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每年編列大筆預算以供防洪治水,但效果不彰。建議政府編列預算的同時,也能朝向水文調查(河川能容納的水流量)、解決人為因素(造成過度開發)、排除排水系統堵塞與河川疏濬等方向努力。否則一雨成災的問題無解!
ADVERTISEMENT
周二清晨,雪隆一带的大雨酿成水灾,吉隆坡顿时成了水乡泽国。不仅上班族大迟到,连国会会议也因大部分部长与议员迟到,议长罕见的援引议会常规第12(2)条文,将会议展延30分钟至10时30分才开始。洪灾似乎兵临城下!
团结政府十分关注防洪计划,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拨款170亿令吉进行防洪与斜坡修复计划。去年10月,首相安华在国会提呈财政预算案时指出,其中118亿令吉用于33项防洪整治计划,包括彭亨、雪、森、沙砂、吉打及吉兰丹等州内的河流流域。
此外,政府也拨款5.63亿令吉修复全国各地斜坡,包括2000个高风险山坡的监督、预防、报告及预警,以避免峇冬加里土崩悲剧重演。
由于全球气候变迁,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大马每年因水灾造成的财产损失不断增加。2021年12月大水灾,雪隆和彭亨等地,发生一埸被称为大马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政府报告,水灾的经济损失超过61亿令吉。
2022年年初的另一埸洪灾,受影响区域包括柔佛、彭亨和雪兰莪,损失估计约为60亿令吉。两次灾害的损失主要集中在农业、交通基础设施、房屋及商业建筑的损坏上。
虽然洪灾的经济损失每年有所波动,但大马每年因洪灾造成的损失介于数亿至数十亿令吉之间,大规模的水灾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和复原成本,同时还有看不到的工商业与农业活动中断、救援、重建和灾民安置等隐藏成本。也因此,编列预算之外,亦应加强治水防洪计划的效率。
大马平均年雨量大约在2000至3000毫米之间,年雨量不算太多,但问题是降雨量集中在东北季风(11月至翌年3月)与西南季风(5月至9月)的雨季期间,当排水系统堵塞、河川缺乏疏浚、滥垦滥伐问题悬而未决,1个小时100毫米的大雨就会形成“闪电水灾”,周二早晨就是这一情况。
早期,我国的洪灾常见于东海岸、吉打和柔佛等低洼地区,但近年雪隆也成了水灾重灾区。是什么原因造成大马水灾好发?原因可分析如下:
其一,季候风降雨与地形特性:尤其每年东北季风带来大量降雨,东海岸地区如吉兰丹、登嘉楼和彭亨等地河道宽阔平缓,许多城镇又建在河流两旁或地势较低地区,一埸强降雨导致河川水位暴涨,如果又遇大潮,洪水必然溢出河道酿灾。
其二,排水系统不足:尤其是吉隆坡等大城市,排水系统与河川宽(深)度,根本无法应对极端的降雨量。随著都市化进程,地面覆盖更多的水泥建筑,雨水很渗透至土壤中,增加一雨成灾的风险。
其三,河流堵塞与缺乏定期疏浚:特别是由垃圾或建设废弃物造成的河川与排水系统堵塞,限制排水能力,增加洪水风险。长期以来,河流的疏浚工作不够频繁与持续,使得河道容量不足以应付大雨。
其四,森林砍伐与土地过度开发:容易造成地表水土流失,雨水缺乏水土保持,会更快地流入河川,增加洪水风险。
其五,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带来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出现更强烈的降雨和风速,使得我国同时面对水灾和风灾威胁。随着气候变化加剧,预计这类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会继续增加。
其六,人为活动:尤其是吉隆坡与槟城等都会区,不受规范的建筑活动、非法占用河流保护区以及不当的土地利用都会增加水灾风险。这些活动影响自然水流的调节,尤其在河流与排水系统受到干扰的情况下。
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防洪工作,主要的防洪计划包括:河川管理与疏浚(透过疏浚河川、加高堤防、加宽河道以增加河川排水量)、洪水蓄水池(建设洪水蓄水池以分流暴雨水量)、排水与灌溉计划(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特别是在易受洪灾影响的地区)、早期预警系统与灾害管理(政府必须与国际机构合作,开发洪水预警系统,在洪水发生前及时疏散居民);不过防洪治水与防洪工程是永续的工作,不是一蹴可几的事。
除此之外,建议政府展开河川水文调查,这对于了解国内河川水文资料、提升防洪能力、有效管理水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至关重要。具体理由包括减少洪灾风险、优化水资源管理、应对气候变化、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等因素。
吉隆坡一雨成灾,说明政府必须更有效率的展开全国防洪治水计划与工程,同时检讨每年编列大笔预算以供防洪治水,但效果不彰的原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