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马来西亚不会因外部挑拨而成为下一对对抗的对象;两国可以向全球南方和北方证明,只要各方有足够的政治意愿,棘手的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鲜为人知的是,尽管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称其为东海没有异议,但两国及其盟友却常常对南海问题表示担忧,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不过,这个问题是否被过度渲染了呢?现在是时候厘清《南华早报》在2024年10月17日报道中关于南海“务实突破”的真正含义了。
ADVERTISEMENT
首先,该报报道中国和马来西亚一致认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应该继续在南中国海运营。
报道缺乏细节,文章并未提供有关此次双方同意的具体位置。正如北京长期以来对南中国海所提出的笼统主张,这些主张基于可追溯至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依据。
虽然了解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扭曲的历史版本则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因为这会使一个国家变得极端民族主义,进而产生扩张或修正主义的目标。
就连毛主席在20世纪70年代初对日本高级代表团所说:“日本应该停止向中国道歉。”他接着说道:“毕竟你们是一个民族国家,过度道歉对自己也没有好处。”换句话说,是时候让日本和中国共同向前,迈向更高的价值链了。
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1980年所言,创造一个繁荣的中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这在1982年的国家发展计划中有所体现,被称为“小康社会”,即“实现一定程度繁荣的国家”。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在2023年6月与中国最高领导层会谈时,曾解释过这一目标与中国的愿景有相似之处。不过,安华将其称为“昌明大马”,即一个具有文明意识和认知的国家。他强调,单靠智力不足以推动一个国家前进,任何逻辑推导的经济、科学和战略计划中都必须包含人文精神。
在深入探讨安华之前,有必要快速思考一下,为什么安华会拥有如此独特的信仰体系?虽然莫哈末哈山才是正式的外交部长,但安华实际上是马来西亚的“真正外交部长”,这符合马来西亚外交政策的一贯传统。
毕竟,安华在2024年2月访问澳洲悉尼时提到,马来西亚愿意与中国“谈判”,尽管后来他纠正了自己,将其改为“讨论”,即马来西亚和中国将通过对话和外交方式处理南中国海的双边问题。因此,安华作为马来西亚第十任首相,被反对派媒体《Malaysia Now》批评为接近背叛国家。
实际上,马来西亚前首相慕尤丁发起了对安华的无休止攻击,慕尤丁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短暂担任第七任首相,仅有17个月,其任期全程因国家封锁而未能在下议院通过议会授权。因此,慕尤丁对安华的攻击几乎毫无合理依据,只是指责他是国家的叛徒。
自1957年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当时称为“马来亚”)一贯以“既静且动”的方式处理所有边界问题,这是其外交政策的传统,亦是外交遗产。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联邦,纳入新加坡、沙巴和砂拉越。尽管在22个月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分离,过程虽然痛苦但依旧和平。从那时起,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从未发生过任何军事冲突,这一记录令人钦佩,尤其考虑到马来西亚的面积是新加坡的640倍。
对于少数知情者来说,马来西亚曾与文莱、泰国、菲律宾,甚至印尼之间存在边界问题。
在1967年8月8日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时,马来西亚是五个创始成员国中唯一一个与其他四个成员国都存在某种边界问题的国家。2024年10月11日,马来西亚正式接任东盟及其相关峰会的主席国,为期一年,尽管这一任期可能延续至2025年11月底甚至12月,以便让菲律宾接任。
安华和他的特别谈判代表Raja Nurshiwan之所以能够取得“突破”,正是因为安华早已从瑞典哥德堡大学的著名思想家Parvez Manzoor那里理解到,逻辑推向极端往往是荒谬的。为什么呢?
历史告诉我们,当人类开始问诸如“谁”或“什么”先来的问题,并试图解决它时,无论这种智力探讨如何系统化,最终都会陷入自我设限并被囚禁于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
举例来说,一些国家认为,既然伊斯兰教是整体而全面的,那么所有有部分或全部穆斯林的国家,按逻辑推导就必须是“伊斯兰国家”或拥有“伊斯兰政府”。
对Parvez Manzoor和安华来说,这种观念是不可接受的。安华自从在被誉为“东方伊顿公学”的江沙马来学院(MCKK)求学以来,一直是个博学的人。Parvez Manzoor在1992年《未来》杂志中写道,尽管伊斯兰教是“整体性”的,他接受这一点,但他拒绝任何拥有部分或全部穆斯林的国家必须成为“伊斯兰政体”的观点。
这种要求无异于将这一构想,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其他形式,变为一种极权主义的项目。后者对于任何常识而言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而常识在任何形式的社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是必需的。
从观察“务实突破”可以看出,中国和马来西亚正在共同尝试解开世界上最被炒作的戈尔迪乌姆之结(Gordian knot)之一:南中国海困局。
人们常说,中国在所有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不可妥协。学者们经常提到中国对台湾、西藏的强硬态度,乃至香港“天安门式”的人权问题,批评者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立场无法妥协。
然而,也有许多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观点,比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政府系的Alistair Iain Johnston和Michael Taylor所提出的观点,尽管麻省理工学院更喜欢称其为政治学系。多次证明,现代中国自75年前成立以来,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尽管它通常也会采取强硬的谈判立场。但考虑到中国过去150年里,几乎是其独立的两倍时间,都因“炮舰外交”等手段被外国强权强迫割让领土,谁又能真正责怪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呢?
