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10:00am 30/10/2024

新教育

Z世代

数码工具

职场层级

无障碍工作环境

新教育

Z世代

数码工具

职场层级

无障碍工作环境

Z世代精通科技 重塑职场层级

文:艾尔曼慕斯达法 (Ts Elman Mustafa El Bakri)
文:艾尔曼慕斯达法
(Ts Elman Mustafa El Bakri,作者为HESA医疗招聘机构执行长首席执行官兼创办人,也是马来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业咨询小组成员。)

随着进入职场,他们对的熟悉正在改变组织的沟通和运作方式。出生于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他们习惯于通过数码平台协作,这种习惯开始改变许多职场数十年来传统自上而下的沟通模式。曾经定义信息流动的僵化层级正变得更加开放和灵活,这反映了这一代人期望推动的转变。

数码工具加速思想交流

Z世代更倾向于在沟通直接且无障碍的环境中工作,无论层级或职位高低。这一代人在利用诸如Slack、Microsoft Teams或Zoom等数码工具的职场中表现出色,这些工具允许跨越组织各层级的即时沟通。例如,在像谷歌这样的公司中,Slack频道作为开放的空间,员工可以从初级职员到高级管理人员自由协作。这些平台使员工更容易与管理层和同事分享想法,打破了曾经将高层管理与其他员工隔离的传统障碍。

ADVERTISEMENT

这种开放的沟通不仅促进了包容性,还加速思想的交流。Z世代员工可以在实时环境中直接向决策者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或对项目进行反馈,而无需等待下一个计划会议或经过层层官僚流程。以科技初创公司Zapier为例,员工使用异步视频信息和Slack进行快速的签到和反馈循环,这使决策速度加快,团队不必等待正式演示或长长的电子邮件链来推进想法。

现在不再需要长时间参加正式会议或撰写冗长的报告来表达想法。Z世代的员工习惯于快速的数码交流,他们会实时将自己的想法推向前台,推动更快的解决方案。他们对社交媒体和在线沟通的即时性非常熟悉,这也影响了他们对职场互动的期望,希望这些互动同样快捷、直接,从而消除旧系统中经常存在的低效。这种速度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促进了持续对话的文化,思想可以在没有不必要延迟的情况下演变和实施。

随着职场采用这些数码沟通工具,层级结构自然变得不那么僵化。各层级的员工可以轻松与领导沟通,提出建议或表达关切,而不必通过传统的企业结构层层上报。这种变化有助于改善信息流动,使公司各层级的想法能够影响决策。然而,伴随着这种开放性,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保持沟通流畅的同时,确保责任和决策的明确性。在沟通更加自由的环境中,领导者必须找到方法,确保角色和决策保持清晰,同时不抑制自然的思想交流。

反向指导跨越鸿沟 平衡层级结构

此外,Z世代对透明度的偏好也在塑造职场期望。他们希望参与决策,了解战略背后的原因,并感受到自己的贡献是有意义的。这种对开放性的推动可以加强团队内的联系,并有助于培养共同的目标感。然而,这也要求领导者比以往更加平易近人和开放。

为应对这些变化,公司可以通过实施反向指导计划来利用Z世代带来的技能和视角。这些计划将年轻员工(数码原住民)与资深员工配对,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数码工具进行沟通与协作。例如,在普华永道等公司,反向指导计划被用来教导高级领导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数码项目管理平台和其他Z世代员工已经熟悉的技术工具。这不仅提升了资深员工的数码素养,也促进了整个组织中更加顺畅和包容的沟通。

反向指导不仅仅是教授技术,它还跨越了代际鸿沟,平衡了层级结构,使双方受益。高级领导者获得了在数字化环境中导航的实用技能,而年轻员工则学习了领导、战略和决策的知识。这些计划培养的相互尊重和开放对话有助于打破传统的障碍,创造一个更加互联和凝聚的职场。

