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吉蘭丹華人研究的著作少之又少,黃崇銳夫婦這本吉蘭丹地方史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而且都是珍貴的田野調查一手資料,值得推薦。”
編按:《溯源尋根:吉蘭丹華人遷徙足跡》作者,是來自吉蘭丹州的林連玉精神獎得主黃崇銳 ,於2024年10月17日逝世,享耆壽93歲。
ADVERTISEMENT
吉蘭丹華人的歷史悠久。根據18世紀由謝清高口述、楊炳南撰寫的清代文獻《海錄》,1782年之前就有華人聚居在吉蘭丹河流域。吉蘭丹河上游赤腳村有一座建於1727年的聖春宮媽祖廟就見證了早年吉蘭丹華人的移民史。黃崇銳夫婦這本圖文並茂的吉蘭丹華人地方史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通過一些家族的神主牌、家譜、口述歷史、墓碑,證明18世紀已有華人居住在吉蘭丹。
黃崇銳夫婦考察了吉蘭丹五十多個華人村落,花了15年才完成這本書,鍥而不捨的精神令人敬佩。這些村落位於彭加蘭達督河流域、格瑪欣河流域、吉蘭丹河流域,村民的先輩都是來自閩南的福建人,包括廈門、漳州、同安、南安。他們的先輩從閩南南下,有的先在泰國宋卡落腳,最後才移居吉蘭丹,至今已繁衍了好幾代。
村落先輩和暹羅人通婚
彭加蘭達督河流域兩岸總共有10個村落,格瑪欣河流域兩岸則有14個村落,其餘的分佈在吉蘭丹河兩岸(左岸有15個村落;右岸有13個村落)。看來,吉蘭丹河流域是華人人口最多的區域。除了吉蘭丹右岸毗鄰哥打峇魯的唐人坡,其他的都是鄉區村落。有些鄉區村落只有幾戶人家,比如沙拔村、德敏丁宜、則浪勞務、浮羅伯蘭娥、格姆地、芭達、魯索、姆佐、彭佳蘭支那、皇家村、巴當沙卡村、格拉當村。這些村落有的面對人口外流的嚴重問題,有的則是馬來人居多的村落。
這些鄉區村落的華人都是土生華人。他們的先輩和暹羅人通婚,所以他們的後裔被稱為福建暹。黃崇銳夫婦在峇萊村發現刻上中文和泰文的墓碑。吉蘭丹毗鄰暹羅,曾是暹羅的管轄區,州內有不少暹羅村落。早年單身男性華人移民被禁止與當地馬來婦女通婚,所以他們只好選擇暹羅婦女為配偶。年長一輩的鄉區華人都會講泰語。此外,由於居住在內陸馬來區域,他們通過頻繁的交流也掌握了吉蘭丹馬來方言。
儘管被涵化了,鄉區華人並沒有放棄華人宗教信仰。一些鄉區華人村落有自己的廟宇,比如巴西巴力的帝君廟、彭佳蘭巴西的鎮府宮、登隆村的天母宮、格拉村的玉上堂、赤腳村的聖春宮、沙嘮村的關公廟、柔村的張公聖君廟、馬達亞逸的慶天宮。至於沒有廟宇的村落,華人宗教信仰就靠爐主制度或神壇流傳。此外,他們也信奉泰國佛教,登隆村和古林村就有村民集資興建的佛寺。
黃崇銳夫婦在書中屢屢提到一些鄉區華人父母把孩子送入市區的華校,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過,這也要看這些父母的經濟能力,以及村落坐落的位置。有些村落有華校,父母不用費盡心思,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市區的華校就讀,比如巴西巴力就有培華小學,柔村也有醒華學校。至於沒有華校的偏遠村落,沒有經濟能力的父母只好把孩子送入馬來學校。
黃崇銳夫婦這本書其中一個特色就是以神主牌和家譜,再以口述歷史記載了一些家族的歷史。有一些擁有神主牌和家譜的家族在當地具有一定的聲望,比如督伯聯村的劉萬聯家族、實令村的曾溪家族、巴西巴力的許文吉家族、實姆巴村的張智勇家族、柔村的朱明延家族。這些家族在地方發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有些甚至是開拓當地的家族。黃崇銳夫婦這本書另外一個特色是附上村落的村圖和村戶名單,有助於讀者瞭解村落的地理和人口狀況。
作者對唐人坡瞭如指掌
黃崇銳夫婦這本書著墨最多的地方是吉蘭丹河流域下游的唐人坡。他們居住在唐人坡,對這裡的文史背景瞭如指掌,所記載的內容包括唐人坡的打鐵街、紅厝(唐人坡早年地標)、華人歷史文物館、黃崇銳家族歷史、百年老店、由唐人坡洪門會成立的益群俱樂部、鎮興宮古廟、唐人坡甲必丹、節慶和風俗、民間行業。作者還特別在其中一章收入32尊唐人坡神主牌,包括幾位甲必丹的神主牌。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著名貓山王榴槤的發源地是吉蘭丹桃花島的鄉區村落。根據當地居民莊登文的記述,貓山王(又稱坤玉Kunyit榴槤)是由他祖父種植的一棵榴槤樹接枝、栽培,而流傳全國的品種。
總的來說,有關吉蘭丹華人研究的著作少之又少,黃崇銳夫婦這本吉蘭丹地方史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而且都是珍貴的田野調查一手資料,值得推薦。
(原稿上傳於21-8-2022)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