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1日訊)李仙葫(76歲)當了30多年的華文教師,退休後仍沒閒下來,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教學,教導她13歲的孫女鄔睿恬。
抄寫分享優美詞句
孫女年幼時,李仙葫常到書局挑選拼圖、卡片和海報,教她識字、認筆畫和學拼音。孫女漸漸長大後,李仙葫會把報章上或在生活中看到優美詞句抄下,並與她分享。
這個習慣影響了孫女。“她現在常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記錄她認為值得珍藏的詞句。”
李仙葫還會帶孫女參加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比如農曆新年和中秋節的燈謎,不但讓孫女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還幫她提高華文水平。
每次旅行前,李仙葫會讓孫女用華語描述即將前往的目的地。“例如,去澳洲時,我會向她介紹澳洲的袋鼠、無尾熊等特色。同時,我也會在日常對話中糾正她的發音錯誤,確保她正確使用華語。”
把學習華文融入日常生活,李仙葫讓孫女的學習過程變得輕鬆又自然。
閱報討論激發興趣
孫女上小學時,李仙葫每週兩次會到她家去,除了輔導她的華文功課,還一起閱讀學生報《大拇指》,討論新聞時事,從而激發她的興趣。
“孩子從小接觸華文至關重要,紮實的語言基礎是未來成功的關鍵。兒子和兒媳對孫女的學習給予大力支持,孫女對華文學習充滿熱情。”
李仙葫還鼓勵其他會講華語的祖父母,多和孫子孫女用華語溝通。
“雖然學習英語在現代社會中很重要,但學習華文必須從小培養。學校大多使用英語,華文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家庭的支持尤為關鍵。”
打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