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7:25pm 16/10/2024

【讀家說書】“兩千冊的奇蹟”?關於出版這件事……

作者:航一舟(新山)

編按:在市場萎縮的現實面前,依然有一批出版人懷抱理想,堅守陣地,持續推出好書。本文從臺灣出版界的“兩千冊奇蹟”出發,聊聊那些為了理想而掙扎的出版人,讓大家一窺出版背後的故事。

ADVERTISEMENT

要談出版這件事,業界資深人士恐怕都會露出一番難以言喻的表情。

互聯網與手機未出現前,就流傳著這麼一個笑話——若想害一個人,就鼓勵對方去開出版社吧!

這玩笑似的黑色幽默,背後堆積的是出版業的心酸血淚。

臉譜出版社前總編輯謝材俊(筆名“唐諾”)在《世間的名字》散文集一書中,提到了“兩千冊的奇蹟”這個公式概念。在臺灣出版業內,有資格在資本主義橫行的市場上存活下來的書,具體必須賣出達到2000冊。而且這還不是一個能讓出版社獲利的數字,而僅是控制在讓出版社老闆不會太肉痛,姑且算是“賠一點點錢”的銷售成績。

在講究利益至上的資本主義者眼中,恐怕對出版人的堅持是難以理解的。

◢唐諾:將讀者想像成同心圓

走進任何一家百貨公司或是超市,隨便點選一樣商品,假設眼前的一包快熟面、一瓶可樂或一盒鮮奶,以普通人可負擔的價格,卻只能賣出去2000個單位;或者說在最初策劃裡,生產者已經知道這世界上可能只有2000個或更少的人需要它購買它,這樣的商品真的可能被製造出來,放在面前的貨架上嗎?

事關書籍的最感人段落在此登場——

“書的最大奇蹟是,就算全世界只有兩千個人需要它,它居然還成立,還會被寫出來印出來。”

而這2000人是如何組成的呢?唐諾這麼形容——將2000個會買同一本書的人想像成一個同心圓,最核心也最小的一個圓是具備足夠閱讀能力,會讀完整本書的讀者。

然後再往外擴大的一個圈,則是“假裝”的讀者。他們或許還沒足夠的時間與能力或必要知識唸完這本書,但偶爾心生善念想讓自己學習更多變得更好,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會花錢買書來逼自己發奮圖強。這樣的讀者類型,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某個人生階段裡。

可能是在遙望三毛與荷西攜手的青春年代,手持一本《撒哈拉沙漠》,即便沒讀完或只看了開頭沒看結尾,但依舊無阻自己沉浸在流浪天涯的氛圍;也可能是某天想在哲學裡尋求人生意義何在,而買了一本生澀難啃的尼采或老莊。

到了最外圍的圈,那就是一群誤打誤撞,在供給和需求之間產生誤會的讀者了。他們可能是被美麗的封面給騙進來,又或是給文案誘惑到掏錢買下。不過這種美麗的誤會,對出版社而言當然是多多益善(笑)。

不肯定在馬來西亞,需要多少冊的銷售量保底,才能讓一本書有資格出現在各大書店裡。畢竟各個出版社規模與流動資金各有差異,而且馬來西亞作為多元種族國家,不同語言市場各自為政,也很難把過往數據統一做調查分析。

而“兩千冊的奇蹟”這個公式是否在現時的臺灣依舊通行,也讓筆者頭上浮現一個問號。畢竟翻看手上這本《世間的名字》末頁,出版日期顯示在2011年2月。而在13年後的今天,實體書要面臨的對手,還包括各類競相爭奪人們注意力的手機遊戲、社交平臺、短語音視頻以及電子書,可想而知這些挑戰都讓紙媒與實體書出版社愈發舉步艱難。

雖然如此,臺灣今年剛面市的兩本新書—《做書的人》及《一人出版》,讓筆者感受到當地出版業還存在著韌性與風骨。

《做書的人》由comma books總編輯陳夏民策劃,與負責翻譯兼採訪工作的陳雨汝和攝影廖建華3人組團,遠赴韓國採訪當地10家獨立出版社。

這本書裡所採訪的10家獨立出版社,各有不同的出版主題方向,當中包括以女性議題為主軸的baumeà l’âme出版社、主打人文社會科學的第二題綱、每期雜誌選擇不同主題,主題句總是“你……?”作開場的《概念志》、立志“把紙張當風味餐,想做出在山羊眼裡最美味的書”的一頁出版工作室、以“在地店家”為主題的研究志Broadcally……此外還有電影、詩歌等多元種類的出版品,讓人從《做書的人》裡就能感受到韓國獨立出版社的蓬勃生命力。

