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題

|

焦點

發佈: 12:07pm 25/10/2024

焦點

葉亞來

仙四師爺廟

盛明利

鍾炳來

加影師爺宮

仙四師爺

仙四師爺拓荒博物館

鑾遊

手畫符

【仙四師爺廟/03】信仰與文化、民俗融合 仙四師爺廟與時俱進

報道:本刊 張露華 攝影:本報 黃安健
加影師爺宮除了是百年古剎,也被雪州旅遊局列為加影歷史地標。

百年師爺宮與時並進,把文化藝術融入節慶,廟誕辦描繪市集,重現手畫平安符,讓傳統與旅遊結合為地方特色。

報道:本刊 張露華
攝影:本報 黃安健

ADVERTISEMENT

加影師爺宮同樣是一間百年古剎,建於1870年,香火初始於加影流古路(Jalan Reko),1892年才遷至加影大街現址,如今更被雪蘭莪旅遊局認證為加影歷史地標。

在2022年8月(農曆七月),師爺宮與加影社區文物館及烏魯冷嶽社區資源中心聯辦了仙四師爺千秋寶誕廟會,集合不同元素,把民俗與信仰通過不同媒介展示予民眾,包括中英文漫畫讓更多加影人瞭解師爺宮的由來。

加影師爺宮內展示的建廟經過與歷史文獻。

很多人入廟不懂得拜神,手裡拿著一把香,卻不知該插哪一個香爐,膜拜動向是從裡到外,所以他們特別準備了膜拜形式講解,教人如何入廟拜神。

同時,廟會也展示了該廟封印多年的百年拓印,還有中英雙語歷史圖片展,展現新生代力量與古廟文化的融合。

加影師爺宮的百年拓印。
中英文雙語講解仙四師爺的事蹟。
廟會導覽員為善信講解師爺宮建廟歷史。

該廟主席蕭延坤錶示,該廟每年都會辦仙四師爺寶誕盛會,以往都是以平安宴的形式慶祝。隨著2022年該廟獲雪州政府認證為加影歷史地標後,希望讓更多人瞭解這間百年古廟,於是聯合上述兩個社區組織於2023年辦了一場廟會市集,除了讓信徒參與,也吸引更多年輕人來了解師爺宮。

他回憶,以前小時候都會隨長輩參加寶誕慶典,那時候甚至封路遊行,連續3晚(七月初七神誕,演出從初六到初八)有大戲演出,幾乎整個新村的人都來參與其盛。

蕭延坤(中)與一眾理事憶述加影師爺宮的歷史事蹟。

手畫符 藝術與信仰的結合

平安符,是很多人都會帶在身邊的一道符,但你有沒有見過真正用手畫的平安符?平安符是否會“過期”或需要每年更新?

鄧俊良,金英教法師,但更多人只知道他的別稱“長毛師父”,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研究玄學多年的他說,他的專長是捉鬼、解降、看家宅。

加影師爺宮的手畫平安符。

在加影師爺宮廟會上,他現場為信徒、民眾手畫符,讓大家見識到非印製的平安符。他表示,當加影社區文物館長李騰找他當廟會顧問時,希望他能手繪師爺宮符,重現已經失傳的百年符籙。

“手畫的符,與印製的符是有差別的,當我在畫的時候會一邊唸咒語,集合天地人三界力量,加強符籙力量。而師爺宮是一間百年古廟,很多居民當年都曾經來這裡求過平安符,所以李藤希望我能讓這道平安符重現人前。”

鄧俊良在廟會上手畫符籙,重現加影師爺宮的手畫平安符。

問到打印的符與手畫的符有什麼分別時,他說:“一張符最重要的是符膽,製造力量讓它運作,加上人手畫結合天地人三界的力量才能讓一道符更準確發揮作用。”

他感慨,如今的廟宇或道教師父都不畫符,只用一種拓印大量印製,畫符的功夫可能會就此失傳。

“所以我都會規定弟子要懂得解印、畫符,要會念咒語,而不只是複印符咒!”

師爺宮內供奉的仙師爺(右)及四師爺神像。

如果你對符籙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張長條黃紙,上面寫滿似字非字,似圖非圖符號的話,鄧俊良畫的符籙會令你大大改觀,他將藝術融入信仰中,圖騰、神像都會出現在符籙上,藉此推廣畫符藝術,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

他表示,藝術符籙(簡稱藝符)是用符的文字來創造藝術,主要是畫風水符,用於安宅、健康及破除不好的磁場。

善信誠心上香。

華人對於農曆七月都有負面印象,認為這個月份容易“撞邪”。但鄧俊良卻以科學與玄學的角度去分析農曆七月為何會有時運低的說法。

“七月,是地球與月亮距離最遠的月份,人容易變得浮躁,意志力不集中,負面情緒就會出來,比較容易發生意外,所以不是七月容易撞邪,而是大自然磁場影響。這個時候把一道平安符放在枕頭下,減低情緒化,睡得好,情緒會冷靜下來,就不容易遇見邪靈。”

