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國內右翼分子繼續炒作有關中國的種族問題,這種行為不僅不利於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還可能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我在上週隨同馬中友好協會舉辦的大馬媒體代表團訪華;此次訪問是配合馬中建交50週年,兩國人民交流計劃的其中一環,旨在瞭解和認識彼此的文化、語言、科技及媒體的角色。
ADVERTISEMENT
在北京的訪問期間,我們參觀了人民日報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以瞭解它們的運作,並就最新的新聞實踐和廣播技術進行交流。
在人民日報,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名大馬人阿末蘇克里。他曾是隸屬馬新社的記者,於6年前到中國北京工作,之後更與妻子孩子開始在那裡定居。儘管至今仍不詣中文,但仍無阻蘇克里繼續長居中國的決心,語言障礙也並不影響他與家人在中國的生活。
隨後我們又拜訪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的馬來語部。
那裡也有一名前馬新社記者依薩;此外,職員都是中國人,但他們能說一口流利的馬來文,在交流期間全程用馬來文交流而無需翻譯,讓到訪者大為驚訝,甚至有身處大馬的錯覺。
除了媒體機構,我們還與就讀北京交通大學的大馬學生會面,以瞭解他們在中國學習的情況,並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馬來語的中國學生交流。
在交通大學,也有不少巫裔同胞。其中一名電氣工程專業學生艾達被問及為何選擇到中國留學,而不是到語言更相通的國家留學時,她回應稱,選擇中國是因為中國的技術非常先進,可以用來幫助馬來西亞未來的發展。
“此外,這裡的亞洲文化更貼近我們。所以,我想在這裡學習技術並帶回馬來西亞。”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負責在交流會上進行中文馬來文翻譯的馬曉格同學僅僅學習了4年的馬來語,而出席的22位學生當中,大部分只學習了4至6星期的馬來文,但卻能以馬來文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
從這一系列的兩國人民交流活動中,足以顯示中國已不再只是大馬華人的原籍國,而是可以包容和接受所有大馬人民踏足及升學的國家。
同時,中國共產黨也不再是奉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團體;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許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關係。1989年東歐劇變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強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
無可否認,馬中在一些課題,尤其是南海主權問題上仍存在差異,但首相安華早前接受半島電視臺訪問時已經表明,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印尼、汶萊、泰國、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存在爭議,但馬來西亞不太可能與鄰國開戰。目前正在制定的解決方案是雙邊和多邊談判。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最大的貿易國以及主要外資流入國,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全球市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不斷深化,為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與中國交好,不僅使大馬華人受惠,更有助於整個國家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益。
若國內右翼分子繼續炒作有關中國的種族問題,這種行為不僅不利於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還可能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