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发布: 9:00pm 16/10/2024

社论

雪州苏丹

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

儿童之家

GISB

奥尔根

社论

雪州苏丹

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

儿童之家

GISB

奥尔根

社論.剷除異端組織,保護兒童是全民責任

組織的違法行徑曝光後,說明國內還有異端組織存在,在剷除異端組織之餘,政府更有責任保護兒童的安全、健康和福祉。再者,GISB組織的行徑匪夷所思,但為何還能大隱隱於市?這是政府宣導還是人民教育的失敗?

ADVERTISEMENT

日前,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莫哈末納因在國會下議院援引議會常規第14(1)(i)條文進行彙報時說,被揭露的全球兄弟控股((Global Ikhwan Sendirian Berhad,GISB)的各種行為讓人難以接受,包括組織將丈夫、妻子及最小兩歲的孩子住所分開;如果丈夫脫離組織,那麼妻子和孩子將歸於組織領導層所有,同時也不允許脫離組織者與妻子、孩子和父母見面;如果被懷疑有問題和叛逆的成員,則將被隔離,並必須向領袖懺悔。

部長表示,GISB領袖為了自身利益,且能過上奢侈生活,組織要求追隨者在貧困中無償犧牲及努力工作。簡而言之,追隨者必須為組織義務打工!

至於追隨者的孩子?GISB在全馬設立超過100家的兒童之家以安置追隨者成員的孩子,並聲稱孩子們是以上蒼方式死亡(Fi Sabilillah)戰士的孩子。

其實,這些孩子只是組織用來牟利的工具,組織成立兒童之家,利用民眾同情孤兒的心理弱點,以獲得社會大筆捐款。不僅如此,大部分在兒童之家的孩子,因很小就與父母分開,所以GISB會欺騙孩子是孤兒身份。

GISB所以曝光,是因為福利院內的兒童並沒有得到正常照顧與教育,反而被性虐待和嚴重的身心傷害。調查後,多名與GISB有關的人員已被逮捕,數百名兒童從福利院與兒童中心獲救。這些虐待報告幾乎可以認定GISB是異端組織。

莫哈末納因表示,GISB旗下所謂的學校,並沒有採取各州伊斯蘭宗教理事會的教學課綱。不服從最高領導層命令的成員,會遭到恐嚇與隔離。

GISB一直與一個具爭議性宗教團體“奧爾根”(Al-Arqam)有密切關聯。奧爾根曾在1994年被大馬政府取締,理由是傳播異端教義、威脅國家宗教和社會的穩定;許多人將GISB看成是奧爾根借屍還魂的道具。

奧爾根被取締後,其成員改以GISB之名持續推廣獨特的宗教觀念和商業活動,使得兩者之間的關係不能被漠視。我國主流伊斯蘭學者就曾指控奧爾根宣揚異端教義,而GISB則延續奧爾根部分教義和理念,所以也應該被定義為“異端組織”。

除了宗教上的爭議,GISB還涉及商業活動,包括餐飲、旅遊、以及以歛財為目的的兒童之家等。由於商業活動是由不支薪的“義工”參與,並不符合正常企業的運作,簡單的說,GISB是利用宗教信仰,剝削追隨者的勞務所得來獲取經濟利益。但最可惡的,還是透過異端教義的洗腦,迫使正常家庭妻離子散!

GISB與奧爾根的事件被揭露,意味著我國宗教極端主義與異端思想繼續存在,嚴重影響這國家聲譽。所以政府在面對這樣的組織,應該採取強硬的手法,避免這些組織擴散蔓延,進而影響國家社會和宗教的和諧。

GISB兒童之家醜聞一事曝光後,引起社會譁然,尤其雪州蘇丹沙拉弗丁更是震怒。殿下在第一時間促請執法單位絕對不能妥協,一旦證實有人犯罪,必須立即採取法律行動對付侵害兒童和奉行有違伊斯蘭聖潔教義的人。

