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學者觀點

發佈: 7:20am 30/10/2024

學者觀點

可負擔房屋

醫療保健

吳林泰

2025年財政預算案

學者觀點

可負擔房屋

醫療保健

吳林泰

2025年財政預算案

吳林泰.2025年財案:平衡當前需求與長期增長潛力

、教育、房屋和勞動力包容性等領域的結構性問題必須持續得到解決。隨著國家向前邁進,眼前的救濟與長期增長戰略之間的平衡,對於建設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公共機構至關重要。

ADVERTISEMENT

撥款高達4200億令吉,旨在滿足國人當前的需求,同時為明日更強大的經濟奠定基礎。預算案的重點領域包括調整最低工資、醫療保健、教育和針對性補貼,表明了政府致力於應對緊迫挑戰和促進經濟包容性與韌性的決心。

2025年財政預算案中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月1700令吉,並將於2025年2月生效。雖然這對許多在生活成本中掙扎求存的國人來說是一個值得歡迎的緩解措施,但這一政策對中小微型企業提出了挑戰,因為這些企業的利潤往往非常微薄。

有鑑於此,政府允許員工人數少於5人的微型企業有6個月的緩衝期,但一些企業可能仍會感到工資上漲帶來的壓力。要確保小企業能夠成功應對這些變化,還需要進一步的支持,如提高生產力的舉措和技能發展計劃,以幫助這些企業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財政預算案撥款430億令吉用於醫療保健,表明政府有意改善國人的健康狀況,並意識到醫療保健對個人福祉和經濟生產力都至關重要。

擴大醫療費用的稅收減免,增加對有學習障礙的孩子的家庭的支持,以及為重病治療患者提供資金,這些都顯示了政府的全面考慮。然而,隨著醫療成本上升,確保這些撥款既有效又可持續將是一項關鍵挑戰。

財政預算案中另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是為女性企業家和支持婦女重返職場撥款6億5000萬令吉。這筆撥款旨在為婦女在經濟領域創造更多機會,這是充分釋放我國經濟潛力的關鍵一步。

然而,要使這些努力產生持久的效果,還必須解決諸如獲得可負擔托兒服務和平等升職機會等障礙。

教育是國家長期增長戰略的基石,撥款高達580億令吉。財政預算案強調技職教育培訓(TVET),這與國家培養掌握數字技術、工程和其他增長領域的熟練員工的目標相一致。

此外,繼續為學前教育提供減稅也反映了對學前教育基礎作用的理解。然而,這些舉措能否取得成功,取決於教育體系能否很好地與不斷變化的行業需求保持一致,以確保畢業生能夠適應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

仍然是議程上的重點,50萬令吉以下的房貸利息將重新獲得稅收減免,75萬令吉以下的房屋也將獲得額外減免。這些措施旨在幫助年輕人實現置業並逐步積累財富。

然而,要全面解決可負擔房屋問題,就必須解決供給制約和地價上漲問題,尤其是在需求仍然很高的城市地區。

政府進行了合理化燃油補貼,將支持目標鎖定在收入最低的85%的人身上,同時將非公民排除在外,這反映出政府在管理公共財政的同時,努力使補貼分配更加公平。

不過,人們擔心這將影響已經在應對成本上升的家庭,尤其是在燃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需要進行仔細的監測和調整,以防止低收入大馬人遭受任何意想不到的困難。

通過諸如愛心援助金(STR)和愛心基本援助金(SARA)等計劃提供的直接現金援助總額達130億令吉,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即時的經濟支持。這些措施可以幫助大馬人應對經濟的不確定性,但僅靠現金援助能否解決長期的經濟差距問題,仍然存在疑問。

將財政援助與技能培訓和就業支持聯繫起來,可以賦權受惠者,使其在過後實現經濟獨立。

2025年財政預算案反映了政府對未來的樂觀願景,平衡了當前需求與持續增長的基礎。雖然本文所討論的措施表明了政府打造經濟韌性和包容性的意圖,但這些舉措的成功將取決於有效實施以及如何適應我國經濟格局的不斷髮展。

醫療保健、教育、房屋和勞動力包容性等領域的結構性問題必須持續得到解決。隨著國家向前邁進,眼前的救濟與長期增長戰略之間的平衡,對於建設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公共機構至關重要。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40am 23/03/2025
吴林泰.马来西亚的平衡术:中国的投资与经济风险

尽管中国投资带来了经济利益,但也带来了风险,包括供应链依赖和技术依赖。为降低这些风险,马来西亚应通过扩大供应链和参与多个全球市场来实现贸易伙伴关系的多样化,通过投资国内创新来加强研发能力,并通过健全的评估框架来监控投资模式,以维护经济主权。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态势,而马来西亚正处于贸易模式转变的交汇点上。随着中国增加在马的投资,马来西亚既面临着经济机遇和战略挑战,而这些都需要谨慎应对。

中国在马的经济足迹已大大扩展,尤其是在半导体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高价值产业。根据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的数据,马来西亚在2024年批准了3785亿令吉(858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外国直接投资(FDI)占45%。中国是马来西亚第三大投资国,投资额达2820亿令吉,紧随美国和德国之后。这些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中国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对中国技术的依赖以及潜在的经济脆弱性。马来西亚必须确保这些投资与本地企业相辅相成,而不是相形见绌。

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中企倾向于聘用外籍人员担任关键的管理和技术职位。调查显示,36.3%的马来西亚中资企业主要聘用中国公民担任关键职位,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和技能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马来西亚应实施结构化人才发展计划。鼓励高级管理层中的本地代表、促进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以及推广技能培养计划将至关重要。例如,清华大学-马来亚大学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解决方案倡议等合作项目,有助于缩小技能差距,为高科技产业培养本地人才。

中国投资的涌入正在重塑马来西亚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然而,马来西亚在技术技能方面的全球排名有所下降,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跌至第34位。预计新投资将带来超过20万7000个工作岗位,确保本地劳动力满足行业需求势在必行。扩大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TVET)计划、加强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关系,以及为人工智能和半导体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经济激励,都是加强马来西亚人才储备、减少对外国专才依赖的必要步骤。

尽管中国投资带来了经济利益,但也带来了风险,包括供应链依赖和技术依赖。为降低这些风险,马来西亚应通过扩大供应链和参与多个全球市场来实现贸易伙伴关系的多样化,通过投资国内创新来加强研发能力,并通过健全的评估框架来监控投资模式,以维护经济主权。

政府也应完善马来西亚的外国投资政策,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关键的改革措施,包括给予将马来西亚企业纳入其供应链的外国企业税务优惠,以鼓励本地合作;加强技术转让协议,以确保知识共享;给予培训和雇用本地专业人员担任高技能职务的企业财政奖励,以促进劳动力本地化;引入投资影响评估,以评估外国投资的长期经济可持续性。

中国在马的投资既带来了经济利益,也带来了战略挑战。在加速产业转型和增长的同时,对外国资本的无节制依赖可能会削弱马来西亚建立经济韧性的能力。平衡的方法——利用外国投资,同时优先考虑本地竞争力——将至关重要。通过实施精心制定的政策和积极的商业战略,马来西亚可以确保持续增长,并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中保持强势地位。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