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日綜合電)香港與中國去年2月在疫情後全面通關,繼“北上消費”成為趨勢後,最近也有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醫”。香港公立醫院等待時間長以及部分藥品高價,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道,除了購屋、飲食、娛樂之外,也有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到深圳“北上求醫”。根據深圳市衛健委的資料顯示,2023年深圳共為港人提供70萬人次的診療服務。
ADVERTISEMENT
報道舉例,一名住在香港新界、患有溼疹20多年的女士,今年8月起定期北上到廣東深圳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注射生物製劑,每次出門來回大約3個小時。
一樣的藥物,在香港屬於自費藥,在深圳注射一次的價格大約是香港價錢的三分之一,一年下來可以省下大約10萬港幣(5.65萬令吉)。
港中屬2不同關稅區
報道說,同一間藥廠、同一種藥物,在港中的價錢往往相差幾倍以上。根據香港醫務衛生局的說法,由於港中屬兩個不同關稅區,有各自的海關制度,因此無法統一採購藥物。
此外,香港公立醫院排隊輪候時間長、私立醫院的收費昂貴,也是其中一個促使港人選擇到深圳求醫的誘因。
報道中另一個例子,是2022年確診為肺腺癌第4期的英姐。她一開始是服用在香港已加入藥物名冊、併成為專用藥物的第一代標靶藥,所以當時不需要花大錢。可是服用大約一年之後,她的身體開始出現抗藥性,需要轉為服用自費的第三代標靶藥。
今年初開始,英姐的女兒帶她開始到港大深圳醫院買藥,目前大概每個月需要到深圳一次,價格約人民幣5000元(3087令吉),與她在香港自費的價錢相差接近八倍。
報道引述研究醫療經濟的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說,香港與中國兩地的藥價差距巨大,主要是藥廠的同一款製藥在全球定價都不一樣,特別是在一些高收入的國家,定價會高很多,目的是收回研發時的費用,在人口較多、單一買家的國家,採購的議價能力也會相對較高。
針對港人北上求醫的現象,也有一些中國網友表示:“希望香港人別來佔內地醫療資源”、“還是有大把香港人看不起內地,疫情時不願接受內地醫護援助。”
若遇醫療事故或“求助無門”
報道也提示了可能的法律風險。港人如果在香港求診遇上醫療事故,可向香港醫務委員會進行投訴並且追究責任,相關個案會在醫委會進行訴訟及紀律研訊。要是香港居民在中國求診時遇上醫療上的糾紛或事故,有可能出現“求助無門”的情況。
根據深圳衛健委的說法,當遇上醫療事故,如果涉及各區屬醫療機構,可向轄區衛生健康局諮詢申請;如果涉及市屬及其他相關醫療機構,可帶備身分證、病歷的相關資料,向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或深圳市醫學會提出申請。
阮博文認為,如果香港的醫療狀況沒有改善的話,會令越來越人選擇北上求醫,“這個趨勢會繼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