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鄉或生活的地方,有什麼代表的物產或產品?想要帶一份禮物給外地的朋友,你會為準備什麼樣代表在地的伴手禮?
在馬來西亞,我們很常送的都是地方的土產,這當中又有不少光是好吃,品牌辨識度卻不高的產品;前一陣子受邀出席在臺北舉行的《精彩臺灣 城鄉厚禮》策展,讓我印象深刻,從全臺各地蜂擁而至的在地品牌、地方團隊,帶著來自不同鄉鎮的“地方選物”(Taiwan Select),以及各種串聯當地不同點位的遊程、體驗活動,齊聚人潮眾多的臺北車站,集結成可以在同一時間愛上臺灣的100種理由。
ADVERTISEMENT
活動當天同時頒發“一鄉鎮一特色”(One Town One Product,簡稱OTOP)的年度獎項,得獎的“地方選物”當然不僅僅是流於顏值表率的商品,與當地風土民情如自然資源、文化背景、職人工藝,甚至包括解決地方問題等串聯起來的價值主張,讓人看見原產地價值和精神工藝的傳承,這才是讓感動和印象定錨的關鍵。一眾擁有地方特色、帶動地方經濟的得獎作品當中,不乏像REWOOD森林循環木酢達人這樣的品牌,利用修枝而來的樹木、廢棄的木頭等,循環再利用做成產品;其中包括這次得獎、用廢棄棒球棒做成的棒球椅等,在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繁的當下,REWOOD以在地行動去提出解方的品牌價值令人折服。
這種一期一會的“地方選物”展,提高地方的能見度,是行銷地方的重要手段。事實上,“地方選物”的概念早已不是新鮮事,21世紀初興起的全球化、在地化並存的“在地全球化”(Glocalization)思維下,人們對於文化保護、地方經濟和永續發展的關注,造就了“地方選物”文化的興起,日本的“選物店”當中就有極俱代表性、來自奈良的中川政七商店,以及各個地方設在大都會,用以販售地方食品、特產、工藝品,兼具吸引觀光客、移住者、企業的“天線商店”(Antenna Shop)。
通過講述產品背後的故事,向消費者傳達當地的文化價值,是人還沒到當地之前,創造未來造訪的重要連結,馬來西亞曾經重視的“一鄉一品”計劃(Satu Kampung Satu Produk,簡稱SKSP),其實還有很多待開發的潛力,這幾年從“雪州新村好品”,到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北馬新村好品”, 就是其中一個啟動地域品牌,讓新村重新被看見的一場新村品牌化運動。
這幾年,大部分馬來西亞人或許都對週末市集、文創市集不陌生,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市集可逛的吉隆坡市民,甚至可能已經到了審美疲勞的程度。如果你曾經跟攤主聊過他們的創作理念,也已經發現並不是每個人(或許他/她只是兼差的)都會有想法,更別說該商品跟地方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各種國際知名的IP,或非原創的商品,還是會在文創市集亮相。如何讓產品跟地方有更多的連結?如何在創作時加入地方的元素?今時今日的“在地全球化"思維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在地文化與傳統的重要性,從文創商品到“地方選物”是一種抵抗文化同質化的方式,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與本地工藝、歷史和自然建立聯繫,推動永續的消費模式,這是我更樂於見到的事。
延伸閱讀: 卓衍豪/想像新村的35種方法 卓衍豪/新村好品——讓“共好”變成我們的養分 卓衍豪/如果新村是一個品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