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1/10/2024

方言

沙孙纬

曾劲华

阮涌俰

消亡

客语

客家话

马来西亚客家公会

语言环境

客家文化

传承

华语

沟通

马来西亚

【客家話傳承/02】搶救客家話──共創客語環境,讓下一代開口說!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黄志汉

瑪拉工藝大學柔佛分院昔加末校區語言學院講師朱錦芳博士的調查結果發現,部分客家人的家庭傳承出現斷層情況,以至於新一代客家人不會說客家話,曾勁華和沙孫緯的親身經歷亦一一印證她的說法。

他們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ADVERTISEMENT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安邦曾是錫礦區,客家人佔多數。(圖:本報資料中心)
為什麼下一代不講客語?

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副總會長曾勁華生於1957年,是道道地地的吉隆坡人。雖然說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話,但是全靠自學而成的。

“我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潮州人,他們都跟我講廣東話,我是聽到我公公、婆婆、姑姑他們說客家話,在外面也是聽別人說,就是如此學會的。”

“到我的孩子,知道我講的是客家話,可是太深的聽不懂,接觸到的人都是講華語、英語。我太太也不是客家人,我沒有對象可以講。”

比起他對“講客家話”的強烈意願,孩子的意願則低得多。

“當我們想要講,有時候我們講不對,好像講錯了,就會去注意聽人家怎麼講。你有意願去講、多講,什麼語言都會進步。”

他認為,如今年輕一代的孩子不太會講客家話,主要原因是脫節了,然後更多客家詞彙隨著使用幾率下降而漸漸消失。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雖然父親是客家人,但曾勁華從小至今沒有說客家話的家庭環境,全靠自學而成。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沙孫緯生長在客家話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家庭,可是如今兒子即便聽得懂也會說,卻羞於啟齒。

客語太土不願意講?沒有語言環境就創造

該會青年團團長沙孫緯是80後,今年逾40歲,依舊說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話,也有過不願意說客家話的時候。

他在安邦新村長大,父母教育程度較低,他們的華語處於半吊子水平,自然就成為親子間交流的主要語言。

後來上獨中,彼時正推動“多說華語,少說方言”運動,校內是禁止說華語以外的方言,一直到初三轉校到國中,“方言禁令”自然而然解除,在自由的土壤各種方言野蠻生長。

“大家講廣東話為主,我知道對方是客家人真的可以直接、馬上在學校裡用客家話,沒有約束。”

但是,自由的靈魂一旦碰到特殊情況就開始自我束縛。

“男與男的(說話),跟男與女又不一樣。你知道那個女生是客家人,可是你就可能感覺到跟她講客家話有點怪怪的。”

原來是少年心事啊!

“也許她會覺得你土,土就覺得沒有機會了嘛,哈哈哈哈!”

覺得客家話“土”、“不時髦”,是不是客家年輕一輩都曾經的心路歷程呢?而今他的孩子彷彿讓他看見了過去的自己。

他的孩子今年11歲,從小由祖母帶大,雖然親子、祖孫之間溝通語言是華語,但通過日常生活中祖母與他人講電話、發語音信息,耳濡目染下學會了客家話。

然而,他卻不願意講,只因為羞於啟齒。

“他覺得方言這種東西很好笑,講出來有些不好意思,有些怪怪。”

他隨團到沙巴斗湖出席活動時,發現幾個屬會的青年團成員有90後、00後,講客家話的意願亦很高。

“他們講的客家話,我們這裡的人未必會講,發音也很準。”

當他帶著孩子到沙巴出席公會活動,長輩紛紛用客家話同他交流、問候時,孩子方願意以客家話回應。

“雖然都是短短的回答,但我覺得這樣的社交場合有所幫助。所以我會帶他去這些活動,因為這樣的場合他才願意講,其餘的時間都不會說。”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從發揚美食出發,再引用到語言的發展,積極推廣客家文化。(圖:本報資料中心)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阮湧俰指出,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客家人一般來講可能是在19世紀初期時,應該是有一些明顯的看到客家人的存在痕跡,比如墓碑上可能會有相關信息。

