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花踪

|
发布: 9:01am 18/10/2024

花踪文学奖

马华文学大奖

决审会议记录

花踪17

王润华

韩敬群

陈雨航

【花蹤17.馬華文學大獎決審會議記錄】得獎作品獲評審一致肯定

记录:本刊 梁慧颖

日期:2024年9月1日
時間:上午10時
地點:ZOOM線上會議

決審評委:王潤華(簡稱“王”)、韓敬群(簡稱“韓”)、陳雨航(簡稱“陳”)
記錄:本刊記者 梁慧穎

本屆馬華文學大獎共有21部作品參賽,由初審評委曾毓林、黃俊麟、梁靖芬、張永修和杜忠全選出6部進入決審。6部入圍的作品為:海凡《雨林的背影》、牛油小生《那些進化了的,以及……》、賀淑芳《蛻》、龔萬輝《人工少女》、周若濤《蒙面戰紀》、呂育陶《一個人的都市》。

ADVERTISEMENT

【投票結果】

決審評委先各自選出3部最佳作品,再以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的方式計分。最後三強作品,第一名在前,排名依次是:

  首選 次選 三選
韓敬群 《人工少女》 《蛻》 《一個人的都市》
陳雨航 《人工少女》 《蛻》 《雨林的背影》
王潤華 《人工少女》 《蛻》 《蒙面戰紀》

評審會議甫開始,3位評委一致把第一名的3分投給《人工少女》(共9分);第二名是《蛻》(共6分);第三名則由《一個人的都市》、《雨林的背影》和《蒙面戰紀》各得1分。

【整體印象和作品討論】

韓:今天我們討論的這6部作品,我覺得它們能夠代表馬來西亞華語文學寫作的很高水平。如果要從這6部裡選3部,我會選兩部長篇小說和一部詩集,即《人工少女》、《蛻》和《一個人的都市》。如果只選兩本,我會選《蛻》和《人工少女》。

非常巧的,《蛻》跟《人工少女》跟中國大陸都有交集。賀淑芳的《蛻》剛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簡體字版,而龔萬輝的《人工少女》,我現在回想起大概1年前,中國作家東西已推薦了給我,但那個時候可能各種事情糾纏起來我沒來得及細讀,這會兒終於有工夫閱讀,我也覺得寫得非常好。

如果只能選1個,我會選《人工少女》,主要基於幾個理由:第一,作者在處理文學跟現實的關係上,把距離感寫得比較好,也就是說他非常適度地讓馬來西亞的現實,包括生活和一些重要的事件都寫入這個作品裡面。但他沒有寫得太直白,就是還有一定的距離感,這一點是他寫得比較好的地方。

還有,他對時間和記憶的處理也非常讓人印象深刻。小說的結構方式非常巧妙,比如看起來斷了的線,在後面又能夠續上,結構上經過了非常精巧的構思。再來是語言,該寫實的時候寫實,該華麗炫彩的時候就華麗炫彩,風格也比較有變化,所以總體來說,我覺得這個作品還是比較豐富,比較立體。這部作品作為馬來西亞華語文學一個優秀代表是可以成立的。

陳:這6部都是相當紮實的文學作品——3部長篇小說裡有兩部是關於513事件還有合艾和平協議的,另外一部即《人工少女》也講到創傷,但它沒有特定的事件。此外,有一個作品是科幻小說集(《蒙面戰紀》),我特別注意到的是它的第二輯,第二輯比較長,這個部分比較突出。其他入選作品還有一個短篇集(《那些進化了的,以及……》)和一個詩集(《一個人的都市》)。

我注意到許多作品都有Covid-19這個大背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特別顯示了小說裡的主人翁,或詩人本身孤獨的心理。要如何決定評審標準,其實有一點困難,不管要論完整性或獨特性都不容易。

如果要選出最後的3本,我的選擇依次是《人工少女》、《蛻》和《雨林的背影》。

王:這次的花蹤,馬華作家幾乎都很創新,不管是寫小說或寫詩,都幾乎顛覆了很多傳統的敘事,也創新了很多手法,最大變化是非常的科幻化,不像馬華文學最早的傳統都是非常寫實的。