仙師寶誕廟會,加入多元化元素,吸引更多年輕人到來參與,從而對師爺宮有更多的瞭解。

他強調,符籙是強化自己最弱的地方,平衡個人性格,但無法改變外在條件。

他表示,符籙分為兩種,一種是俗稱的“鬼畫符”,看不懂寫的是什麼;另一種則是明符,字體清楚。而且符籙有千千萬萬種,根據個人需求來請符,不過一般上人們求的都是平安符、風水符及五行符。

(原稿上傳於06/01/2024)

相關稿件:


【仙四師爺廟/01】“Made in Malaysia”的神明──仙四師爺
【仙四師爺廟/02】士毛月仙四師爺宮復辦鑾遊 時隔8年盛況勝以往
【地契與人文/03】無處沒有華人,無處不需要華人義塜
【老人再就業/01】老人重返職場因為家有“啃老”?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03/03/2025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我们对叶亚来的了解大多是来自相关的历史书籍,得知他过去的许多生平和事迹,但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性情如何?与英国人、各族关系如何?

也许我们能通过一份份的史料,一封封尘封信件里的字里行间,尽可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叶亚来。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阮涌俰采用地毯式搜索,花大量时间在国家档案局一一翻开各种文档,以找出叶亚来的痕迹,将一点点的碎片拼凑出更完整的叶亚来。

文史工作者陈亚才提到,当代的参政司瑞天咸(Sir Frank Athelstane Swettenham)在返回英国之前,交接工作时曾在报告中明确地肯定叶亚来重建吉隆坡的贡献巨大。

因为在经历过大火、大水以及内战后,吉隆坡形同废墟,矿场积水无法生产,一时人心惶惶,人们认为已经难以维生,纷纷离开另谋出路。

彼时的叶亚来极力劝说人们留下,并向英商和马六甲、新加坡的华商借贷,承担每年18%至20%利息重启矿业生产;从战后仅剩的12间茅屋,扩建到逾200间板屋,再增至四百多间店屋;从芦骨、芙蓉乃至中国招来4000华工,迅速恢复吉隆坡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

若非1879年锡价暴涨,负债累累的叶亚来也许面临破产危机。

在那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开采完锡矿后毫不留恋地离开是人之常情的时代,在面对当时已经破破烂烂的吉隆坡,叶亚来也曾被劝离过,惟他依然坚持留守缝缝补补。

陈亚才认为,这充分展现他作为吉隆坡甲必丹的担当。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1882年叶亚来申请归化英国籍的请愿书。(图:阮涌俰提供)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1883年叶亚来为叶李旺的借贷提供担保的记录,但实际上他经常做华商的担保,这并非唯一一次。(图:阮涌俰提供)

书信揭示曾申请英国国籍

研究我国华人历史、华人甲必丹、华人碾米业、华人族谱等课题的华研研究员阮涌俰博士,在国家档案馆海量的官方书信往来中一点点地抽丝剥茧,挖掘出更多未知的信息,看见了有别于过去我们认识的叶亚来。比如,原来叶亚来曾经申请加入英国的国籍。

他在请愿书里交代自己出生于中国广东,曾在马六甲居住约7年并结婚生子,后转居吉隆坡十数年,曾担任雪兰莪华人甲必丹,打算永久定居吉隆坡,并在当地拥有许多土地或产业,皆是受到英国的保护。

由于配偶是马六甲侨生女郭庚娇,加上吉隆坡于1874年后成为英国保护地,因此他希望通过上述两个条件通过归化英国籍的申请。

不过,他并没有成功,原因是:英国政府认为他当时居住在雪兰莪,虽然并非一个独立的邦,却又不是英国的属地,仅是英国保护邦。但该档案的最后一页显示,瑞天咸建议他可以向雪兰莪苏丹申请成为雪兰莪居民。

此外,阮涌俰展示其中一封请愿信的内容,也透露叶亚来重建吉隆坡时曾投入多少资金,修桥、修路、人口几何等等。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1879年叶亚来与华人商人联合递交请愿书。(图:阮涌俰提供)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1877年叶亚来致信确认已获任命为议会成员。(图:阮涌俰提供)

挺过内战百废待兴,去信要求延缓征税

这封请愿信出现的背景是,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展开土地规划,推出新的法规,分区块和用途征税,但是在此前全然是一派野蛮生长之姿,并无太多约束,一旦落实,无论买卖或租赁,每一片土地都得交税。

乍听起来,交税无可厚非,可是1879年的吉隆坡刚从混乱不堪的内战后喘过气来,百废待兴,锡矿亦才恢复生产不久,人口也不多,发展尚不稳定,推行税务的时机不合适。

“其实他并非反对,只是希望政府可以延后。因为每个人才来这里工作,还没赚到钱又要交各种税,那是不是加重了人们的负担?然后其他人也不敢过来,应该先吸引人过来。”

“所以他联合其他人(请愿),希望可以暂缓这些措施。他这是为当地人民发声。”

叶亚来在信中还提及,其他地方可能没有税务,在此情况下,人们有其他选项,未必会来吉隆坡。吉隆坡刚刚重建,英国人才来不久,理应清楚现况。

“那时吉隆坡开发后,开始有人居住,可周边都是山林。在还没开发的情况下,我要去种植,你就要抽税,那不是加重负担了?你是不是先鼓励人们去种植,有稳定收入后才推进税务?”

