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读者观点

发布: 7:00pm 03/11/2024

点击率

人权委员会

流量

2001年儿童法令

网络媒体

点击率

人权委员会

流量

2001年儿童法令

网络媒体

刘凯迪.勿为流量牺牲儿童隐私

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传递者,固然有责任去挖掘真相,但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确保所发布的报道不会对儿童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的追逐,近年来不少媒体在处理关于儿童的新闻报道时,已经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分寸,甚至出现泄露儿童身份内容的情况亦时有所见。儿童事务专员法拉妮妮,日前便针对这种现象,再度吁请媒体严格遵守,尤其是法令第15条文,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儿童的照片、住址、学校或任何可能识别儿童身份的信息。
 
其实这项法令的主要用意,不仅仅是为保护儿童的隐私,更是为保护他们的未来。然而虽有法令条文,但根据资料显示,媒体在这方面的遵守率普遍偏低,并且只要搜索引擎中随意输入一些关键字,便能发现大量违背道德与法令的报道,很多文章使用夸张、煽情的词句,试图吸引读者。显然媒体为了点击率和追逐流量,完全无视这类内容的上载,可能会对儿童及其家庭造成的长远影响。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传播迅速且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增加流量与点击率,往往采用煽情、耸动的报道手法,夸大其词地渲染整个事件。涉及儿童的案件尤其如此,不少媒体将儿童置于新闻的中心,甚至不惜利用他们的故事或身份信息来吸引眼球,完全忽视了这些报道可能给儿童的未来带来的永久性伤害。
 
这种“牺牲儿童”来换取点击的做法,实质性已经完全违背了媒体应有的职业道德。这种渲染化的报道,将会永久影响到孩子及其家庭;姑且不论事件本身性质如何,媒体原则上都应该以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未来为优先。
 
其实面对媒体在涉及儿童的报道中,频繁越界的现象,各媒体平台是负有责任进行强化监管的。各别平台的审核员务必要积极配合儿童法令,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内部规定,以确保相关报道不会暴露儿童身份,让其未来受到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平台方也应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力监控,严格过滤涉及儿童的内容。
 
媒体作为公众信息的传递者,固然有责任去挖掘真相,但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确保所发布的报道不会对儿童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方面,各媒体之间必须达成共识,才能做到一起拒绝为了追逐流量而破坏儿童生活的报道方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5am 15/03/2025
网红“虐待”机器人爆红!狂踹猛推还上演“赛博大逃亡”
拚图)美网红围殴机械人博流量
网红围殴机器人。(Kai Cenat 频道截图)

(华盛顿15日综合电)前段时间,一个名叫 Kai Cenat 的 YouTube 网红,靠“欺凌”机械人大火了一把。截至目前,该视频在YouTube上已有430万播放量,甚至X上转发的视频切片都有8000多万次播放量。

Kai花了7万美元(约31万令吉),买了个宇树G1人形机械人,并带著它开了场直播。刚出场时,机械人还是未拆封状态,整个儿“蜷缩”在一个大箱子里面。

未启动的机械人犹如一滩烂泥,Kai和同伴几经波折,才终于让机械人坐上了椅子。但由于操作不当,机械人开机后突然扭曲著身子,一头栽倒在地。经过多番调试,机械人终于在室内正常行走起来,还能跟人打招呼、握手。

接下来,Kai 开始“虐待”该机械人。Kai先是轻轻踢了一脚,机械人往后踉跄了几步。这时,另外一人对著机械人的屁股就是一脚猛踹,直接将机械人踹翻在地。紧接著,他们又上手推挤,于是机械人便抽搐著摔向一边。

为了让这个机械人看起来更像人,Kai为它穿上了花衬衫。然而这并没有让机器人免于拳脚。在某一瞬间,机械人朝著门口的方向逃去,上演一场赛博大逃亡,但最终还是被Kai抓住并按倒在地。

除了“虐待”机械人,Kai还专门为它买了辆车,带它出去逛街。Kai本来也想让机械人自动上车,但这对机械人来说明显超出能力范围,Kai只能手忙脚乱地把它搬到副驾上。到了餐厅门口,Kai拉著机械人又进行了一波展示,跟围了一圈的观众逐个握手。

这并非首例网红恶搞机器人吸引流量的事件。去年网红 IShowSpeed,就花了10 万美元购买了宇树机器狗。为了更有节目效果,他还改装了机器狗,为其加了喷火器,并且机器狗几次对著他喷火,还把他逼到了游泳池里。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