企业实现双赢 保持竞争力

最终,通过结合两代人的优势,公司可以培育一个更加互联、灵活和高效的职场。反向指导不仅教会高级员工新技术,还促进了一种持续学习和协作的文化。随着组织通过这些数字工具变得更加互联,它们将更好地应对现代职场的挑战。层级结构的扁平化不再是引发混乱,而是成为推动更快解决方案和更具适应性战略的资产。

通过拥抱反向指导,企业可以采取积极措施,走向一个代际差异能够增强而非阻碍公司成功的未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高级员工从新的技术技能和视角中受益,而Z世代员工则获得了指导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这一举措确保了组织在日益数码化世界中保持竞争力、韧性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更多【:
2024年中小企业银行创新挑战赛 APU以光伏农业解决方案夺冠
【2024第22届华人领袖远见高峰会】AI空袭从幕后走到幕前,人类如何求生?
【2024年戴森设计大奖】APU大学可呼吸砖 大马赛区夺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0:00am 12/02/2025
陪选手走过低潮高峰,运动心理学家刘金峰:运动员也是人

那些让人紧张得快要窒息的比赛,往往就是在毫厘之间决定胜负。当比赛来到这个程度,选手比拼的不只是技术和体能,更考验的其实是心理素质,谁能挺住压力谁才能笑到最后。

运动心理学家刘金峰曾经跟我国许多顶尖运动员合作,他通过目标设定、自我对话、正念练习等方法协助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同时他也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毕竟运动员也是人,他们跟所有人一样会有情绪和想法,也会有迷茫的时候。

报道:本刊 梁慧颖
照片:受访者提供

运动心理学在我国还是相当新兴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在英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刘金峰(Philip Lew)早年在英国留学,那时刚好遇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见证运动心理学如何变得越来越重要。

刘金峰是运动心理学家,曾在马来西亚国家体育研究院(ISN)任职多年,与国家运动员共事,包括为2024年巴黎奥运金牌之路计划效力,为羽球国手提供心理支持。他的合作对象还包括高塔竞速名将苏为庆,协助苏为庆挑战一小时垂直爬梯健力士世界纪录。目前他涉足电竞领域,为赢得2024年度无尽对决(MLBB)季中杯冠军的雪兰莪红巨人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最初到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留学时,他修读的其实是心理学本科学位。他说:“我很爱体育也很爱心理学,但我以前没想过把这两个兴趣结合起来,直到我看见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有运动心理学课程,我心想这应该会很有趣,所以报读硕士时就决定专攻运动心理学。”

刘金峰早年在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攻读运动心理学硕士课程,毕业回国后曾任职于国家体育研究院。
双方一起找出方法达至目标

毕业回国后,他合作的对象多数是国家运动员,其角色是加强运动员的心理韧性,从而使他们提升运动表现,帮助他们在竞技场上达到最佳水平。

他常形容运动心理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关注运动表现,另一部分是关注运动员这个“人”,因为说到底运动员也是人,他们一样会有情绪和想法,而决定他们成就的因素除了天分和锻炼之外,他们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尤其在紧张激烈的赛事,你怎样管理你的情绪和控制你的反应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他过去合作的运动项目包括国家足球队、草地滚球队、帆船队、七人制橄榄球队等。他用“合作”这个词,因为他强调他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指导运动员怎么做,而是双方一起找出有效的方法,实现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每当他要开始跟运动员合作,他会先去了解对方的运动项目,因为唯有了解那个运动的性质,他才能理解运动员的心理需求。

“举个例子,在90分钟的足球比赛,如果你是守门员,你可能80分钟都碰不到球,所以你的专注力可能不像羽球员那样每分每秒都必须紧紧盯着球。每种运动都有各自的特性和需求,我必须先了解运动员会经历些什么。”

接着,他会协助运动员设定目标,设定目标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将是激发动力的根基,督促运动员不断自我突破。之后,他会通过自我对话、正念练习等心理技巧,帮助运动员提升自信和专注力。

