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家庭主婦炒的,都是吃不完的剩飯,有什麼殘羹剩菜就一鍋熟。當年物質沒那麼發達,勤和儉,是海外華人迄今不捨不棄的美德。這就是真正的炒飯精神:看到什麼炒什麼,要訣是食材一定要切丁切粒……
ADVERTISEMENT
說到炒飯,當然沒完沒了。
除了煎蛋,炒飯應該是每個人初次的下廚回憶吧。煮快熟面當然不算,那叫求生技能。
第一次炒飯,除了雞蛋,就是下很多切丁切粒的冰凍雜豆:玉米、紅蘿蔔、青豌豆。當時兩元左右就有一大包。現在的自助餐炒飯,還有這個影子。
母親炒飯愛下重重的黑醬油,比現在吃的墨魚汁意粉Tinta de Calamar還烏溜。舊時家庭主婦炒的,都是吃不完的剩飯,有什麼殘羹剩菜就一鍋熟。當年物質沒那麼發達, 勤和儉,是海外華人迄今不捨不棄的美德。
這就是真正的炒飯精神:看到什麼炒什麼,要訣是食材一定要切丁切粒。不要為了突出用料豐富,故意把一大塊鵝肝或大蝦擺在飯面上。那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太陽蛋當然例外。
炒飯,和不會工作但擅拍馬屁的廢人當老闆隨從,都是廢物利用的最佳環保示範。
說回小時炒飯,由於超市冷凍食品有限,除了雜豆就是一些香腸和漢堡肉之類的,都是炒飯和炒麵的標配。當時哪有什麼加工食品不健康的概念,反而是時髦。
冷凍食品可能銷售度緩慢,總有一股冰箱味,炒後依然若隱若現。曾經想找回舊時的味覺記憶,故意買來凍它兩個月才炒,還要配一段披頭四下飯,但那味道怎麼都回不去了。
現在的炒飯,花樣可多了。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雄的一家炒飯專賣店,號稱99種口味。多都是一些臺菜牽強入饌。浮誇的有烏魚子、黑鮪魚、魚翅、鮑魚;可以接受的是花雕鵝肉、麻油豬肝、墨魚煙,風格立體得來臺味鮮明。
蜂蜜蛋糕(你沒有看錯,不是甜品,是炒飯)和王子麵炒飯最搞笑:把蜂蜜蛋糕弄碎蓋在炒飯上;王子麵就是我們這裡的藍色怪獸媽咪面,炒飯附送一包,自己搗碎後加在炒飯上,兩者都有讓人啼笑皆非的“這樣都可以”感覺。
我國中餐廳炒飯正常多了:蛋白瑤柱帶子,鮮幹兩種帶子的變調,只用蛋白來突出瑤柱的輝煌。呼應的是大海蝦切粒配蝦乾,只用蛋黃來上色,和帶子瑤柱的前生今世一樣,暗含生死戀的纏綿。含蓄而適度用貴些的食材來合理化較高的賣價,但和炒飯搭來和諧不突兀,是廚藝的另一個境界。
仿印度風味的愛下黃姜粉和葡萄乾、腰果,在印度,應該沒那麼炒飯吧。在越南還吃過芒果和香蕉炒飯,水果炒飯沒什麼新奇,黃梨炒飯大家都吃過吧。
在大馬,聽說富人的水果叫牛油果,要吃有錢佬炒飯,不必像上期說的那樣亂加鮑魚魚翅,牛油果炒飯就行了。哦,當然還要三文魚。
相關文章: 鬍鬚佬/得空炒飯 葉蕙/韓國的遺恨傳奇 張麗珠/炒飯人生 阿薊/想家時,我想吃Masakan kampu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