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周随同马中友好协会举办的大马媒体代表团访华;此次访问是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两国人民交流计划的其中一环,旨在了解和认识彼此的文化、语言、科技及媒体的角色。
ADVERTISEMENT
在北京的访问期间,我们参观了人民日报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以了解它们的运作,并就最新的新闻实践和广播技术进行交流。
在人民日报,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名大马人阿末苏克里。他曾是隶属马新社的记者,于6年前到中国北京工作,之后更与妻子孩子开始在那里定居。尽管至今仍不诣中文,但仍无阻苏克里继续长居中国的决心,语言障碍也并不影响他与家人在中国的生活。
随后我们又拜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马来语部。
那里也有一名前马新社记者依萨;此外,职员都是中国人,但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马来文,在交流期间全程用马来文交流而无需翻译,让到访者大为惊讶,甚至有身处大马的错觉。
除了媒体机构,我们还与就读北京交通大学的大马学生会面,以了解他们在中国学习的情况,并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马来语的中国学生交流。
在交通大学,也有不少巫裔同胞。其中一名电气工程专业学生艾达被问及为何选择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到语言更相通的国家留学时,她回应称,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的技术非常先进,可以用来帮助马来西亚未来的发展。
“此外,这里的亚洲文化更贴近我们。所以,我想在这里学习技术并带回马来西亚。”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负责在交流会上进行中文马来文翻译的马晓格同学仅仅学习了4年的马来语,而出席的22位学生当中,大部分只学习了4至6星期的马来文,但却能以马来文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从这一系列的两国人民交流活动中,足以显示中国已不再只是大马华人的原籍国,而是可以包容和接受所有大马人民踏足及升学的国家。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不再是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团体;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排除意识形态问题和许多非共产主义的政党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加强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交流。
无可否认,马中在一些课题,尤其是南海主权问题上仍存在差异,但首相安华早前接受半岛电视台访问时已经表明,马来西亚与菲律宾、印尼、汶莱、泰国、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但马来西亚不太可能与邻国开战。目前正在制定的解决方案是双边和多边谈判。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最大的贸易国以及主要外资流入国,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市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不断深化,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与中国交好,不仅使大马华人受惠,更有助于整个国家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益。
若国内右翼分子继续炒作有关中国的种族问题,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