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传递者,固然有责任去挖掘真相,但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确保所发布的报道不会对儿童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流量竞争和点击率的追逐,近年来不少媒体在处理关于儿童的新闻报道时,已经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分寸,甚至出现泄露儿童身份内容的情况亦时有所见。人权委员会儿童事务专员法拉妮妮,日前便针对这种现象,再度吁请媒体严格遵守2001年儿童法令,尤其是法令第15条文,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儿童的照片、住址、学校或任何可能识别儿童身份的信息。
其实这项法令的主要用意,不仅仅是为保护儿童的隐私,更是为保护他们的未来。然而虽有法令条文,但根据资料显示,媒体在这方面的遵守率普遍偏低,并且只要搜索引擎中随意输入一些关键字,便能发现大量违背道德与法令的报道,很多文章使用夸张、煽情的词句,试图吸引读者。显然媒体为了点击率和追逐流量,完全无视这类内容的上载,可能会对儿童及其家庭造成的长远影响。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传播迅速且竞争激烈的时代,网络媒体为了增加流量与点击率,往往采用煽情、耸动的报道手法,夸大其词地渲染整个事件。涉及儿童的案件尤其如此,不少媒体将儿童置于新闻的中心,甚至不惜利用他们的故事或身份信息来吸引眼球,完全忽视了这些报道可能给儿童的未来带来的永久性伤害。
这种“牺牲儿童”来换取点击的做法,实质性已经完全违背了媒体应有的职业道德。这种渲染化的报道,将会永久影响到孩子及其家庭;姑且不论事件本身性质如何,媒体原则上都应该以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未来为优先。
其实面对媒体在涉及儿童的报道中,频繁越界的现象,各媒体平台是负有责任进行强化监管的。各别平台的审核员务必要积极配合儿童法令,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内部规定,以确保相关报道不会暴露儿童身份,让其未来受到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平台方也应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力监控,严格过滤涉及儿童的内容。
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传递者,固然有责任去挖掘真相,但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确保所发布的报道不会对儿童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方面,各媒体之间必须达成共识,才能做到一起拒绝为了追逐流量而破坏儿童生活的报道方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