作教练与运动员间的桥梁

如果是个人运动,运动员无论赛果如何都是自负责任;如果是团体运动,运动员即使拼尽全力,也可能会被队友拖后腿,所以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挑战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即使选手从事的是个人运动,刘金峰说,运动员的背后还会有教练、营养师、体能师等人,所以严格来说,运动员在备战时并非单打独斗。相反的,团体运动的每个选手都有不同处境,比如主力球员的处境跟后备球员就很不一样,再细分的话,前锋、中场和后卫的角色也不同,所以虽然他跟团体合作,他还是必须顾及个别选手的个别需求。

从他以往的合作经验,他觉得优秀的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成员之间能够坦诚沟通,有问题就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要不然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只怕会恶化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除了运动员,教练也是他很重要的合作对象,因为如果教练脾气很暴躁,运动员或多或少都会受影响。

“我的角色就像是他们的桥梁,”他说:“一方面我不能令运动员觉得我像是教练派来的间谍,另一方面我又不能令教练觉得我没帮他们做事,所以这个工作其实蛮棘手。”

他觉得幸运的是,他共事的对象往往都是国家级运动员,这些运动员之所以能够来到这个高度,他们的心智肯定都比较成熟,而且清楚自己背负国家荣誉。但如果他合作的对象是八九岁的运动苗子,他可能就需要用另一种模式跟他们相处。

刘金峰跨足电竞界,为雪兰莪红巨人队提供心理咨询。
不让运动员觉得自己被孤立

还有一种情况是运动心理学家发挥所长的时候,那就是当运动员被伤病困扰。

他说,伤病影响的不只是运动员的表现,还包括他们的心理,因为当队友正在积极训练,而自己却只能做复健,那种滋味其实很难受。身为运动心理学家,他的角色是为低落的运动员提供心理支援,不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孤立。

跟他一起协助运动员渡过难关的还有教练、医生、物理治疗师等各个专业的人士,他说,他们通常会考虑几个因素,比如运动员的伤势是否严重,以及运动员是否接近退役的年纪。

“打个比方,如果你受伤时还很年轻,你康复的几率通常会比较高。但假如你已经三十多岁,一次重伤可能就足以令你直接退役。另外,伤势轻重也很关键,你到底是轻微扭伤还是前十字韧带撕裂?假如是前十字韧带撕裂,意味你需要动手术和离开赛场很长一段时间,情况比扭伤严重多了。因此,我们会视运动员的情况给予他适当的帮助。”

对于年轻运动员,通常他都会鼓励他们至少完成大学本科学业或报读教练课程,因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限,万一退役后无所依靠,运动员肯定会很彷徨,所以称职的运动心理学家不只要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还要协助运动员为自己着想。

运动心理学前景光明

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即便是世界顶尖运动员如“飞鱼”菲尔普斯、体操天后拜尔斯和网球名将大坂直美,都曾经坦言他们受心理问题困扰,这是为什么刘金峰相信,运动心理学前景一片光明,越来越多职业运动员会意识到运动心理学有多重要。

以他在英国留学的心得,他认为到英国修读运动科学有个优势:英国很多项目的国家队都跟大学紧密合作,大学讲师和研究生会运用知识去辅助精英运动员,与此同时,讲师和研究生又可以做研究,把学术和实务经验结合起来。

反观马来西亚,他说,这里的大学讲师未必有机会跟国家选手合作,因为多数选手都是跟国家体育研究院协作。虽然国家体育研究院近两年比较积极跟本地大学合作,但比起英国,我们显然还是慢了许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资格认证。他说,本地有些人自称心理师,但他们其实未必有心理学的学历,不像英国,英国心理学会(BPS)对心理师资格及大学心理学课程都有一套严谨的认证制度,唯有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够得到英国心理学会的认证。

刘金峰将于2025年2月20日在双威大学有一场讲座,谈英国的运动教育。这场讲座是英国文化协会教育展“Pop-Up Study UK”(2025年2月20日至23日)的一部分,旨在展示英国在各个领域的教育创新。欲知活动详情,可浏览英国文化协会网站(www.britishcouncil.my)。
更多【】:
抗蛇毒血清 小小一瓶竟是解毒剂
稚气未脱却久经沙场 幼狮队舞出风采
【klpac Connect社区连接计划】跨越视觉障碍 一场可触摸的音乐会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