如果要我推薦3本,第一本是《人工少女》;第二本是《蛻》;第三本是《蒙面戰紀》。

討論至此,《人工少女》毫無懸念獲選為馬華文學大獎得獎作品,《蛻》則獲得第二高票。韓敬群和王潤華隨後把他們心中第三名的1分改投給《雨林的背影》,最終《雨林的背影》得到第三高票。

【給馬華作家的建議】

韓:創作和出版我們分開來講。從創作角度,創作者應該關注他內心真實的表達,市場不應該是他關心的事情。當然這不是很切合實際的說法,但創作確實應該遵循這樣一個規律。而從出版來說,作家把他寫好的東西交給出版社,經過出版社的編輯加工,然後推到市場看讀者是不是喜歡,這是比較綜合和複雜的過程。

實際上有些作品的藝術成就和市場反應未必一致,黎紫書在中國大陸被接受的過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10年以前,她的作品像《告別的年代》和《野菩薩》其實都已經在中國大陸出版,但那時候她更多地會考慮文學技巧這種表現,這種表現比較容易獲獎,但是得獎跟市場未必完全一致。10年後她寫《流俗地》,她完全沒有中國作家那種資源,但是在沒有資源的背景之下,她這個作品憑藉自身魅力獲得那麼大的成功,在中國豆瓣網上,評價有超過兩萬人,打分是穩定的9.2分,這在中國當代文學是非常罕見的事情,她確實改變了她的寫法。從市場和讀者接受的角度,大家更多地會關注貼近現實,細節紮實,生活情節飽滿和人物塑造立體的作品,這些作品會比較受歡迎。

如果馬來西亞作家想在漢語領域開疆拓土,我覺得中國大陸還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我期待馬來西亞作家在藝術和生活之間,或者說在“寫什麼”和“怎麼寫”之間,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王:馬華作家目前的誘惑很大,當然我們鼓勵他們在臺灣或中國大陸出版,擁有更多讀者,但問題是有時候他們會失去他們作為一個作家的使命,和作為一個作家的偉大。我們有不少馬華作家太過於時髦和追求趨勢,李永平去世前在南方大學學院的《蕉風》發表過感想:他後期書寫的那種幻想世界雖然很有創意,但最後他覺得他最好和最有生命力的作品,還是他早期寫砂拉越的《拉子婦》。他晚年在南方大學學院跟我的一次對話中說,如果當初不是被時髦潮流所誤導的話,他會更偉大。

花蹤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評審儘管也有外國人,但花蹤很注重本土性,還有作品對國家社會有沒有意義。雖然這不是唯一測量偉大的標準,但你會發現,花蹤作品非常了不起,都對東南亞有特殊的意義,絕對不是因為擁有廣大的中國大陸讀者就很了不起。

另外,我覺得馬來西亞作家更應該積極參與本土馬華文學的推廣。新加坡這些年都把好的作品翻譯成英文,新加坡華文文學是世界上唯一被提升到國家文學地位的華文文學,華文作家跟英文作家、馬來作家和其他語文作家享有一樣的地位,這樣會得到其他國家的重視。作為小國家的作家,我覺得一開始還是要忍受一些寂寞,不要太貪圖銷量。銷量不一定等同於作品的好壞及成就,我覺得這點認知很重要。

陳:我記得大概20年前或更久以前,馬華的作品比較多在臺灣出版,而且都是繁體字版。現在倒不會了,這次我注意到花蹤決審的6本書,有4本是馬來西亞的有人出版社出版,我看出版社的目錄,真的覺得非常驚訝,量非常龐大,我在今年臺灣的書展也看到有人出版社的攤位。另外兩本,一本是大將出版,另一本是季風帶出版,季風帶這本是6本書裡唯一的繁體字版本。這樣一個文學的推廣方式,我覺得有非常大的改變,真實成效如何我不知道。臺灣其實也是一樣,很多作品都集中在幾家文學出版社。我很樂見像有人這樣的出版社,能夠出版那麼多文學書。

相關文章:
【花蹤17.馬華文學大獎決審評委報告】王潤華/完整呈現馬華文學的突破
【花蹤17.馬華文學大獎決審評委報告】韓敬群/致力走出獨特的藝術路徑
【花蹤17.馬華文學大獎決審評委報告】陳雨航/難以取捨的獨特性與完整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