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六屆二十四節令鼓國際鼓節暨全國精英總決賽,在9月底集合各州中學好手及國際鼓隊於一堂,呈獻了一場盛大的鼓樂盛宴。
二十四節令鼓,源於24種既定花式,經過歲月的錘鍊,如今已發展出更多花樣,展現出更大的可能性。它不再僅僅是一項文化活動,而是朝向創意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透過青少年的創意發想,今天的二十四節令鼓已經變得更加生動,甚至融入了生活的元素。
成功奪得金獎、最佳創作和最佳隊形三料冠軍的寬中二十四節令鼓隊,透過《徵》在豪放的鼓藝節奏、薄霧繚繞與燈光中,展示了生活勇者不畏懼困難前行的精神。 吉隆坡循人中學帶有馬來色彩的《幻鏡》、古晉中華第一中學展現異鄉勞動人民風情的《異鄉》、沙巴崇正中學以農夫們辛勤耕作而豐收美好生活面貌的《穗》等,所展現的不僅是鼓藝,還帶有對生活深刻思考與體會。
今年18歲的新山寬柔中學二十四節令鼓隊隊長謝劼叡受訪時透露,小時候目睹過二十四節令鼓的演出,即深深被那震撼人心的氣勢所吸引。長大後得知寬中是世界上第一支成立二十四節令鼓的學校,便慕名而來。“我選擇報讀寬中,完全是因為對二十四節令鼓的熱愛。一開始,我覺得二十四節令鼓非常帥氣、充滿震撼力,但隨著深入學習,我獲得的卻不止於此。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和有效溝通,這些都是我在加入鼓隊後的寶貴收穫。”
謝劼叡自初中一開始學習二十四節令鼓,至今已經6年。這段時間裡,他的自律性、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有了明顯的提升。許多隊友在加入後也展現出驚人的改善,行為模式變得更加成熟,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避免給鼓隊帶來負面的影響。大家對鼓隊的熱愛,讓他們更加關注自身形象,珍惜這份團隊的榮耀。
他指出,許多人加入是因為覺得打鼓很帥氣,後來才發現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堅持,方能成就。隨著對鼓藝的深入學習,團員們更加註重自己的生活習慣,努力精進自己各項鼓藝。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在舞臺上展現最好的自己,也為了能在這個大家庭中繼續成長。
對於這次鼓隊可以獲得金獎,謝劼叡表示,雖然對自己的鼓隊充滿信心,但當獲獎的那一刻,他仍然感到無比震撼與不可思議。
艱辛訓練換來的成長
擔任新山寬柔中學二十四節令鼓隊教練一職的梁士傑,曾是寬中鼓隊一員,自16歲起便開始學習二十四節令鼓。對於鼓隊的團隊生活,一直充滿熱愛。因此,當學校邀請他回校執教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機會,希望能將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傳承給學弟妹們。
他指出,在團隊訓練的過程中,大家共同經歷著挑戰和辛苦。在烈日下練習,不僅鍛鍊了體魄,也促進了學生的個人成長。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自律,理解了服從的重要性,並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價值。
“訓練的初期往往是最艱辛的,這一階段包括基礎步操和樂理的學習。學生們需要從鬆散的狀態轉變為自律,從不注重儀容到重視自己的形象和穿著。經過至少3個月的基本功訓練後,才能有機會學習到真正的鼓藝。”
他透露,過程中會有半數的學生選擇放棄,這也是鼓隊的一種篩選,讓真正熱愛且有耐心的鼓手能夠留在隊伍中。“每年,我們吸引了二十多名學生參與,目前整個團隊約有百人。在表現優秀的隊員中,有些能夠成為參賽鼓手,而另一些則轉為工作人員。”
獲獎作品《徵》寓意著遠行,象徵著正面思維和麵對困難的勇氣。他說,這是一部描述生活中的鬥士,為了追求目標而不斷奮鬥和前行的作品。“創作與準備始於今年6月,而早在3、4月就開始的訓練,是這部作品的重要基礎。”
二十四節令鼓帶出生活道理
二十四節令鼓經過三十多年的蓬勃發展,已在這片蘊含多元文化的土地上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協會會長吳聖雄表示,二十四節令鼓文化傳播至全國各地,甚至拓展到海外。馬來西亞作為發源之地,也是全球二十四節令鼓隊最密集的國家。
“二十四節令鼓並不單純只有華裔的鼓藝,實際上也融入了巫裔及印裔鼓藝的節奏、敲擊方式等元素。”他敘述,由於馬來西亞沒有四季,二十四節令約兩個星期更替一次的節氣,像是我們的生活節奏,在更替的時節就是一次的過渡,在積極生活之餘也要懂得休息,養精蓄銳再重新出發。“一如竹子般一節一節,人生漫漫長路需要有頓點,才能長久。”聽此敘述,二十四節令鼓除了炫目的鼓藝,還蘊藏了人生態度的內涵。
吳聖雄續道,中學鼓隊的成立使得這項活動變得極具吸引力,雖然易學,但要精通卻不易。“這項運動在全國蓬勃發展,許多族群都開始參與,尤其中學生的參與人數顯著上升。”他分析,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夠擺脫手機的誘惑,二十四節令鼓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增進團隊協作,成為一種強大的團隊活動。“現在已知最小的學員年僅4歲,通過節奏的引導,他們開始接觸這項傳統藝術。”
