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發生在渡輪上“動地吟”表演。一群詩人從地面舞臺一躍而起,搭上渡輪,沿著檳威海峽兩岸演出。詩與歌和舞,配上海峽的夜景,本土情懷與無可名狀的渡輪情結,為到場者鑄下的一份獨一無二的渡輪記憶……
前一陣,住在北海碼頭附近的老楊,每隔幾天,都會給我發來退役數年,停靠海域多時的棉花號渡輪的現況照片。他家去碼頭很近,沒事去看看渡輪現況,隨手記錄,這樣的現場市民報導,不算八卦,而是關心。
ADVERTISEMENT
老楊喜歡攝影,年輕到老都愛拍這拍那的,對於這艘逐漸陳舊、傾斜、入水、沉淪,最終看著它被電鋸肢解的老渡輪,他和很多對渡輪有感情的人一樣,感覺蠻不舒服。
湊巧的是,剛過去的週末,我們邀請熟悉本地義山文化的白偉權博士,在檳城福建公冢辦了走讀活動,走訪的其中一個名人大墓,正是檳榔嶼航運業開創者,渡輪的啟航人柯孟淇兄弟柯孟河之墓。渡輪的歷史可追溯到1894年,當年兄弟倆將蒸汽渡輪引進,載著乘客和貨物海面上來回穿梭,從此成為鏈接兩岸的交通工具。
問任何一位檳城人,只要乘搭過檳城渡輪,對這段經驗總會有自己的詮釋。要數特別有意思的,我覺得是2012年發生在渡輪上“動地吟”表演。一群詩人從地面舞臺一躍而起,搭上渡輪,沿著檳威海峽兩岸演出。詩與歌和舞,配上海峽的夜景,本土情懷與無可名狀的渡輪情結,為到場者鑄下的一份獨一無二的渡輪記憶。
我也難忘大馬政治生態翻轉變天前某一年,與香港文化評論人梁文道,以及已逝的耀威,從北海乘渡輪回檳島,站在船頭圍欄看喬治市燈火慢慢靠近。那一晚梁文道特地去了威省給藍眼候選人李凱倫站臺。當晚海面上星光燦爛,大家心裡五味雜陳。
渡輪自2020年從海上退役以後,這幾年的命運是載浮載沉。“棉花號”渡輪報廢后被拆卸成一堆廢鐵。準備翻新轉型為渡輪博物館的“檳城號”黃色渡輪,在海面上傾斜一陣後終於被擺正修復,官爺們一字排開比贊,表示十分關切。另一艘“Pulau Rimau號”渡輪聽聞將被改造成皇后灣海濱水上餐廳,工程正在進行中。
樂觀的人會說,檳城渡輪的故事並未結束,這些老渡輪將以新的身分和形式延續著和存在著,寓意著某種新的開始。人事物本來就該不斷往前,渡輪歲月不應只是一直侷限在人們的緬懷和回憶裡。
這樣的說法未免太平扁。渡輪是時代和載體,城市的象徵,早已深植市民生活。以快艇取代渡輪,載不動抹不去的是渡輪曾在大家生命裡航行的痕跡。
相關文章: 張麗珠/炒飯人生 陳靜宜/葡萄牙、粵菜、甘馬挽釀蟹 葉蕙/韓國的遺恨傳奇 林家豪/義淨西行取經之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