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8:01pm 26/10/2024

消费力

柔新捷运

经济特区

港新

跨城化

港深经济

消费力

柔新捷运

经济特区

港新

跨城化

港深经济

香江入南洋 | 石宇坚 港新北进消费的区域意义

接连几篇文章讨论了新加坡与香港的比较,两个双子“姐妹城市”的比较永远饶富意义,近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媒体都著力,把新闻焦点放在香港北上消费浪潮对本地经济的冲击,例如使得本地店铺出现结业潮,每逢周末香港就为之一空,消费黄金期由周六日提早到周五,只有一日。诚然,随着越来越便捷的交通发展,人民的消费行为“区域化”、“”是无可避免的的趋势。新加坡在疫情结束后,同样面对类似的情况,每逢周末,新加坡人就大举进军新山消费,在餐饮和购物都收获满满。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会促使区域经济分工的改变。

前文提及过新加坡与柔佛州要建立,马来西亚希望通过经济特区,把柔佛变成另一个深圳,意指在高科技发展方面学习深圳模式。诚然,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与此同时,深圳最新发展的趋势,则是承接了大量从香港而来的日常消费需求,正面来看则能刺激当地的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过量的经常性游客,也会使得本地人生活区域充斥大量外来人口,使原本设计的基建、商场等设施过载,使本地人生活不便,香港与深圳现今的经济关系,也值得新山借镜。尤其是“新山—新加坡捷运系统”

ADVERTISEMENT

(JohorBahru–Singapore Rapid TransitSystem)将于三年后的2027年落成,更会使得两地人民的往还更方便,新山很可能要承接更多来自新加坡的游客,理应提早规划,以免本地人怨声载道。

历史渊源

深圳在80年代发展的起点是东边的罗湖区,及后慢慢西进到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之所以发展得更早,全因为有着与香港通关惟一的罗湖口岸,铁路直通到罗湖站的历史悠久,自1949年后“九广铁路”的跨境线停止服务开始,就设立罗湖站,因此在中国“改革开放”后,1981年后更改革“回乡证”,使港澳居民凭证就可以多次往还中国内地各个口岸,就开始到中国内地消费生活,当中第一个获得红利的就是深圳的罗湖区,当时罗湖区充斥著大量专门服务港人的消费场所与廉价购物区域。

再过二十年,深圳第一期地铁在2004年完工,2008年更开通福田口岸,与此同时深圳经济迅速腾飞,消费水平与品味也在直线上升,即使是“雨伞运动”后,香港年轻人的北上消费浪潮也早已开启,只是由于后来的“反修例运动”与新冠疫情为之中断罢了,到了疫情结束后,更加呈现井喷式北上消费现象。

以香港的经验看,受北上消费浪潮最深的是定位在“中低端”至“中高端”消费的餐厅,最低端的茶餐厅与最高端的食肆影响不大,前者提供市民生活所需的快餐,后者则对面深圳食肆仍有一定竞争优势。至于定位中端的香港餐厅则处境尴尬,在租金与人力成本方面远超深圳,但服务质素、体验环境则远不如深圳,自然就要被市场淘汰了。

另一方面,北上消费潮则体现在零售,同样是因为深圳幅员较广,租金较香港便宜,能引进山姆等超大规模超市,进货量大,货物价格较便宜,因此同样吸引香港居民北上购买生活所需用品。与此同时,内地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赴港旅游消费的黄金时期已然过去,就使香港在北上消费浪潮成为输家。

港深关系 柔新关系比较

新加坡与新山的关系,同样像关系般密切,有一条新柔长堤连通两地,许多外劳通过长堤来往两地工作,在2024年4月,平均每日两地就有43-45万人往来,当中很大部份是外劳,但同样每个周末都有数以万计的新加坡人前往新山消费,人数不及香港人多(香港每周末数以十万计人数北上深圳消费),但考虑到深圳人口有1800万,但新山人口则有100万左右,新山能承载的游客能力是不如深圳的。

促进交通便捷

柔新关系,自然没有港深关系那么紧张,尽管有新山人会抱怨新加坡人在新山带来抢购食品、奶粉、药品的潮流,但总体而言不如香港般夸张,而新加坡也还没未出现,像香港一样的店铺结业潮。但历史的巨轮不断向前,港深经济关系值得柔新两地借鉴,尤其是我们应当相信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化、基建的建设,两地的交通往还应该是更加密切,也更加便捷,对柔新来说,第一个冲击则是2027年的“新山—新加坡捷运”的落成,目前新加坡人北上新山消费主要还是通过巴士与自驾,交通还不够便捷,就像80-90年代港人北上消费已有规模,但就尚未构成社会问题。

但随着捷运开通,两地往还的时间缩减、成本降低,建成“一小时生活圈”是可想而见的,甚至可能出现像香港一样深圳生活、香港工作的模式,在新山生活,但在新加坡上班的情形。

狮城人高低端消费仍留国内

按这个历史潮流发展下去,新加坡经济发展也可能出现类似香港的情况,即低端与高端消费仍然留在本地,但中产阶级消费则可能相当部分转移到新山,或其他的马来西亚腹地,就像香港人除了在深圳消费,也沿著高铁慢慢深入到广州、湖南的长沙等地。对两地来说,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新加坡来说,则消费的发展将更聚焦高端消费,对于新山来说,则是将本地的消费升级,提供更多“中产消费”的选择予新加坡人。

至于挑战,则是面对大量游客涌入的压力,新加坡与香港人口大致相约,新加坡人口约600万,香港人口约750万左右,但新山人口则只有约100万,只有深圳的十八分之一,面对汹涌的新加坡人消费浪潮,本地基建、服务恐有难以承受之虞。

经济与基建的进一步深度整合,会改变地缘上的经济关系,港深关系是一个明例,对柔新关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两地都可以通过这个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但同时要面对人口大量流动,带来的消费与社会承受的冲击,避免在西方盛行的所谓“过度旅游”,都需要政府良好的规划,堵塞浪潮并非解决之道,疏通才是人间正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