最初,鼓隊常常被人忽視,人們更多地關注舞龍、舞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二十四節令鼓逐漸為更多人所熟知。
今年的二十四節令鼓賽事經過系統性的改進,首先舉行區域賽,分為北馬、南馬、沙巴、砂拉越、東海岸及中馬區。各區的冠軍隊伍將在總決賽中一較高下。評審團也跨領域邀來戲劇及肢體老師、馬來敲擊老師,增添了專業視覺以外,也注入更加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今年的賽事首次從南馬的新山移至吉隆坡會展中心議會劇場(KLCC Plenary Hall)舉行,形成了一場殿堂級的演出。值得一提的是,來自新加坡、臺灣及中國的國家級鼓隊也參與了演出,體現了“天下鼓手一家親”的精神。
吳聖雄說:“學習二十四節令鼓,不受身材、年齡或種族的限制。這項文化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下一個目標是在2026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人瞭解和體驗這一珍貴的文化。”
採訪隨筆:二十四節令鼓:跨越年齡界限的文化有氧運動
在人們的既定印象中,認為二十四節令鼓是年輕人的活動。但近幾年已逐漸改變,打鼓作為一項傳統藝術,已不僅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也是一種極佳的保健運動。隨著人們對休閒生活方式的重視,打鼓風氣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推崇。
二十四節令鼓作為一項富有文化底蘊的傳統藝術,在演奏和創作過程中,青少年被鼓勵去探索和表達自己的創意。這種創造性的思維不僅體現在音樂上,也能延伸到學習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他們不僅學會了鼓藝,還理解了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增強了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
打鼓需要良好的體力和耐力,這對青少年的身體發展有很大幫助。在鼓隊中,青少年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協作,理解團隊的重要性。每一次的演出和訓練都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這些經驗對他們日後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工作中都大有助益。
打鼓作為一種富有活力的運動,正逐漸成為現代人保健生活的一部分。隨著這股保健風氣的興起,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打鼓不僅是藝術的表現,更是一種促進健康、增進幸福感的生活方式。打鼓通常是在團隊中進行,不僅增強了社交互動,成員間的相互支持和交流,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二十四節令鼓是文化與運動的完美融合。過去的學習者多為中小學生,而現在的年齡層愈發多元,涵蓋了4歲到70歲的參與者。二十四節令鼓正在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各個年齡層的人們。
2024年第六屆二十四節令鼓國際鼓節暨全國精英總決賽成績
金獎
新山寬柔中學《徵》
銀獎
芙蓉中華中學《元壹》
吉隆坡循人中學《幻鏡》
銅獎
加影育華中學《築》
沙巴崇正中學《穗》
大山腳日新國民型中學《破曉而生,踏浪前行》
登嘉樓中華維新國民型中學《火·炎·焱·燚》
古晉中華第一中學《異鄉》
最佳創作
新山寬柔中學《徵》
最佳鼓藝
吉隆坡循人中學《幻鏡》
最佳編曲
芙蓉中華中學《元壹》
最佳隊形
新山寬柔中學《徵》
國際表演團體
中國華僑大學
潮州潮響鼓社
衢州立春鼓社
臺灣眾擊坊
新加坡ZingO Festival Drum驚鼓人
相關報道: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有話說】馬大燈籠節:文化傳承與新生力量的結晶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 有活動】周若濤×梁馨元:談一首詩的發聲方式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有話說】讓韻律操星光熠熠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有活動】朗誦以前,先認真讀懂一首詩 詩人林健文與國賽朗誦冠軍劉巧晴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制服團體聚會 第二屆全國政府中學華文學會幹部研習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