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7日訊)國盟亞婁區國會議員拿督斯里沙希淡促請政府在授予公民權時,應該加強馬來語的要求,並建議設立馬來語課程,以確保新公民能夠流利使用馬來語。
他說,在一些情況下,申請者的語言能力未能通過面試,但仍然獲得公民權,反映馬來語的測試太容易了。
ADVERTISEMENT
他也提到有許大馬公民在海外生活,他們在回國卻結結巴巴,無法說馬來語。
“要結婚有婚前課程,要成為大馬公民,也應該要上馬來語課程。”
他是今日在參與公民權修憲案二讀的辯論時,如是指出。
他認為,大馬應該向世界展示對國籍的重視,而不是讓國籍的申請過程顯得簡單隨意。
“我們馬來西亞人今天不是舉行派公民權派對,而是向世界表明我們不像一些國家那樣的殘酷。”
他促政府關注到底有多少申請是因為無法符合馬來語測試而被拒絕,又有多少即使無法理解簡單的馬來語也能過關的申請。
他也強調,申請者應該宣讀國家原則,以灌輸互愛精神重要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八打灵再也27日讯)自称在柔佛州郊区一所中学执教的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其学校有近80%的华裔学生都无法掌握基本的马来语,甚至听不懂马来语,导致出现严重的沟通障碍。
这名教师日前在Reddit论坛上贴文,表达了自己学校华裔学生马来语水平低下的忧心忡忡。
她说,一些华裔生甚至听不懂或造不出简单的马来句子,导致她跟学生沟通时出现问题。
“很多时候,我需要一位懂得说华语的巫裔巡查员帮忙翻译,才能进行沟通。”
这一情况让她特别震惊,因为她忆起自己在念大学时,许多华裔同学都能讲流利的马来语。
“我很震惊,因为我在雪州念大学时,我的大多数华裔朋友都能说一口流利的马来语。来到这里,我没有想到情况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这名教师猜测,这一问题可能跟学生在华小念书时,老师教国文科的方式有关。
“即使是中四和中五的学生也几乎不会说马来语。我听说他们在华小求学的时候,国文科是用华语来教的,这也许就是他们如此吃力的原因。”
她说,这让老师们感到非常沮丧,尤其是那些教授历史、国文、道德、数学等科目的老师,因为这些学生无法掌握某些术语,这让教学和学习变得困难重重。
贴文发布后,引起许多网民的关注和讨论,有网民留言说,这可能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因为他们没有接触到讲马来语的社交圈,或者只选择与同种族的人打交道。
也有网民认为,将所有华裔学生一概而论是并不公平的,他们认为该教师可能面对的是少数不愿意学习马来语的学生。
“我是一名华裔,我也注意到这一趋势。郊区的华裔孩子因为国语不好,高中就辍学的现象很普遍。我认为他们的父母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因为就算成绩不好,也可以去新加坡工作。但在城市通常不会出现这一问题,因为那里的家长态度不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