的南洋理工大学),但其华教发展远远不比马来西亚。
马华的角色,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它一直夹在马来人和华人政治之间。开国初期,当马来政党、英国顾问,甚至刚刚加入联邦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都一致要压制华教时,马华公会成功捍卫一千多所华小的存在。
新加坡、印尼和泰国不缺民间华教斗士,但是都缺少了一个华基政党,所以没有马来西亚的这么完善。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