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1/10/2024

方言

沙孙纬

曾劲华

阮涌俰

消亡

客语

客家话

马来西亚客家公会

语言环境

客家文化

传承

华语

沟通

马来西亚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黄志汉

玛拉工艺大学柔佛分院昔加末校区语言学院讲师朱锦芳博士的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客家人的家庭出现断层情况,以至于新一代客家人不会说的亲身经历亦一一印证她的说法。

他们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ADVERTISEMENT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安邦曾是锡矿区,客家人占多数。(图:本报资料中心)
为什么下一代不讲

联合会副总会长曾劲华生于1957年,是道道地地的吉隆坡人。虽然说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但是全靠自学而成的。

“我父亲是客家人、母亲是潮州人,他们都跟我讲广东话,我是听到我公公、婆婆、姑姑他们说客家话,在外面也是听别人说,就是如此学会的。”

“到我的孩子,知道我讲的是客家话,可是太深的听不懂,接触到的人都是讲、英语。我太太也不是客家人,我没有对象可以讲。”

比起他对“讲客家话”的强烈意愿,孩子的意愿则低得多。

“当我们想要讲,有时候我们讲不对,好像讲错了,就会去注意听人家怎么讲。你有意愿去讲、多讲,什么语言都会进步。”

他认为,如今年轻一代的孩子不太会讲客家话,主要原因是脱节了,然后更多客家词汇随着使用几率下降而渐渐消失。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虽然父亲是客家人,但曾劲华从小至今没有说客家话的家庭环境,全靠自学而成。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沙孙纬生长在客家话为主要沟通语言的家庭,可是如今儿子即便听得懂也会说,却羞于启齿。

客语太土不愿意讲?没有就创造

该会青年团团长沙孙纬是80后,今年逾40岁,依旧说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也有过不愿意说客家话的时候。

他在安邦新村长大,父母教育程度较低,他们的华语处于半吊子水平,自然就成为亲子间交流的主要语言。

后来上独中,彼时正推动“多说华语,少说方言”运动,校内是禁止说华语以外的方言,一直到初三转校到国中,“方言禁令”自然而然解除,在自由的土壤各种方言野蛮生长。

“大家讲广东话为主,我知道对方是客家人真的可以直接、马上在学校里用客家话,没有约束。”

但是,自由的灵魂一旦碰到特殊情况就开始自我束缚。

“男与男的(说话),跟男与女又不一样。你知道那个女生是客家人,可是你就可能感觉到跟她讲客家话有点怪怪的。”

原来是少年心事啊!

“也许她会觉得你土,土就觉得没有机会了嘛,哈哈哈哈!”

觉得客家话“土”、“不时髦”,是不是客家年轻一辈都曾经的心路历程呢?而今他的孩子仿佛让他看见了过去的自己。

他的孩子今年11岁,从小由祖母带大,虽然亲子、祖孙之间语言是华语,但通过日常生活中祖母与他人讲电话、发语音信息,耳濡目染下学会了客家话。

然而,他却不愿意讲,只因为羞于启齿。

“他觉得方言这种东西很好笑,讲出来有些不好意思,有些怪怪。”

他随团到沙巴斗湖出席活动时,发现几个属会的青年团成员有90后、00后,讲客家话的意愿亦很高。

“他们讲的客家话,我们这里的人未必会讲,发音也很准。”

当他带着孩子到沙巴出席公会活动,长辈纷纷用客家话同他交流、问候时,孩子方愿意以客家话回应。

“虽然都是短短的回答,但我觉得这样的社交场合有所帮助。所以我会带他去这些活动,因为这样的场合他才愿意讲,其余的时间都不会说。”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从发扬美食出发,再引用到语言的发展,积极推广客家文化。(图:本报资料中心)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阮涌俰指出,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客家人一般来讲可能是在19世纪初期时,应该是有一些明显的看到客家人的存在痕迹,比如墓碑上可能会有相关信息。

