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斯里莊耿康把他這一生的多數時光都獻給教育和佛教,逾半世紀的堅持付出,讓這一個原本平凡的小人物,活出了巨人的成就。
他的學業成績平平,最後選擇執教鞭的事業,在杏壇作育英才長達33年;他沒有任何佛教的背景,但因為兩段因緣開啟信佛之路,所創立的檳城慧音社已成為名望甚高的佛教居士團體。
這一邊,他桃李滿天下,是學生尊敬的“莊老師”;另一邊,他是慧音社的前社長和靈魂人物,備受社友愛戴的“老總”。他從慧音社退下時,有者甚至把他形容為“佛教界的巨人”。
談到莊耿康,離不開慧音社。他用一生的精力,把教育與佛教精神融合在慧音社,讓慧音社秉持著“以佛法為指導,以教育為前提”的方針,過去半世紀以來在教育、文化和慈善的領域裡惠澤社群。
2個女人帶他踏入佛門
莊耿康的原生家庭沒有佛教背景。他踏入佛門,是因為2個女人帶來的兩段因緣。不過,這兩段因緣是喜悲參半的故事。
第一段因緣是喜事。當年他完成初中學業後到日間師訓學院,邂逅了一生中摯愛陳美玲。陳美玲比莊耿康大一歲,她實際上在青草巷師範學校求學。當時,日間師訓學院與青草巷師範學校在同一屋簷下,兩人因此相識相知。
陳美玲自小在佛門薰陶下成長,是她打開了莊耿康接觸佛教之門。莊耿康與陳美玲在1961年共諧連理,但這段因緣不足以讓莊耿康皈依佛教。
讓莊耿康真正信佛的是第二段因緣,這是令人揪心的事。婚後約半年,陳美玲夢見圓寂多年的姑姑寬宗尼師鑽進她的肚皮。不久後,她就懷孕了。夫妻兩人相信,懷中的胎兒與佛教必有緣。
喪女之痛促成誦經唸佛
1963年,兩人的第一個孩子——文苑出生了,這位小女孩精靈可愛,從小愛打扮成觀世音菩薩。但文苑在6歲那年突然染病,發燒不退,病情嚴重至生命垂危。莊耿康無助之下默默向觀世音菩薩祈願保佑女兒平安,同時許願,今後將在家供佛,早晚誦經禮佛和持素。
1969年衛塞節的前兩天,文苑終究被病魔帶走了。喪女之痛讓莊耿康的心情無法平復,但他依然決定實踐女兒彌留時許下的願,開始供佛信佛。轉眼50多年過去,他依然每日早晚誦經唸佛。
他與妻子育有2女3男,依序為已故文苑、文萃、光承、光炎和光中,佛教也成為這個大家庭的根基。
莊耿康受訪時說,這些年來,他鮮少提起長女離世讓他更親近佛教的這段因緣,因為這是不可思議之事,擔心外界覺得他妖言惑眾。
梳理人生寫下2段因緣
但他認為,信佛的人相信因緣。於是,他在老年梳理自己的人生經歷時,決定記錄下這兩段因緣,還寫入大專佛教人物誌《思源》的書籍裡。
今年5月12日,慧音社為莊耿康舉辦“功成身退感恩會”,他在臺上說出當年喪女的經歷和悲痛,感動在場300多人。他說,那一段茫然不已的時期,是佛教讓他找回自己。
結合正信力量 破除迷信
上世紀70年代,莊耿康與一批志同道合之人有感佛教被誤解為神秘和導人迷信的宗教,於是發起成立慧音社。顧名思義,“慧音”寓意弘揚佛教智慧之音。
1971年12月27日,莊耿康與莊耿熙、莊耿晃、周東榮、李蓮嬌、馬敬貞、莊玉清、羅後富、莊光禮、陳卓升、曾深淵、潘於強、周瑞蘭、莊聞音,一行共14人公開發布慧音社宣言,希望結合正信佛教徒的力量,為佛教破邪顯正。
曾被菩提學院尼師質問
此事在當年引起關注,當時莊耿康在菩提小學教書。發佈宣言翌日,他被菩提學院的遠行尼師當面質問:“你對佛教了解多少?你要成立佛教會,你是想害佛教嗎?”莊耿康當時一度愣住和語塞。
