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29日综合电)四川峨眉山景区昨天发生一宗交通事故,一辆中型客运巴士疑失控冲下山路,酿成3死2伤悲剧。
《乐山发布》通过,昨午1时40分,峨眉山市黄湾镇峨洪路发生一宗交通事故,造成3死2伤,伤者已送院救治。事故车辆是峨眉山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车辆,核载30人,实载5人,司乘人员都是当地人。
ADVERTISEMENT
网传影片所见,一辆中型载客小巴车头部分已遭严重挤压变形,疑似有人被压在车内,部分乘客在警察协助下,从车窗脱身。有目击者亲睹车祸过程,表情十分惊恐。
中媒报道,事故车辆是峨眉山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车辆,非景区观光车,当时车载5人,司乘人员都是峨眉山居民。事发道路峨洪路为连接峨眉山市和眉山市洪雅县的县道,事发路段限速每小时不超过40公里。
事故现场工作人员指出,事发时车辆下山,先是撞到右侧的山体导致车辆失控,随后撞向左侧拦杆。事发时行车速度“有点快”。
目前,事故路段已恢复通行,调查和善后工作在进行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节庆是跟家人团聚的好日子,高速大道上挤满了回乡的游子。然而,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佳节期间飙升,轻者外伤或汽车损坏,重者则可能永远回不了家,成为亲人最痛的遗憾。
佳节期间剧增的交通事故,是执法当局也束手无策的问题。惟有通过道路安全理事会一而再,再而三苦口婆心的劝告,希望提高驾车人士的安全意识,以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
造成车祸的因素很多,除了路况不佳和鲁莽驾驶之外,开车人士的心理状态也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在车流量剧增的情况下,塞车成为驾驶人士的噩梦。
面对车流缓慢、时间紧迫和旅途劳累,司机压力陡增,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然而,真正重要的不是抵达速度,而是确保旅途安全。
李霖泰:做好塞车心理建设
遵守限速勿激进驾驶

国家道路安全理事会理事丹斯里李霖泰说,良好的心理建设有助于司机接受延误的可能性、保持冷静与耐心,以缓解出行压力。
他鼓励驾车人士调整心态,从“快速到达”转向“安全到达”,自觉地遵守限速,避免激进驾驶。
明天开始,全国将掀起返乡潮,所有从吉隆坡等大城市开往各地的车辆将大幅度增加,这也是陆路交通局和交通警察备感头痛的时刻。
李霖泰在开斋节前夕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提前规划行程及合理管理时间,了解路线、途中休息站及交通高峰时段,并预留额外时间应对突发状况,有助降低出行压力和焦虑,司机也需做好面对塞车的心理准备。
“了解交通高峰时期的交通拥堵是不可避免的,沮丧根本无济于事,良好的情绪管理在此刻十分重要。”

练习放松技巧减压力
李霖泰提醒,疲劳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赶时间和疲劳可能会导致警觉性下降,充足休息是保障安全驾驶的关键之一。
他建议司机练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听舒缓的音乐,平复紧张情绪、减轻压力,使头脑清醒。
“缓慢、深呼吸有助于舒缓神经系统,减少压力或愤怒。当司机开始感到不知所措时,可深吸气,调节情绪,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道路上,防止冲动或冒险的决定。”
他说,积极的自我对话与正念训练有助于调整司机的心态,消除负面情绪,并将注意力从沮丧或愤怒中转移,使其更专注于当下,而非焦虑延误或其他因素。
同行者应提醒司机减速
驾驶过程中,家庭成员或乘客不仅是同行者,也是司机的重要支持者,他们可发挥重要角色,积极和支持性的沟通有助于司机减轻压力,确保行车安全。
李霖泰呼吁,家人和社区成员应提醒司机优先考虑安全,而非追求速度。
他举例,一句简单的提醒——“我们不着急,慢慢来,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安全抵达”,可加强安全至上的观念。
他说,家庭成员,尤其是前排乘客,应鼓励司机并给予肯定的话语和认可其努力,并协助操作导航,减轻司机的精神负担。
他举例,“你做得很好”或“慢些,我们不着急”,能有效缓解司机的焦虑,帮助他们专注于道路。
乘客则可营造平静、令人安心的氛围,避免车内出现过大噪音,如高音量音乐或过多的对话。
应适时建议司机休息
长途驾驶若遇上塞车,更容易感到疲劳,李霖泰呼吁,家庭成员应主动提醒司机定期休息、补充水分,适时停车小憩。
“建议主动停车吃饭或短暂休息,可以减轻司机的压力,确保他们保持警觉和安全,而不是强迫他们持续上路。”
此外,李霖泰强调,遇上突发情况时,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全,若条件允许,应将车辆移至远离交通的安全区域,开启危险信号灯,并放置警示三角牌提醒其他驾驶者。
他表示,安全措施到位后,更容易保持冷静,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可办醒觉运动 表彰安全驾驶
李霖泰说,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可在佳节期间发起醒觉运动,透过媒体、社媒平台和公共服务公告,强调安全比超速更重要,同事分享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和安全提示。
他也建议透过激励措施,鼓励负责任驾驶,如道路安全奖励、安全驾驶表彰,或对负责任驾驶的司机,提供通行费折扣,鼓励司机秉持良好心态,认为有关当局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在这些高峰时段为安全驾驶的司机提供折扣。
瓦妮塔:降低死亡人数
道安运动执法减车祸
警方S1F 2022至2024年配合开斋节展开的安全行动数据显示,2022年发生1万2396宗交通事故,尽管2023和2024年有所下降,但仍有8989宗及8862宗事故。
死亡人数也逐年下降,分别是145人(2022年)、126人(2023年)及119人(2024年)。
出行前保养车辆规划行程
陆路交通局道路安全主任兼国家道路安全理事会秘书瓦妮塔说,佳节期间推行的道路安全运动及综合执法行动符合政府降低交通事故,尤其是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目标。

“政府与高速公路营运商及地方政府合作,改善道路标识、安装测速摄像头,并在车祸黑区增加巡逻。”
她指出,司机在佳节期间出行前应做好车辆保养和行程规划,检查轮胎、刹车器、机油、车灯、空调及电池,并加满油箱,民众也可使用交通应用程式查看实时路况,避开拥堵地区。
微睡眠存巨大威胁
驾驶时出现反应迟钝、频繁打哈欠、眼皮沉重,甚至车辆偏离车道?瓦妮塔提醒,这些都是微睡眠的征兆,切勿掉以轻心。

她劝请司机定时休息、轮换司机及补充水分,以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
微睡眠是指一小段维持几秒到半分钟不等,突然陷入睡眠或者睡意昏沉的时间,人们在这期间不会对任何感官知觉有所反应,会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虽然微睡眠的持续时间很短,但这对驾驶人士的安全来说,却有着巨大的威胁。
后座改装成床或影响司机视线
近年来,社交媒体流传将车后座改装成床或使用充气床,让孩子在长途车程中躺卧休息的做法。对此,瓦妮塔警告,这可能影响司机的视线,并在紧急刹车时对乘客带来危险。

“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是为了确保他们在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适。发生事故时,安全座椅对保护幼儿起关键作用,因为它们能妥善固定儿童,有助于降低受伤风险。”
在高速大道上行驶时遇到状况,应该怎么做?以下是有用资讯: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