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想過,作為一個平時懶得出門的人,我竟然會為了蒐集資料,甘願驅車來回奔波一百二十多公里。細細一算,自今年4月以來,我已經這樣做了6次。
最初在採集家鄉範圍的資料,面臨困難時,一位朋友建議可以到國家檔案局(Arkib Negara Malaysia)嘗試看看,我一聽,一方面抱持懷疑態度,另一方面對這個地方毫無概念,不知道從中可以得到哪些資料?無奈情勢所迫,無論多麻煩,無論多焦慮,我還是登錄了官方網站了解情況,再撥電詢問了解程序後安排好假期,“拖”著一個朋友一起出發。
ADVERTISEMENT
猶然記得,首次抵達位於端姑哈林路的國家檔案局時,環顧四周,彷彿置身於學府之中。這種氛圍讓我回憶起學生時代的寧靜,跟踏入職場後的忙碌形成了鮮明對比。
從停車場到位於2樓的考察大廳(Dewan Penyelidikan)只需步行一小段距離。考察大廳比公共圖書館的規矩要嚴格得多,進入考察大廳的第一步驟是必須先在官方網站註冊一個賬號。若是訪客未註冊,那麼可先使用服務櫃檯旁的電腦註冊賬號,再回到服務櫃檯。此時,當職的官員會了解訪客的代表單位以及考察目的。完成後,訪客會獲得一張考察證,正式成為考察員。此後的每次拜訪,從通行大門外的保安亭到考察大廳的入口,乃至所有與資料相關的事務,均憑此證處理。這張考察證,開啟了我之後堪稱瘋狂的採集旅程。
為了保護國家檔案,考察員只能攜帶考察證、筆記本、鉛筆、簿子和小錢包進入考察大廳,其餘的物品包括手機和水瓶一律必須存放在儲物櫃內。若要飲水或者查看手機信息,只能來回出入。
大廳內寬敞明亮,每個座位都備有插座,唯一不便的就是室溫低,因此我必備披巾才有辦法禦寒。幾次探訪下來,我觀察到這裡的訪客大多是大學生和學者,他們為學術論文而來,而我這個“自討苦吃”的考察員,能感受到自己和他們有點不一樣。
為了節省時間,我幾乎每次拜訪國家檔案局前,都會在家透過官網預定5份材料,方便抵步後即可翻查。考察大廳的電腦,則是供考察員在現場搜索檔案,現場申請借閱用的。透過系統預訂後,櫃檯會在一小時之內準備材料,直到你聽到官員呼喚名字就可前往櫃檯索取。
舊檔案繁多且複雜,因此搜索時輸入合適的關鍵詞顯得尤為重要。尋找早期的中文資料時,我需要預想標題是以各種方言拼音轉譯而成的英語,而早期的文件不知道是打字機還是人為疏忽,總有不一致的拼音,稍微一個字對不上,就無法與系統的檔案標題匹配,加劇了我和同伴的蒐集工作的難度。
找對檔案資料卻不完整
其實在搜索檔案標題時,我們是無法得知檔案內的所有內容的。因此每次翻開檔案就猶如一次探奇。當我們找到想要的資料,那種興奮感不亞於見證古物出土時刻。
找到對的檔案是一回事,資料是否完好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一次同伴找到一份資料,我們需要的那一行字正好在對摺處,舊時代的印墨品質不佳,字跡已有些模糊,再加上紙張歷時已久有點“弱不禁撕”,當下令人哭笑不得的挫敗感油然而生。
若遇到特別厚的檔案,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只能用金睛火眼掃描,憑藉直覺和對資料的觸覺,將認為可能需要的部分列為複印名單,待取得複印本後才在家慢慢研究參考。
除了舊檔案,國家檔案局也提供舊報章借閱。為了保護成疊的舊報紙,有關當局會把一個月份的報章整理成疊並安裝釘架。當考察員借閱時,就會附配一臺設計牢固的閱讀架。而我們所借閱的中文報是大幅格式,因此裝釘好一個月份的報紙分量,顯得尤為壯觀。閱讀時,需要把一整疊報紙擺放在閱讀架上,站著閱讀,然後開啟考眼力大賽,在茫茫字海中找尋所需的新聞。而好氣又好笑的事情也發生在翻閱舊報紙上,同伴想閱讀某個日期的報紙,結果就那麼地巧,那塊報章板損壞了,需要等待修復才能借閱。
又有一次,我找到的檔案屬於個人檔案,由於缺乏經驗,儘管我在官網預訂了,但是抵達後才被告知此類檔案需要出示當事人的身分證,或者證明自己是該檔案主人的直系親屬才能借閱,若當事人已經去世則需出示死亡證。吃了這麼一遭閉門羹,難免心有慼慼,畢竟那個檔案是解答疑惑的關鍵。
每一次的搜索可謂分秒必爭,無論是一個人或攜伴,我都會犧牲午餐時間,畢竟要去一趟不易,所以想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搜索到最大量的有用資料。在沒有佩戴手錶,也禁止攜帶手機,身處不見陽光環境的情況下,只能依賴電腦上的時鐘知曉時間。那電腦上的數碼時鐘,於我而言就像是催命倒時器,即時我一直抬頭關注,儘量管理時間,但每次總是用到最後一分鐘!
考察大廳在下午4點30分關閉,所以每每到了下午4點鐘,櫃檯的官員便會開始按桌鈴提醒,從倒數30分鐘到倒數10分鐘,每一次按鈴都加劇我的焦慮。這30分鐘內,我都忙著將所要複印的資料整理好,再一一填入表格,分秒不敢浪費!複印好的材料無法即時得到,需要3個工作天以後才能領取,這也是我和同伴感到心累的原因,但規矩如此,亦無可奈何!
每次走出考察大廳,拖著轆轆飢腸,我都感覺自己快虛脫了。同伴也感慨:怎麼找資料,找到好像在打仗?
這段日子以來,我常感慨地對知道我所進行的項目的朋友說:這些文件,原本就在我們家鄉生成的,卻經過10年、20年、30年,甚至100年的時光旅行後,儲存在國家檔案局。如今,我大老遠趕來,卻只能摸一摸它們,又無法帶走,而且只准帶複印本回去!”
聽著我這煽情的論述,朋友們都哈哈大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