他最終靈機一動回答說,今後必定秉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精神做事,遠行尼師才轉身離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8個字從此刻在他的腦海,提醒他不要做出違反佛教的事。
1973年2月25日,社團註冊局終於批准慧音社成立,莊耿熙成為首任社長,莊耿康於1985年接任成為第二任社長至2023年,長達38年。
初創邀任名譽社長被狠拒
聞人面斥:幫死人唸經賺錢
成立慧音社之初,莊耿康曾被一名社會賢達當面教訓說:“好好的老師不去做,去幫死人唸經賺錢。”
當年,莊耿康與其他發起人只是無名小卒,在社會上沒名氣和地位。莊耿康和兩位社友負責拜訪一位頗具盛名的社會賢達,邀請對方擔任慧音社名譽社長,以提高慧音社的公信力和支持度。
這位賢達不假思索拒絕邀請,還訓斥莊耿康“幫死人唸經賺錢”。對方的誤解和訓話讓莊耿康感到很不舒服,但他很快改變想法,把它當成鼓勵。
堅定絕不用佛教賺錢
他認為,該賢達的話凸顯出人們對佛教的不理解,只停留在“佛教是幫死人唸經”。這讓他更堅定信念,希望社會大眾正確地理解佛教,也抱緊“絕不利用佛教賺錢”的精神。
莊耿康說:“正因這位賢達的這一句話,慧音社做什麼都不收錢的。”
莊耿康如今是慧音社永久名譽社長兼社務顧問。退休後的他有更多時間陪陪妻子,但他依然心繫慧音社說:“只要行動還方便,我都會去慧音社走走。”
問起有什麼話想對社員說,莊耿康說:“莫忘初衷”。他希望社員謹記慧音社創立的宗旨,繼續推動教育、文化和慈善的工作。
秉持庭訓執教鞭
莊耿康自認學業成績不怎樣,從小也沒立志當教師。後來當教師,主要因為父親的薰陶。
莊耿康的父親莊春華是中醫師。莊春華來自中國,有一名中國籍原配,下南洋後在檳城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金鳳,也是莊耿康的生母。莊春華與兩任妻子育有13名孩子,莊耿康是老么。
莊春華對孩子的期望是:不為良相,當為良醫;不為良醫,當為良將;不為良將,當為良師。
基於種種因素,莊耿康與兄姐們無法達到父親的期望,沒當上相(官)、醫生或將領,而選擇當良師,才讓這個家庭出現了“一門7教師”的佳話。
莊耿康的學歷不算高,在青草巷學校就讀至初三後,到檳城日間師訓學院,1959年完成師訓課程成為第一屆畢業生。
他在1960年投身當教師,曾在公民總校、中正小學(已關)、菩提小學、威省峇冬丁宜小學、北海中華總校、北海中華二校和公民第二分校教書,1993年退休。
他說,因為學歷不高,他執教的33年間只能當普通級別老師,無法升任副校長或校長。即便達到退休年齡,他想繼續教書,也因為學歷問題未獲得教育局批准。
學歷或許影響擢升的機會,但不影響他當好老師的決心。莊耿康的執教表現有目共睹,許多人還誤以為他是校長。
獲頒全國模範教師獎
傑出的表現讓莊耿康連續獲得當局頒發各級別的模範教師殊榮。2009年,他先獲檳島東北縣教育局頒發模範教師獎,同年獲頒檳州級別的模範教師獎。2010年更上一層樓,獲得教育部頒發的最高榮譽,即全國模範教師獎。
莊耿康的人生看似寫滿豐功偉績,但這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只是淡然形容,既然已來到這世間,他只是在短暫的一生裡,做一些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