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风过西窗

|
发布: 7:40am 22/10/2024

骆宇欣

风过西窗

富豪

劫富济贫

T15

骆宇欣

风过西窗

富豪

劫富济贫

T15

駱宇欣.劫富濟貧的偏見

在“慈憫”又團結的基礎上,照理說,應該照顧每個人,不遺漏全民福利,才是真正的慈憫社會。劫富濟貧,只是在假定“為富不仁”的基礎上,劫富才顯得具備正義。

“偏見無法被辯論推翻,因為它沒有邏輯可循,自然無法被事實與道理摧毀。”來說說劫富濟貧,這個成語自古以來很正義,看起來一股俠氣,道德感、崇敬感油然而生。

ADVERTISEMENT

人們會嚮往劫富濟貧的社會,不外乎認為自己是較弱勢的一方,無論什麼階層,再往上爬的時候,只要不是爬到食物鏈最頂端的位置,永遠往上看都會看到屁股。於是,永不滿足,永遠認為自己是那個需要被援助的對象。就像社會底層固然需要直接援助,中層則認為需要更多減免和更優生活素質,上層就著眼在那些更大的格局,比如更好的稅務配套,能讓企業保有更多利潤的親商政策等等。

在“慈憫”又團結的基礎上,照理說,應該照顧每個人,不遺漏全民福利,才是真正的慈憫社會。劫富濟貧,只是在假定“為富不仁”的基礎上,劫富才顯得具備正義。濟貧是行善,是社會公益,是企業社會責任,或簡單說,賺到大錢的企業在善款可以合法避稅的情況下,自願對社會的回饋。反正錢都是要交出去,倒不如為企業博個好名聲,在市場上留個好印象。這些都是在自願的前提,才會顯得社會有溫情。

非自願的“劫富濟貧”則是社會不健康的現象。施政者認定富裕者取得的成就加劇財富不均的鴻溝,以及加重社會分裂,也認定貧窮者不能翻身是因為富人對資源的掠奪,於是才會祭出政策劫富濟貧,好讓社會資源變得更公平。

但是啊,除了繼承家業的那群,也不是天生富豪,目前的富裕階層也是打拼過來,只能說努力過也抓得住機遇比一般人走得更順,除了頂尖的T5,那些家庭收入列為“富裕”,並不見得是真正的富裕。人人都說月入過萬,想都不敢想,但是沒人想過剛過門檻萬餘的月入在預扣稅和公積金社險後到手只有四位數。這個階層往往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家債貸款多了,生活負擔自然更重,被定義為富裕階層,再加上有的沒的那些稅,真心沒讓人感覺到有多富裕。

官爺說得對,國家需要發展,人民需要體面的收入,於是,最低薪金加到1700令吉。為生活掙扎,需要更高薪水的那些人,薪水早就超過這個憐憫數字,至於其他,要麼是靠加班費和佣金掙錢,1700令吉,造惠哪些群體?連短短几天換三五份工作的奧客網紅,上班一天幫服裝店“加持”的工資都有80塊。不禁讓人疑惑,最低工資的意義是在造福外籍廠工?

一邊廂說要讓國民收入“體面”,與此同時,又有數據顯示2萬專業人士找不到工作。經濟要進步,少不了專業領域長足發展。除非我國有著數以十億計的人口基礎,否則密集勞動力無法真正提升國家的地位。簡單來說,無法享受人口紅利的國家,只能提升專業程度,用科技和智能取代人海戰術,用精良器械更有效率完成那些需要人手作業的工作。

我們真的在劫富濟貧?還是沿用“為你好”的思維模式來制定政策?爸爸覺得吃糖不好,加糖稅,爸爸覺得菸酒不健康,加稅,爸爸覺得三文魚和牛油果是富人吃的,加稅。最後應該會覺得衣食住行只能保持最簡樸,否則還是要加稅。賺的那些體面工資,不配提升生活素質,賺來幹什麼?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