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斯里庄耿康把他这一生的多数时光都献给教育和佛教,逾半世纪的坚持付出,让这一个原本平凡的小人物,活出了巨人的成就。
他的学业成绩平平,最后选择执教鞭的事业,在杏坛作育英才长达33年;他没有任何佛教的背景,但因为两段因缘开启信佛之路,所创立的槟城慧音社已成为名望甚高的佛教居士团体。
这一边,他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尊敬的“庄老师”;另一边,他是慧音社的前社长和灵魂人物,备受社友爱戴的“老总”。他从慧音社退下时,有者甚至把他形容为“佛教界的巨人”。
谈到庄耿康,离不开慧音社。他用一生的精力,把教育与佛教精神融合在慧音社,让慧音社秉持着“以佛法为指导,以教育为前提”的方针,过去半世纪以来在教育、文化和慈善的领域里惠泽社群。
2个女人带他踏入佛门
庄耿康的原生家庭没有佛教背景。他踏入佛门,是因为2个女人带来的两段因缘。不过,这两段因缘是喜悲参半的故事。
第一段因缘是喜事。当年他完成初中学业后到日间师训学院,邂逅了一生中挚爱陈美玲。陈美玲比庄耿康大一岁,她实际上在青草巷师范学校求学。当时,日间师训学院与青草巷师范学校在同一屋檐下,两人因此相识相知。
陈美玲自小在佛门熏陶下成长,是她打开了庄耿康接触佛教之门。庄耿康与陈美玲在1961年共谐连理,但这段因缘不足以让庄耿康皈依佛教。
让庄耿康真正信佛的是第二段因缘,这是令人揪心的事。婚后约半年,陈美玲梦见圆寂多年的姑姑宽宗尼师钻进她的肚皮。不久后,她就怀孕了。夫妻两人相信,怀中的胎儿与佛教必有缘。
丧女之痛促成诵经念佛
1963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文苑出生了,这位小女孩精灵可爱,从小爱打扮成观世音菩萨。但文苑在6岁那年突然染病,发烧不退,病情严重至生命垂危。庄耿康无助之下默默向观世音菩萨祈愿保佑女儿平安,同时许愿,今后将在家供佛,早晚诵经礼佛和持素。
1969年卫塞节的前两天,文苑终究被病魔带走了。丧女之痛让庄耿康的心情无法平复,但他依然决定实践女儿弥留时许下的愿,开始供佛信佛。转眼50多年过去,他依然每日早晚诵经念佛。
他与妻子育有2女3男,依序为已故文苑、文萃、光承、光炎和光中,佛教也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根基。
庄耿康受访时说,这些年来,他鲜少提起长女离世让他更亲近佛教的这段因缘,因为这是不可思议之事,担心外界觉得他妖言惑众。
梳理人生写下2段因缘
但他认为,信佛的人相信因缘。于是,他在老年梳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决定记录下这两段因缘,还写入大专佛教人物志《思源》的书籍里。
今年5月12日,慧音社为庄耿康举办“功成身退感恩会”,他在台上说出当年丧女的经历和悲痛,感动在场300多人。他说,那一段茫然不已的时期,是佛教让他找回自己。
结合正信力量 破除迷信
上世纪70年代,庄耿康与一批志同道合之人有感佛教被误解为神秘和导人迷信的宗教,于是发起成立慧音社。顾名思义,“慧音”寓意弘扬佛教智慧之音。
1971年12月27日,庄耿康与庄耿熙、庄耿晃、周东荣、李莲娇、马敬贞、庄玉清、罗后富、庄光礼、陈卓升、曾深渊、潘于强、周瑞兰、庄闻音,一行共14人公开发布慧音社宣言,希望结合正信佛教徒的力量,为佛教破邪显正。
曾被菩提学院尼师质问
此事在当年引起关注,当时庄耿康在菩提小学教书。发布宣言翌日,他被菩提学院的远行尼师当面质问:“你对佛教了解多少?你要成立佛教会,你是想害佛教吗?”庄耿康当时一度愣住和语塞。
他最终灵机一动回答说,今后必定秉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精神做事,远行尼师才转身离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8个字从此刻在他的脑海,提醒他不要做出违反佛教的事。
1973年2月25日,社团注册局终于批准慧音社成立,庄耿熙成为首任社长,庄耿康于1985年接任成为第二任社长至2023年,长达38年。
初创邀任名誉社长被狠拒
闻人面斥:帮死人念经赚钱
成立慧音社之初,庄耿康曾被一名社会贤达当面教训说:“好好的老师不去做,去帮死人念经赚钱。”
当年,庄耿康与其他发起人只是无名小卒,在社会上没名气和地位。庄耿康和两位社友负责拜访一位颇具盛名的社会贤达,邀请对方担任慧音社名誉社长,以提高慧音社的公信力和支持度。
这位贤达不假思索拒绝邀请,还训斥庄耿康“帮死人念经赚钱”。对方的误解和训话让庄耿康感到很不舒服,但他很快改变想法,把它当成鼓励。
坚定绝不用佛教赚钱
他认为,该贤达的话凸显出人们对佛教的不理解,只停留在“佛教是帮死人念经”。这让他更坚定信念,希望社会大众正确地理解佛教,也抱紧“绝不利用佛教赚钱”的精神。
庄耿康说:“正因这位贤达的这一句话,慧音社做什么都不收钱的。”
庄耿康如今是慧音社永久名誉社长兼社务顾问。退休后的他有更多时间陪陪妻子,但他依然心系慧音社说:“只要行动还方便,我都会去慧音社走走。”
问起有什么话想对社员说,庄耿康说:“莫忘初衷”。他希望社员谨记慧音社创立的宗旨,继续推动教育、文化和慈善的工作。
秉持庭训执教鞭
庄耿康自认学业成绩不怎样,从小也没立志当教师。后来当教师,主要因为父亲的熏陶。
庄耿康的父亲庄春华是中医师。庄春华来自中国,有一名中国籍原配,下南洋后在槟城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金凤,也是庄耿康的生母。庄春华与两任妻子育有13名孩子,庄耿康是老幺。
庄春华对孩子的期望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不为良医,当为良将;不为良将,当为良师。
基于种种因素,庄耿康与兄姐们无法达到父亲的期望,没当上相(官)、医生或将领,而选择当良师,才让这个家庭出现了“一门7教师”的佳话。
庄耿康的学历不算高,在青草巷学校就读至初三后,到槟城日间师训学院,1959年完成师训课程成为第一届毕业生。
他在1960年投身当教师,曾在公民总校、中正小学(已关)、菩提小学、威省峇冬丁宜小学、北海中华总校、北海中华二校和公民第二分校教书,1993年退休。
他说,因为学历不高,他执教的33年间只能当普通级别老师,无法升任副校长或校长。即便达到退休年龄,他想继续教书,也因为学历问题未获得教育局批准。
学历或许影响擢升的机会,但不影响他当好老师的决心。庄耿康的执教表现有目共睹,许多人还误以为他是校长。
获颁全国模范教师奖
杰出的表现让庄耿康连续获得当局颁发各级别的模范教师殊荣。2009年,他先获槟岛东北县教育局颁发模范教师奖,同年获颁槟州级别的模范教师奖。2010年更上一层楼,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最高荣誉,即全国模范教师奖。
庄耿康的人生看似写满丰功伟绩,但这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只是淡然形容,既然已来到这世间,他只是在短暂的一生里,做一些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