在開篇的〈編輯室報告〉,策劃人陳夏民便提到疫情前首次參與韓國書展,便被會場中獨立出版專區眼前一亮的擺攤和策展設計所折服,間接促成了這本《做書的人》的誕生。

◢“圖書定價制”禁止隨意打折

作為值得一提的亮點,是策劃人在後部分以“圖書定價制”(Fixed Book Price)為引子,讓10家獨立出版負責人提供他們對此制度的相關看法。

“圖書定價制”是一項規定書籍在特定時間內須按照規定價格販售,禁止隨意打折或降價的制度。這項制度立意在於把書籍視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公共載體,而非一般商品。主要目的是維護書籍的文化資產價值,保障文化知識傳播不過度被市場價格所影響。

簡而言之,這制度有點類似馬來西亞政府把雞蛋、白米等列為統制品,只不過統制品的目的是讓民生所需物品價格不會被抬高,以減低消費者負擔。而“圖書定價制”則是規範圖書價格在任何通路都保持在一定價格內,避免濫價拋售。乍看之下似乎對出版業者更友善,而對消費者的荷包不利,但長遠角度來說,卻是可以打造較健全的出版生態環境,讓書本的內容品質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不過書裡受訪的《概念志》和主打電影雜誌期刊的三稜鏡PRISMOF負責人則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提到雜誌類刊物在過期後,卻因定價制度無法打折出售,這對他們的雜誌銷售反而造成阻力。但大體上受訪的書籍出版社對定價制度都持正面立場,並認為書本和社會整體文化水平息息相關。畢竟若是讓人們習慣用更低價格來購買書籍,長遠下來出版業相關工作人員的工資也可能被資方以減低成本保持己方利潤的理由而壓低。

訪談裡每個獨立出版社秉持著不同理念和方式,但同樣都有著想傳達某種想法、或說出自己想說的故事的動機,而持續不斷做出更好的書。

而談及要如何出版一本書的細節,可能因為訪談雙方都是業內人士的關係,所以並沒更深入去談論出版流程這一塊。如果你已經對出版有一定好奇與興趣,另一本書—《一人出版》將讓你更具體瞭解出版一本書的完整流程。

◢日本出書流程,令人咋舌

《一人出版》是由日本資深出版人—宮後優子結合自己多年出版經驗,從企劃、編輯、印刷、行銷的每個環節,將之拆解整理,同時呼應市場的實際需求,而撰寫出來的做書指南。

本書第一章節中,將做一本書的流程分成30道工序,當中包括簽訂合約、計算成本、製作落版單、校對打樣等,並且具體說明每道工序各自的必要事項。因應不同書種內容與形式,擴展讀者對“賣書”通路選擇的認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還採訪了多家日本當地的一人出版社,並記錄下各個出版社的獨到營運經驗,組成第三章的內容。

作者書寫整個作業流程的細緻程度,讓筆者邊讀邊咋舌。像是在日本要獲取出版者賬號代碼與ISBN,必須依照日本圖書編號管理中心網站上的程序申請。在這裡宮後優子提醒出版者,因為需要提供日本國內的住址和固定的室內電話,同時因為這些資訊將在網路上公開給大眾查詢,所以需要確保登記的是能公開的資訊。出於防盜等安全理由,她叮囑獨居的女性最好避免公開私人住址。

雖然筆者並沒想過要在日本出版一本書,不過讀完本書後,卻覺得自己彷彿已經搞懂整個作業系統,真是一次奇妙的閱讀體驗(笑)。

對於出版這件事,作者宮後並非一股腦兒鼓勵大家去做書,而是坦率直言了現實的難處,提供想從事一人出版的有志者更實用的知識和建議。

以上3本書,讓人深刻感受到出版一本書的萬般不易。萬幸的是現在筆者依舊有好書可讀可買。知識的專遞過往一直都投過寫與閱讀來呈現,紙本書的地位雖無可避免因為科技鉅變而受到撼動,但人們對書寫及閱讀的需求和意義,絕不會因此而消失。

因為想要把想法傳遞出去給他人這一點,是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有的渴望。

祝願今後每一本被用心製作出來的好書,都有人認購回家珍惜收藏,用心閱讀。

相關文章:

【讀家說書】誰說大馬人不愛看書?“吉隆坡國際書展”讓我開了眼界……
【全民讀書會】 黃美錦:為何買書?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