的确,山东的面积相当于法国,已故的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喜欢提醒他的听众。从1789年(法国第一共和国建立之年)以来,山东的人口从未少于法国的人口。
山东是孔子的诞生地(公元前250年),因此这个省份拥有时间和人口优势,再加上语言和领土的连续性,使得山东在思想影响力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形成了深远影响。然而,在过去的2500年中,无论何时提到儒家思想,人们总是将它等同于“绅士”或“有礼的女士”。
儒家的核心是礼貌与体贴,这成为了韩国、日本、越南乃至整个华人社区的社会基础,除非他们中有些人放弃了“涵养”的概念,或者像北京大学杜维明教授所说的“内涵”(内在修养)。这种修养包括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说话方式,甚至如何呼吸和使用筷子等方面的细节。
尽管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期待更多关于“中马关系突破”的细节和披露,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一突破正值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马来西亚在1974年成为东南亚第一个正式承认中国的国家,当时马来西亚境内仍有共产主义叛乱,距离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还有15年之久。香港的《南华早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中国允许发表这一声明,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实际上,中马之间的合作模式远不止于此。
首先,马来西亚和中国一致认为,双方没有必要在南海进行拖船对抗或派遣海岸警卫队,更不需要互相对武装或非武装的船只喷射水流。这种行为自2024年6月以来在中菲关系中成为一个显著现象,频繁登上全球头条,甚至超过了乌克兰和加沙的事件。许多评论家对中国声称通过对话和外交解决问题的善意感到怀疑,认为这只是虚张声势,甚至是为了完全主导其他声索国的前奏。
其次,通过同意务实合作,中国理解到,或者至少开始理解到,它不能采取完全霸道的方式而不冒失去全球南方70亿人民信任的风险。
第三,钻探区域位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EEZ)内,因此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马来西亚政府承诺在沙巴和砂拉越沿海开采石油和其他资源。然而,考虑到海南岛(中国最南端)的海岸线距离马来西亚专属经济区约2000公里,马来西亚和东盟国家不禁质疑中国海洋主张的基础。如果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深海技术感兴趣,那么没有理由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不能在南海或全球范围内与中国石化进行合作。
第四,“南中国海”这一名称似乎赋予了中国某种权利,但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印度也并不能因此声索整个印度洋。实际上,中国大陆称其南部海域为“南海”,“南中国海”这个词只是历史上水手和制图师的一个用词巧合而已。
目前,没有必要深入探讨双方到底说了什么、同意了什么。如果中国希望赢得全球南方的善意,它的路径确实需要经过“南”中国海,因为这片半封闭的海域承载着高达6万亿美元的海上贸易。如果中国坚持对马来西亚施压,而马来西亚又缺乏足够的海军实力,那么双方将同时失去全球南方的信任,这将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为什么呢?
首先,安华将无法展示他在国家治理中的智慧,尤其是在当前充满“大大小小的野蛮行为和战争”的全球环境中,这种智慧是体现最高文明水平的外交方式。
其次,中国的政治和企业领导层也将无法说服世界相信他们的行动是以和平为目的,而不是逐块夺取地理版图,无论是否动用武力。
尽管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第七任校长奥斯曼巴卡教授尚未对任何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问题发表看法,但必须记住,安华委托他主持儒学-伊斯兰对话,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而且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推广。
这一对话的模板完全符合习近平主席三大全球文明倡议(GCI)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全球安全倡议(GSI)和全球经济倡议(GEI)。
与此同时,安华再次委托奥斯曼巴卡教授,安华和他曾是江沙马来学院的同学。这所著名的寄宿学校位于霹雳州,毗邻马六甲海峡,附近有一个战略性的海军造船厂。而马来西亚国油大学距离红土坎不远,邦咯岛也离红土坎不远,红土坎是安华的幸运堡垒,最终帮助他推翻了国内联合起来阻止他成为首相的各种势力——而这一职位本可以在1999年大选中轻松赢得。若非当时的马来西亚华人选民轻信了当权者的恐惧宣传:选安华意味着一个霍布斯式的“马来人打败华人”的未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恐惧观念深深植入马来西亚华人集体心理的背后推手正是已故的林国荣,这位没有任何学术资质却创立了一所大学的创始人。
这个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马哈迪的支持。这位99岁的政治家刚刚又一次从马来西亚国家心脏病研究所出院。彭博社不准确地报道安华与中国取得突破时,是在搞报复政治,这是真的吗?
不是的。在2024年10月初,美国CNBC的JP Ong采访安华时,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彭博社报道称,您是否在寻求对马哈迪的报复?”安华平静地回答:“JP,当首相本身就是一种成就,不需要其他。”安华是正确的。2022年11月24日,他在全国82%以上选民踊跃投票的支持下,以公平和荣誉的方式上台,担任马来西亚首相。
甚至马来西亚的统治者会议——组建政府的重要关卡之一——九位苏丹也一致同意任命安华为首相。
然而,很多人,包括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的詹运豪(他的专业是砂拉越研究,而不是南中国海研究或马来西亚研究)常常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影响马来西亚和中国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变成战略性的机会。
正如著名的奥斯曼巴卡教授所说的,基于“Wasatiyah”——一个阿拉伯-伊斯兰术语,与儒家所定义的“中庸之道”同根,代表一种在两个或多个极端之间取得平衡的方式。
现在没人认为中马关系会从此毫无障碍地持续发展下去。
在马来西亚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监带领与中方进行的谈判中,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谨慎和深思熟虑,以确保实现一个三赢的局面。
中国和马来西亚不会因外部挑拨而成为下一对对抗的对象;两国可以向全球南方和北方证明,只要各方有足够的政治意愿,棘手的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世界也不必每天早上醒来时担心下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从南中国海而非中东或东欧爆发,这正是许多西方评论家曾一致认同的观点。
安华是否错过了诺贝尔和平奖?不。他正在争取“桥梁奖”,旨在将南方与北方联系在一起,这与他在马来西亚的努力类似——将被南中国海分隔的东西两部分重新紧密相连。
Dr Phar Kim Beng: A practical breakthrough in the dynamics of the Global South (China) Sea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