客语式微──离开家乡,与乡音脱节

曾劲华感叹,如今在吉隆坡,无论是在商场或是街市,沟通语言都以华语、广东话和英语为主,然而在沙巴斗湖却是另一种景象。

“我去过斗湖很多次,当地人带我去参观,即便是考车场,就算是当地土著也是讲客家话的。”

就如同在槟城和巴生,福建话成了当地的主要沟通语言;吉隆坡、怡保则以广东话为主一般。

他强调语言环境很重要,早期尚未形成离乡的风潮时,安邦、甲洞、沙登等客家新村的居民,讲客家话的频率很高,但到了后期,许多人背井离乡出外留学或工作,一旦离开了客家村便与乡音脱节。

“这也是因素,因为(相关人口)不集中。如果你到一个讲客家话的环境,就算不会也要学了。”

“你少讲,没有对象讲了。这就是环境所逼了。”

为了推广客家话,客联会的各个属会举办全国客家歌乐节;在华小举办14天网上课程,现场连线梅州,除了教导客家话,亦相互介绍两地习俗文化;部分属会也举办线上客家话课程等等。

“马来西亚客家公会及很多属会都有很好地推广客家美食,比如主办美食节,或在一些活动特意安排客家菜肴,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此外,沙孙纬计划推广客家经济产业如美食、中药等产品,或寻求客家网红合作以提高收入,赋予客家话经济价值,再引用到语言的发展,推广客家文化。

除却传统方式,在MCO期间,由于化身客家话新闻主播“吴德娴”走入大众视线的Meeki美锜,则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叶亚来是早期吉隆坡最具有影响力的客家人。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早期的吉隆坡曾是客家人的天下。

追溯客家人落脚马来半岛的足迹

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指出,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客家人一般来讲可能是在19世纪初期时,应该明显看到一些客家人的痕迹,比如墓碑上可能会有相关信息。

当时南来的华人到马来半岛西海岸,一般会先抵达槟城、马六甲、新加坡等海峡殖民地的重要港口,甚至在更早之前在吉兰丹、登嘉楼等港口登岸。

“当客家人来的时候,很多行业已经被福建人、广东人占据先机,当时矿业慢慢兴起,英国人或马来土酋需要人去开矿,矿业就成了他们可以开拓的行业。”

曾劲华分享道,目前客家人占华人的25%,客家人多分为大埔、惠州、梅县、河婆等,吉隆坡的客家人则以惠州客为主,他与孙纬亦是惠州客。

“在马来西亚,福建人应该是占华人人口最多的籍贯,客家人排第二。”

“虽然没有很详细的正式调查,很多数据是靠过去政府的记录来推算,但马来西亚有180万客家人是肯定的。”

他介绍,早期的客家人多从事矿业、橡胶、当铺、金店、中药店等等,雪隆地区如沙登、安邦、甲洞等华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客家人占多数,且以惠州客为主,这几个地区的前身便是锡矿区、橡胶林。

“开始一大部分是从事锡矿业,霹雳州等中马一带。”他指了指我们身处的客联会,“其实这后面原来也是锡矿湖,现在已经被改造成公园。”

“安邦亦是锡矿区,甲洞街场原来就是橡胶林。”

实际上,虽然同为客家人,但是大埔、惠州、梅县、河婆等各地的客家话由于地缘关系略有不同。

例如:

吃饭

惠州客发音为:Sik Fan

河婆客发音为:Sik Fon

干什么

惠州客发音为:Zok Mak Gai

梅县(梅州)客:Zok Mak Gei

他曾到过中国惠州、梅州等地,他说各地的客家话都略有差异,其中河婆客的发音与潮州话有些相似。

“比如汕头的客家人,经常搞不清楚自己是潮州、汕头人还是客家人?因为他们的区域很接近。可能是潮州人,但也有可能会讲客家话;或者客家人会讲潮州话,都融入到一起去了。”

相关报道:
【客家话传承/01】从沙登新村看客家话的生死存亡!
【客家话传承/03】化身客语新闻主播“吴德娴”,趣味客家话掀起学习热潮

延伸阅读:
传承方言,莫忘我们的母语
方言──不说不用,它就会慢慢凋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