此外,文里透露当时为了修路、造桥,叶亚来已经斥巨资逾6万元,仍然尚未营利。在现代,6万元并非小数目,更勿论是在1879年。而这条路的路线正是(图下):如今沙亚南一带(之前地名可能是Kuala Damansara)→万达镇(Bandar Utama)一带→ 本查拉河(Sungai Penchala一带)→武吉白沙罗(Bukit Damansara)一带(之前的地名叫Anak Ayer Batu,可能在武吉白沙罗与马大之间)→吉隆坡。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这就能证明他在重建吉隆坡时耗费多少钱,还有(显示)其他状况如吉胧(即整个大巴生,含吉隆坡、新古毛、乌鲁冷岳)有5000至7000人等等。”

他提到,还有一份文件提及吉隆坡经历过水灾和火灾,因此重建的过程中又重建两次。

“重建以后,之后在英国人的配合下,将原本的亚答屋再变成砖块(搭建的)店面。”而吉隆坡最开始兴建的4间砖料店面,就是叶亚来的德生栈商行。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叶亚来当年修的路,图为白沙罗路段。
围绕锡矿而生的产业链

阮涌俰说,在档案里可以看到,叶亚来曾拥有一块很大面积的土地,用以种植木薯,其中一个区域便是如今的武吉阿曼。“后来英政府将此地规划成新镇(new town),要建设总督府,于是要收回该土地,给叶亚来赔偿了一些钱财。”

“在白沙罗亦有上万英亩的木薯地,但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具体位置。”

为什么叶亚来要种植那么多木薯?是作何用途呢?

既然要在吉隆坡开矿,就得招募大量矿工;除了米、咸鱼,矿工还得吃肉,于是就得养猪;畜养许多猪以后,饲料从何而来呢?茨厂(木薯厂)随之出现;然后种植木薯,运往茨厂加工。

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以锡矿为中心,展开一连串的发展计划,包括修路造桥,均是为锡矿服务。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吉隆坡最开始出现的4间砖料店面,就是叶亚来的德生栈商行。
Q.叶亚来是私会党?

除了养猪、种植木薯,开设茨厂(即木薯粉厂),叶亚来的事业版图还涉及其他领域,并且引发争议。

当阮涌俰出示叶亚来两封竞标酒铺、典当行、赌场的税收饷码和特许经营权相关信件,不禁令人心生疑惑:秘密会社、黑白通吃、帮派械斗,还从事酒铺、赌场、妓院、烟馆等营生,难道叶亚来是传说中捞偏门的私会党?

这也是关于叶亚来的争议之一,但阮涌俰则别有看法。

“很多人会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以前的年代来看。可是当英国人允许或不反对的情况下,这些行业在当代是合法的。”

“而且是为了满足当时矿工们日常的娱乐。”

在英国人尚未来到之前,没有警察、法院的角色,他作为甲必丹,需承担维持治安和秩序的角色,获得授权招兵买马,于是壮大势力。

他认为,在英国人到来之前,海山派或义兴派是“公司”,类似于会馆的角色,团结一些商人集资去做一些事情。

“当然,后来的情况是他们也很神秘,没人知道他们要做什么。颁布注册法后,他们又不注册,就变成非法,非法就是秘密会社、私会党。”

他坦言,根据如今的道德、社会标准来看,他是一个黑社会大佬,但当时的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制度,直到法院、警察、法律制度随着英国人到来。

“在此前,包括马六甲的甲必丹亦有招兵买马的能力,也有一个可招多少人的数额,当马六甲面临战争,敌人来犯,每个甲必丹在哪个城门防御。所以当有人攻打吉隆坡时,他(叶亚来)就是作为防御的一个先锋。”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阮涌俰提到,叶致英和叶观盛去世后,叶亚来的儿子叶韩进分别两次提名甲必丹人选,尽管两次都是唯一的候选人,但英国人都不同意。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叶亚来故居现址。

Q.叶亚来真的与义兴公司势不两立?

从上一篇的内容可以得知,叶亚来所属海山公司与义兴公司血腥暴力冲突频生,甚至好友叶四也遭到义兴的暗杀,可谓血海深仇。

但是,从阮涌俰找到的文件来看,也许并非我们所想像那般不共戴天,因为他的遗产执行人是来自义兴公司的赵煜,亦是他的好友。

【叶亚来新发现/02】从一封封旧信件,拼凑出叶亚来不为人知的过往

相关报道:
【叶亚来新发现/01】吉隆坡重建之父叶亚来,如何从一穷二白的穷小子,走上人生巅峰?
【叶亚来新发现/03】家人借贷度日变“负”翁,叶亚来财产去哪儿了?

延伸阅读:
档案馆01|国家档案局──留住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
档案馆02|马大档案馆──旧照片,承载马大那些年的回忆
档案馆03|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探问设计找寻答案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