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鹭岛南望

|
发布: 7:00am 27/10/2024

佐科威

苏卡诺

普拉博沃

鹭岛南望

卡伊桑

纪伯伦

佐科威

苏卡诺

普拉博沃

鹭岛南望

卡伊桑

纪伯伦

包廣將.佐科威形象剪影:從“國父”到“家父”的回落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印尼研究中心主任

儘管從“國父”到“家父”的形象回落飽受非議,但是他將一個理性與情感並舉,公義與私心共存,優點與缺點兼具的更為真實的總統形象印於人心,也呈現了印尼家族政治、政黨政治、宗教政治、民主政治多種力量相互角力的多元政治現狀。

ADVERTISEMENT

隨著印尼總統職權交接的結束,佐科威將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是他給我們留下的許多特色鮮明的形象,例如基建總統、親民總統、遷都總統、革新總統等將繼續縈繞在人們的腦海。不論其功過是非,但憑這些鮮活形象,便能久久迴盪在人們的記憶裡。其中,從“家父”躍升為“國父”,再從“國父”回落至“家父”的形象嬗變,令人回味!

在第一次競選期間,佐科威就暗示:印尼資源豐富、環境優越、潛力巨大,唯獨少了一位像他這樣具有豐富經驗和精通經濟的領導人。為了突出這一人設,佐科威及其競選團隊將他塑造成為“印尼之父”的“國父”形象。在2019年大選前後,佐科威的孫子揚埃塞斯成為了佐科威社交媒體賬號和其他媒體露面的常客。他經常上傳自己陪著家人散步,幫孫子洗澡等生活畫面。與他孫子之間的互動視頻成為佐科作為“家庭之父”的自然輸出,也是他構建“國父”形象的重要路徑。在佐科威的競選團隊製作的一則廣泛轉載的電視廣告中,視頻徐徐展開的是與孩子在草地玩耍的父親、揹著兒子的父親、與兒子一起搭建遊戲室的父親、為女兒遮風擋雨的父親以及最後照顧生病孩子的父親。隨著鏡頭的不斷切換,伴著富有磁性而溫潤的配音說道:“我們必須記住總統,也必須記住政治人物。當我們需要選擇一位總統時,就像選擇一位父親。一位關心孩子的父親。當我們需要他時,他就在身邊,那是一個好父親。” 廣告一出,“家父”“國父”難辨,直擊人心。

這種“國家之父”的形象建構頻繁出現在其競選團隊的敘事中,成為佐科威手持的一臺大功率“吸票器”,吸票的能量來源於四個方面。第一,由於蘇卡諾的灼灼成績,巍巍功勳,“國父”理念深植於印尼人民的心田。在印尼民眾的內心,蘇卡諾作為開國第一任總統就是父親一般的存在。而佐科威沿用這樣的稱呼意在說明自己只會比蘇卡諾更加愛戴民眾,帶領印尼走向更輝煌燦爛的明天。

第二,爪哇文化存在豐厚的家長文化和父權思想。社區領導人或該地區富有的居民往往扮演著貧困者“父親”一般的角色。他們給予這些民眾工作的崗位或者上學的機會,使他們在社區關係網中獲取利益和照拂。佐科威的“國父”形象建構穩穩地紮根於印尼的父權文化,引發社會共振。

第三,“國父”形象強化了佐科威作為技術官僚的身份敘事。一個家庭的小孩期許擁有一個溫暖強大的父親,恰如印尼這個國家正在等待一位具有心繫民眾,行政能力卓越的總統。他對於孩童、家人的態度就是他對於印尼民眾的態度。佐科威在父親的優良品質與領導人的必備素養之間建立了牢固的聯繫,使得技術官僚所倡導的經驗豐富的領導人這一角色深入人心。第四,或許最重要的一點是佐科威執政期間一系列耀眼成就使“國父”名副其實。吸引外資,發展經濟,平衡國內核心區與外圍區,改善社會福利,發展基礎設施,保持高位支持率,維持良好的地區與大國關係等都是佐科威卓越政績的表現和“國父”形象的堅實基礎。例如,印尼大學一位教授就提議授予佐科威“印尼基礎設施之父”的稱號。

然而,佐科威亦是凡人,難免有雜念。“國父”形象的包裝是非常成功的,也是有據可依的,但是民眾的眼睛更是雪亮的。隨著佐科一路“披荊斬棘”,將他的兩個兒子送入政壇,人們猛然發現,“國父”的內核原來是實實在在的“家父”。

第一波回落,作為大兒子紀伯倫的“家父”,佐科威將紀伯倫扶上副總統寶座,影響印尼總統選舉進程和結果。大約從其第二任期開始,佐科威就開始思考一個令當權者難以抗拒的問題:如何延續權力?眾所周知,印尼憲法規定副總統候選人必須年滿40歲,而佐科威的大兒子紀伯倫當時只有36歲,顯然並不符合副總統的法律要求。直至2023年10月16日,憲法法院批准了一項關於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最低年齡要求的請願。該裁決的要旨是,即使未滿40歲也可以競選總統或副總統。憲法法院裁決之後,10月22日,大印尼行動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即刻正式宣佈紀伯倫為其副總統候選人。雖然全程以法之名,但修憲的政治動機簡單而直接,時機迅捷而敏感。普拉博沃-紀伯倫組合是佐科威與普拉博沃一次政治上的精明共謀和利益上的高度契合:佐科威用兒子延續政治生命,普拉博沃則利用紀伯倫贏取大選。由此引發印尼政黨之間的激烈爭論和社會的嚴重撕裂。佐科威的“國父”形象一落千丈。

第二波回落,作為小兒子的“家父”, 佐科威試圖一碗水端平,一路為卡伊桑在政壇上搭橋鋪路,劍指地方選舉。兩個兒子有許多雷同的情節,而且純屬實構。同樣是年齡不夠、修法來湊,同樣是為了政治選舉,同樣引發了政黨激烈反對和社會爭議。當然,同樣撐起了佐科威的“家父”形象。不同之處在於,紀伯倫直指總統選舉,卡伊桑直搗地方選舉,紀伯倫成功獲得副總統寶座,卡伊桑在巨大輿論和社會壓力下未能獲得參選資格。毫無疑問,人們將矛頭指向了幕後的“家父”佐科威,指責佐科威將法律作為權力的工具,意在構建家族王朝。

儘管佐科威從“國父”到“家父”的形象回落飽受非議,但是他將一個理性與情感並舉,公義與私心共存,優點與缺點兼具的更為真實的總統形象印於人心,也呈現了印尼家族政治、政黨政治、宗教政治、民主政治多種力量相互角力的多元政治現狀。

(《鷺島南望》是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研究團隊就馬來西亞及東南亞相關國際問題共同撰寫的評論文章專欄,本文是系列評論的第37評。文章僅為個人觀點。)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