雪蘭莪王室辦公室也發表文告說,殿下對於執法單位怠慢的行為,尤其是沒有立即採取有效行動,導致此事越演越烈,讓他感到遺憾和失望。

殿下表示:“此一事件的拖延處理,凸顯宗教機構在監督和執法方面的薄弱,尤其對GISB旗下的兒童之家和宗教學校,導致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殿下的發言確實加速全案辦理的進度,至少首相署部長莫哈末納因已在國會會議上詳細說明。與此同時,我們也促請所有的宗教執法單位和警方,必須針對此事徹底調查,避免異端組織在國內繼續存在,因為調查發現,GISB仍在宣傳奧爾根教義,在對突襲調查行動中,就發現了違禁文獻和資料。

GISB最令人不齒的是對數百名兒童造成的身心傷害。政府有責任保護兒童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提供法律保護、正常教育與身心發展、健康醫療保障、特殊保護;尤其對孤兒、貧困兒童、殘疾兒童或遭遇特殊情況的兒童提供額外的保護和支持,確保他們得到與其他兒童同樣的機會和資源。

我們常說,保護兒童是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是主要管理者,應通過政策、法律和服務來確保兒童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GISB事件說明,剷除異端組織與保護兒童工作上,必須全民共同努力,畢竟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00pm 30/03/2025
社论.开斋节省思:共建和谐社会

各族都有贫穷和不幸的家庭,若我们秉持仁爱之心,不分种族伸出援手,必定能消弥矛盾和误解。

开斋节的到来,为社会增添欢乐与祥和的氛围,在这个佳节,愿各方能敞开心胸,促进包容与和谐,拉近彼此关系,促进国民团结。

近期,国内发生数起涉及种族与宗教的事件,凸显族群之间的矛盾,对多元社会的和谐造成冲击。

在3月中旬,一名华青被一名大叔误当作穆斯林,责问他为何在斋戒期间进食,虽然华青已表明他并非穆斯林,但仍遭对方掌掴。这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团结部长艾伦达干形容这起事件为一种挑衅行为,并指这种没有反映我国多元种族和谐与团结精神的行为,应该被遏制。较后,大叔被控蓄意伤人,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接着,又发生了一起事件:某中学老师因学生听不懂国语及听不明白老师的谈话,竟然叫学生“可回去中国了”。虽然这起风波随着老师的道歉而告一段落,但却已引发了负面情绪。庆幸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在这起事件上站稳立场,再三强调该部绝不会对学校内的种族歧视行为妥协,并会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行动。

另外,一家冰淇淋店的店员因向顾客索要50仙零钱而遭到辱骂,当中还涉及种族歧视的言论。

至于百年兴都庙搬迁风波,更是一起敏感事件,稍有不慎,或会升级成为种族∕宗教课题。而伊斯兰传教士赞里维诺也因为评论此事的协商结果时涉嫌煽动遭警方逮捕。

以上种种事件,对我国的多元和谐社会,以及国民团结,构成了挑战,不能等闲视之。

在多元社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偶尔或会出现矛盾与分歧,但重要的是,各方能秉持包容的态度,以协商的精神处理分歧,和平地化解矛盾。以百年兴都庙搬迁风波为例,这起风波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延烧升级,所幸的是,在涉及各方的包容与协商下,达成共识,找到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让风波落幕。

换言之,各族之间需要更多的谅解与包容。而开斋节的宽恕精神,能协助化解矛盾与不满,为和谐铺平道路。此外,慈悲为怀,帮助他人,也能展现开斋节的精神。缅甸上周五(28日)发生7.7级强震,造成多人伤亡,我国特别天灾援助和拯救队(SMART)周日(30日)前往当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救援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慈悲与关爱的精神。

同样的精神,也在大马本土得到彰显与发扬。槟岛一个七口之家,蜗居在100平方尺的木屋,仅靠父亲1700令吉收入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艰难;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发动筹款,24小时内筹得2万6000令吉协助这个家庭。面对这项善举,当事人感动流泪,认为这是斋戒月最珍贵的礼物。

各族都有贫穷和不幸的家庭,若我们秉持仁爱之心,不分种族伸出援手,必定能消弥矛盾和误解。

宽容、慈悲、关爱、怜悯……才是人类社会真正需要的,而不是各种仇视、敌对、污蔑、极端行为。愿在开斋节的祥和氛围中,大家能反躬自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为社会与国家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