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5:30pm 25/10/2024

安华

黄泉安

2025年财政预算案

安华

黄泉安

2025年财政预算案

黄泉安|安华很多压力锅要换盖

若要整顿政府机制,除了GLC、GLIC及部门附属机构外,很多在国会法令下成立的法定机构也须整顿,不然很难彰显安华政改的矢言。

Datuk Seri Anwar Ibr(56844867) 20241025164707 (1)
(图源:马新社)

财政预算案原是首相兼财长安华每年末季国会的压轴戏,偏偏今年预算案演词出师不利,新娘没化妆好就推出来见家翁,爆出多场窘境,也累及许多“征富济贫”政策失焦。

ADVERTISEMENT

预算案提呈后,股汇双市没现正面反弹,民间膝跳反应是政府未能解答“T15社群”的级别计算法、没能解释公平实施针对性RON95汽油补贴的方程式、更对焉何安华脱稿没念第255段演词“居家服刑法”的疑惑支吾以对,即使财政部秘书长及众部长出来扑火,也无济于事。

或说,众人必须赞许安华转移视线的功夫到家,他在22日国会首相问答环节时平地一声雷,声明政府同意总稽查署对2000家政府相关公司(GLC)进行稽查,若是继续亏损或管理不善,将不能再享有花红。

他也透露,过去,管理不善的政府相关公司也能领取半年至8个月花红,这种陋习已在去年就开始令停。好啊!政府既然能对富绰人士(Maha Kaya)开刀,对管理糟透的GLC主管也该大刀阔斧才对。

有个遐想,大家何不把政府相关公司,视为替人民煮出好菜的压力锅?

电压力锅操作原理是无沸煮食,使原本不易煮熟的食物也能够充分煮熟;此外,由于水的蒸发较少,所以能够保持食物的美味。若因锅盖漏气而弄砸菜肴,就要换锅盖,确保压力锅功能保持尽善尽美。

GLC被指示挑起压力锅职责,就是要它煲、炖、焖、煮多重功能都能兼顾,快速压力加热,省时及节能;政府发派下来的拨款,GLC主管必须开源节流,烹调道道好菜,人民才能有福共享。

所以,GLC总执行官就是主厨,职责犹如压力锅锅盖。政府动用人民血汗钱,给了主厨最佳食材和原料,人民若享受不到美食佳肴,锅盖即然能够轻易被换,那些烂主厨也该马上被炒。

当然,当下不少GLC主管也有前朝聘用的人马,希望当朝政府懂得选贤选能,尽量把良臣留住,再把抱残守缺、骄横自满的迂腐官员废掉。

此刻,大家都想知道,总稽查署和首相所提及的2000家政府相关公司,是否已分类清楚,那些是病入膏肓必须准备后事(关闭)者?那些又是癌症仍能及早进行放射治疗而可能获救的GLC?

过去,曾有负责药剂采购GLC,在冠病疫情时过度采购疫苗和买进不合规格的呼吸器,造成政府庞大资产白白报废,采购公司也陷入PN17“财务压力”等级;也有采购总计90亿令吉濒海战斗舰(LCS)的政府相关公司,多次延期至今仍未能交货。要问:政府和总稽查署几时才能详细列出一条“每年亏损的GLC”的清单来?

我们另外担心的,是安华政府还在延续

政治委任的习俗,目前仍有政治人物或是败选议员都能进入GLC担任公司董事和要职;政治人物的唯一“禁区”,可能只剩金融机构和金融相关的机构。

当今是MADANI政府当朝,而活跃政治人物、国州议员竟也名列政府相关投资公司(GLIC)或政府机构,则又如何自圆其说?

现成例子是前副部长利查马力肯,2022年11月败选槟州甲抛峇底国会议席,去年8月竞逐槟州柏淡州议席胜选,但他国会败选后早于2023年5月受委为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MATRADE)董事主席原职竟保持不变,一人双份薪酬,今年10月16日更以董事主席身份委任前首相纳吉女儿诺雅娜为该局董事。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是附属于投资、贸易及工业部,不知此种特殊安排,出师表何在?

其实,安华若要整顿政府机制,除了GLC、GLIC及部门附属机构外,很多在国会法令下成立的法定机构也须整顿,不然很难彰显安华政改的矢言。当下,最难令人直视的法定机构是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压力锅的盖不好,主厨也该及时废掉。

MCMC现任主席是莫哈末沙林,2009年开始在企业界冒头,是典型的烟草业(英美烟草公司)、产业界(马资源)生意人,毕生履历全无通讯及多媒体的浸淫性记录,前后多次进出MCMC至高组织,在他领导下,也已多次引爆政策开倒车劣迹。

最近,MCMC再次一意孤行,仓促要在9月底实行“DNS重定向”措施,用意是以一刀切方式遏制在线非法活动,结果引起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及国际网媒网络业界的猛烈抨击和反弹,幸亏通讯部长法米及时提前22天,指示MCMC暂停其计划,同时须和各层次业界进行更深层对话。

很意外,MCMC至今鸦雀无声,业界同样噤音情愿,多媒体策略停滞不前,希望这是废掉失效的MCMC压力锅盖的先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00am 16/04/2025
社论.敦阿都拉——“温和改革者”的政绩与风范

在日益鼓譟、極化的政壇,我們不需要政治強人,而是更多如敦阿都拉般的“君子”——以德為政,以靜制動,以退為進。政治可以不需要喧嘩,領導力不靠權術與口舌,而是靠風骨、涵養與智慧。