客語式微──離開家鄉,與鄉音脫節

曾勁華感嘆,如今在吉隆坡,無論是在商場或是街市,溝通語言都以華語、廣東話和英語為主,然而在沙巴斗湖卻是另一種景象。

“我去過鬥湖很多次,當地人帶我去參觀,即便是考車場,就算是當地土著也是講客家話的。”

就如同在檳城和巴生,福建話成了當地的主要溝通語言;吉隆坡、怡保則以廣東話為主一般。

他強調語言環境很重要,早期尚未形成離鄉的風潮時,安邦、甲洞、沙登等客家新村的居民,講客家話的頻率很高,但到了後期,許多人背井離鄉出外留學或工作,一旦離開了客家村便與鄉音脫節。

“這也是因素,因為(相關人口)不集中。如果你到一個講客家話的環境,就算不會也要學了。”

“你少講,沒有對象講了。這就是環境所逼了。”

為了推廣客家話,客聯會的各個屬會舉辦全國客家歌樂節;在華小舉辦14天網上課程,現場連線梅州,除了教導客家話,亦相互介紹兩地習俗文化;部分屬會也舉辦線上客家話課程等等。

“馬來西亞客家公會及很多屬會都有很好地推廣客家美食,比如主辦美食節,或在一些活動特意安排客家菜餚,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此外,沙孫緯計劃推廣客家經濟產業如美食、中藥等產品,或尋求客家網紅合作以提高收入,賦予客家話經濟價值,再引用到語言的發展,推廣客家文化。

除卻傳統方式,在MCO期間,由於化身客家話新聞主播“吳德嫻”走入大眾視線的Meeki美錡,則開闢了另一條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葉亞來是早期吉隆坡最具有影響力的客家人。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早期的吉隆坡曾是客家人的天下。

追溯客家人落腳馬來半島的足跡

華社研究中心研究員阮湧俰指出,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客家人一般來講可能是在19世紀初期時,應該明顯看到一些客家人的痕跡,比如墓碑上可能會有相關信息。

當時南來的華人到馬來半島西海岸,一般會先抵達檳城、馬六甲、新加坡等海峽殖民地的重要港口,甚至在更早之前在吉蘭丹、登嘉樓等港口登岸。

“當客家人來的時候,很多行業已經被福建人、廣東人佔據先機,當時礦業慢慢興起,英國人或馬來土酋需要人去開礦,礦業就成了他們可以開拓的行業。”

曾勁華分享道,目前客家人佔馬來西亞華人的25%,客家人多分為大埔、惠州、梅縣、河婆等,吉隆坡的客家人則以惠州客為主,他與孫緯亦是惠州客。

“在馬來西亞,福建人應該是佔華人人口最多的籍貫,客家人排第二。”

“雖然沒有很詳細的正式調查,很多數據是靠過去政府的記錄來推算,但馬來西亞有180萬客家人是肯定的。”

他介紹,早期的客家人多從事礦業、橡膠、當鋪、金店、中藥店等等,雪隆地區如沙登、安邦、甲洞等華人較為集中的地區,客家人佔多數,且以惠州客為主,這幾個地區的前身便是錫礦區、橡膠林。

“開始一大部分是從事錫礦業,霹靂州等中馬一帶。”他指了指我們身處的客聯會,“其實這後面原來也是錫礦湖,現在已經被改造成公園。”

“安邦亦是錫礦區,甲洞街場原來就是橡膠林。”

實際上,雖然同為客家人,但是大埔、惠州、梅縣、河婆等各地的客家話由於地緣關係略有不同。

例如:

吃飯

惠州客發音為:Sik Fan

河婆客發音為:Sik Fon

幹什麼

惠州客發音為:Zok Mak Gai

梅縣(梅州)客:Zok Mak Gei

他曾到過中國惠州、梅州等地,他說各地的客家話都略有差異,其中河婆客的發音與潮州話有些相似。

“比如汕頭的客家人,經常搞不清楚自己是潮州、汕頭人還是客家人?因為他們的區域很接近。可能是潮州人,但也有可能會講客家話;或者客家人會講潮州話,都融入到一起去了。”

相關報道:
【客家話傳承/01】從沙登新村看客家話的生死存亡!
【客家話傳承/03】化身客語新聞主播“吳德嫻”,趣味客家話掀起學習熱潮

延伸閱讀:
傳承方言,莫忘我們的母語
方言──不說不用,它就會慢慢凋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