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活力名家

|

豪古一派

|
发布: 9:00am 05/11/2024

林家豪

豪古一派

吉隆坡仙四师爷庙

从宗教到非遗

潮汕英歌

台山浮石飘色巡游

闽南游神

林家豪/从宗教到非遗

作者:林家豪

在马来西亚,我们经常认为许多来自福建及广东地区的民间信仰与传统民俗都原汁原味地被传承保留下来,这点并无异议。但每当问起家中长辈或庙宇负责人相关细节时,往往不是语焉不详,就是简单回答前人都是这么做照搬就是。但如今华社普遍学历不低,倘若依然含糊带过,恐怕……

被誉为“中华战舞”的英歌,如今在潮汕地区广受年轻人青睐。

最近吉隆坡市中心有件大事发生,那就是奉祀老吉隆坡守护神的仙四师爷庙举办祈安大醮与游神。

ADVERTISEMENT

吉隆坡仙四师爷宫建于1864年,今年正好160周年,见证了吉隆坡从废墟到大都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吉隆坡的城隍庙,其中主祀的仙四师爷更是不少老吉隆坡人心中的守护神。

根据过去的报道与文献材料,最早一次銮游可追溯到1887年,参与游神者多达4万人。但也因为当时的参与人数实在太多,加上随着吉隆坡的发展,交通拥堵成为严重的问题,所以庙方在1961年举办了最后一次銮游后,就改为庙内庆祝。这一次的游神,可说是阔别63年以后再次恢复其传统。

由于上两周我到南京上课,加上游神当天晚上正好碰上华总十大义演筹款晚宴,所以无法亲临现场参与其盛。不过所幸吉隆坡仙四师爷庙拓荒博物馆执行员林恳在四五个月前曾来洽谈游神相关的一些想法,最后献议林连玉基金文保委员会配合游神举办讲座,而我则毛遂自荐,定了《》这个讲题。

为何会是这个题目呢?这得从去年开始说起。在3年疫情冲击后,2023年总算雨过天晴,中国开始解封,海外来往也渐渐活络起来。当时在社交媒体上,有一种来自潮汕地区的非遗表演艺术,以整齐澎湃的节奏、生动有劲的表演、妆容各异的外观,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种非遗表演艺术叫做英歌。

更没想到的是,去年5月我到江门参加大湾区大会时,大会准备了许多文化项目,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两项中国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在古代,这类表演艺术一般都会在神明宝诞的游神队伍及节庆出现,往往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但由于近现代中国发生的新文化运动、“破四旧”运动等将许多宗教(尤其是民间信仰)相关的内容视为封建迷信,甚至泼脏水污名化,所以在许多外国人眼中都有宗教文化被打压的刻板印象。然而,眼见本来已经衰落凋零的传统如今却生机勃勃,这点让我不停地在思考。

这组飘色在讲述劈山救母的传说。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受到重视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在社交媒体火出圈的,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闽南地区民间信仰强大的力量及雄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旅客蜂拥而至,为的就是一睹闽南游神真容。

气势蓬勃的闽南游神。

这一切现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我的观察,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国政府、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抬头。

早在二十多年前开始,当时中国刚开始准备崛起,国家精力都集中于经济与物质发展,所以当时流行“藏富于民”,鼓励有能力的民众先将市场上流通的珍贵文物收藏起来,掀起一股收藏热。

但如今却大不相同,近年来的博物馆热与考古热,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博物馆与考古工作走进公众的视野,社会大众的文物意识随之提升,过去的旅游模式也渐渐走向深度文化旅游。现在中国各大城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爆满的除了主题乐园及餐厅外,就是博物馆。许多著名博物馆即使已改为预约制,但依然一票难求,比演唱会票还难抢。

而非遗正是现在中国非常重视的文化资源与全民财富,如何发掘、如何运用、如何传承、如何推广成为众人思考的问题。就连近年许多爆款电视剧中都不乏非遗的踪影,比如《延禧攻略》中的绒花、《梦华录》中的宋代点茶和斗茶、《去有风的地方》则带火了云南白族的刺绣与扎染等等。

“有拜有保庇”、“老爷保号”,在生活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的闽南及潮汕地区,各种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民俗终于可以非遗的面貌正名,重返我们的生活。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在马来西亚,我们经常认为许多来自福建及广东地区的民间信仰与传统民俗都原汁原味地被传承保留下来,这点并无异议。但每当问起家中长辈或庙宇负责人相关细节时,往往不是语焉不详,就是简单回答前人都是这么做照搬就是。这我们不能责怪前人,毕竟他们当中许多都是离乡背井来谋生的,文化水平不高是常态,我们无法过于奢求。但如今华社普遍学历不低,倘若依然含糊带过,恐怕就算不是被认为封建迷信,也无法引起时下年轻人的关注。如此一来,再原汁原味的传统难免都会面对失传的困境。

以情况相近的香港为例,香港政府康文署在2014年公布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并在2017年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港目前已有12个项目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除了粤剧、凉茶、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及古琴艺术(斫琴技艺)外,其余8项(长洲太平清醮、潮人盂兰胜会、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天后诞、黄大仙信俗)都是直接或间接与民间信仰有关。

抢包山,是长洲太平清醮最有代表的项目之一。

因此,我在讲座上提出我未来数年的工作方向。首先,我们必须整合资源,展开华社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随着普查与研究的深入,我们需拟订马来西亚华社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从而拟订分级(国家级、州级)、收录标准及保护缓急次序。相关清单与操作指南可提呈国家遗产局,对国家遗产审核做出合理建议,甚至可借此展开跨国联合申遗等工作。

与中国联合申遗的送王船,在202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我相信,我国华社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将是一个非遗大宝库,所以我们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大家一起加油!

相关文章:
林家豪/义净西行取经之路
阿蓟/效法马来人多吃野菜(ulam),可保青春常驻
张丽珠/远去的渡轮
牛忠/葛兰、卡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