我国第5任首相敦阿都拉周一晚间去世,享年85岁。

前卫生部长,阿都拉女婿凯里在社交媒体贴文证实此讯,阿都拉已于星期二在国家清真寺英雄墓园安葬。

据国家心脏中心文告,阿都拉是于星期天(13日)凌晨因呼吸困难送院,之后转入心脏加护病房。经院方全力抢救,但没能挽回;离世时,亲人陪伴在侧。

2003年10月31日,第4任首相马哈迪辞职,由阿都拉接过领导棒子,在2003年至2009年间担任我国第5任首相。

值得尊敬的政治领袖

阿都拉是一位亲民的领袖,国人大多亲切的称他为“Pak Lah”(伯拉)。他在2004年首次带领国阵出战大选,在当时219个国会议席中赢得198席,为国阵创下最好的选举成绩。

不过,随着时移世易,民心思变,在野阵营崛起;加上马哈迪因任内多项政策遭推翻而频频对Pak Lah开炮,导致国阵在2008年大选时,在222个国席中只拿下140席。阿都拉在2009年4月2日黯然下台,同时为2018年的改朝换代埋下伏笔。

阿都拉卸任后,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首相安华说,阿都拉是一位有伟大灵魂的政治家,“在令人恐惧和窒息的政治动乱中,是一股镇定的力量。”安华对阿都拉的逝世感到悲痛,并感激他对国家的服务及领导。

在5年多首相任内,阿都拉主动改善马哈迪任内日趋紧张的马新关系。阿都拉上任3个月就访问新加坡,他向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建议,马新可以加强关系,重整利于双边的课题,当时一些棘手课题包括,水供课题、白礁主权之争、弯桥取代新柔长堤以及《马来亚铁道公司在新加坡土地发展协议要点》课题等。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也在社交媒体贴文悼念阿都拉,并赞扬对方为新马关系奠定了牢固基础。黄总理指出,阿都拉担任首相的6年里,为大马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领袖,提高了东盟在国际上的地位。”

回顾阿都拉担任首相的6年岁月,许多人或许只留下“温和”、“无为”甚至“软弱”的印象,但深入评估其政绩、风格与历史角色之后,我们会发现,阿都拉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守成型改革者”。领导风格不张扬,深具东方式君子风范;在政坛日益浮躁的今日,敦阿都拉式的从容与克制,或许更值得后人借鉴。

刚柔并济的治国之道

阿都拉继承的是马哈迪22年强人政治的余波。在马哈迪第一次下台后,大马社会需要更温和、理性、非对抗性的治国风格。阿都拉正好符合标准。

阿都拉当年施政主轴包括:

其一,反贪污局转型成为反贪污委员会、推行政府采购透明化、强调问责。

其二,推动农业现代化、高科技发展,试图将大马从工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

其三,“文明伊斯兰”(Islam Hadhari):主张以现代化与文明对接的方式诠释伊斯兰,强调容忍与进步,反对激进主义。

其四,媒体自由与司法独立:相较前朝,他在任期间媒体监督空间稍为放宽,亦未对新闻界进行大规模打压,司法独立亦有象征性修复。

大马司法委员会(SPK)第一任主席敦查基说,司法委员会于2009年,阿都拉担任首相期间成立,旨在确保法官任命程序更加规范。他说:“司法委员会成立后,法官候选人名单需经过筛选。这表明在处理司法事务时,阿都拉希望展现法官任命完全独立、基于绩效而非政治考量。”该委员会成立后,首相的法官任命决定需依据委员会的建议完成。

功成身退的典范与君子政治

与前任马哈迪或继任者纳吉相比,敦阿都拉在卸任后展现出超然的政治克制。他未对新政府指指点点,也没有试图从幕后操控政局。他回归平民,专注于学术与宗教事务,仅偶尔在国家事务上提出理性意见,未参与党争或煽动情绪。

在大马政治人物中,这种“真正退休”的态度是罕见的。他的沉静与退让成为高尚的政治伦理典范。

当纳吉因1MDB丑闻声誉扫地,马哈迪卷土重来,阿都拉依然保持沉默,不落井下石,也不为昔日战友背书。他的沉默本身就是具智慧的克制。

阿都拉出生于宗教学者家庭,自幼受到儒雅与虔诚的影响。他为人谦恭、讲话温和、行事谨慎,从政风格也如其性格——不张扬、不对抗、不情绪化。

他信仰“以德服人”的政治哲学。他提倡的“文明伊斯兰”亦反映出他追求温和中庸,文明对话的世界观。

即使在面对党内权斗、外界批评、改革阻力之时,他也不曾口不择言的攻击政敌。他不是没有意志,而是坚持“柔能克刚”的儒家智慧。他以“慢”致胜、以“让”顾全局,这在大马政坛极为难得。

阿都拉虽非“雄主”,但无疑是一位值得效法的“善政者”。他的施政表现也许平平,但其人格风范却可为后人镜鉴:包括政治克制、温和包容、廉洁操守。在政坛风气日益极化的今天,这种以德为本的领导风格,或许才是引领国家走向稳定与包容的力量。

敦阿都拉或许不是我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首相,但他为国家政治文化树立了一种“沉静中的力量”典范。他的温和改革、为人处世之道、卸任后谨守本分的态度,正是当前政坛政治人物应该学习的。

敦阿都拉,其人虽已远去,但他所代表的一种政治风格,值得后继者深思、珍视与继承。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