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我在廚房忙著準備晚餐時,突然聽見身後傳來幼女興奮的聲音叫道:媽咪,記得在我的考卷上簽名!
回頭一看,只見她邊跑邊跳向我奔來。高高揚起的數學考卷在空中沙沙作響,臉上滿是喜悅。可我應了聲好,卻轉身低頭繼續切菜,儘量掩飾自己的憂心忡忡。她的數學成績已跟不上老師的步伐。數學可是華人的傳統強項啊!每當思及此,我的焦慮即會無來由灌滿全身。似乎要做些什麼,才能緩解深深的無力感。
ADVERTISEMENT
雖然對她的分數早已知曉,也在內心提醒自己無數次,別太在意成績,她能及格就好。可當目光觸及那豔紅色的58分時,微微的失落依舊騰起。
“媽咪,我第一面全對。”等我忙完晚餐坐下時,她忙不迭地遞給我看。
“不錯哦!”嘴上這麼說,可手上動作卻是快速翻過,往第2頁有錯處的地方奔去。
我的雙眼似雷達,往那些我曾經在考前幫她複習過的題目一一掃射,順序、逆序、近似值、最大數、最小數、加法、減法、乘法等;我只想檢驗自己花時間幫她複習後,她是否皆全部理解消化。此時的我,只是個功利心十足的媽媽。
“這一頁我有點錯了。”她低著頭,心虛地不敢看我。
看到她是因為理解錯誤而算錯時,我笑著說:“沒關係,要記住5是可以直接減0,不用借位;0減5才需要借位。”
對女兒的焦慮再也藏不住
小小的安撫後,她繼續像只小麻雀說著近似值做對了。只是,隨著打叉的次數增多,我的眉頭也皺成一座凝重的山;耳邊只聽到嗡嗡作響的雜音,聽不進其他了。
“你再看看這是幾個百?有多少個十?我們來重新做做看,你下次就懂得怎樣做了。”我的焦慮再也藏不住了。
越是催促,語氣越是嚴厲。她到最後連圖中的300刪100的減法都沒能算出來。一會兒寫3,一會兒是2,急得我都快瘋掉了。等到她完全做好這題後,她問我:“媽咪,不是簽名就好了嗎?”
驀地一驚,有如醍醐灌頂,我瞬間愣住,深深地看著她,無法言語。我想趁熱打鐵,讓她知道自己錯在那裡,避免重犯啊!但孩子則是盤算著能玩的時間,餘下不多了。每次單純的分享,最後都因臨時加入的功利心,導致路又邁向複雜,變了樣。
闔上眼睛,做了幾次的深呼吸緩和心情後,我旋即取筆在考卷上簽名。但後面還不死心補多一句:那我們明天拿這考卷做複習。
“可是,明天老師要收走了。”她眼神裡藏著不安。
“拍照起來就好啦!”大女兒是我的神助攻,妹妹的豬隊友。
“東方人總是希望孩子科科都優秀,想盡辦法去補孩子弱的地方。西方人則是專注發掘孩子的天賦,讓他們可以發揮所長。”鄰居閨蜜曾說過的一段話,毫無預警地闖了進來,直中要害。
我仍是逃不開舊觀念的枷鎖。即便我允許她用畫畫的方式,以好蘋果和爛蘋果的概念學近似值,並說明如何把0-4和5-9的蘋果丟掉或送給隔壁的號碼。她都得要說一輪兩個號碼之間的關係與故事,才能進入主題。我的目的,依然只要她儘快掌握數學。
我擔心她在未來跟不上快速的教育步伐;我擔心人家會說這個全職媽媽講很厲害,其實孩子成績也不怎樣;我擔心她的成績會差到科任老師來找我約談。我的腦子跑得太快,把那些本該屬於未來的焦慮,提早拉進生活裡。同時,也以愛之名去粉飾自己想掙面子的事實。
同一份考卷,我們不一致的觀點,錯落在兩處,各自捍衛自己的立場,所以引起了吵架,而非建起溝通的橋樑。
“媽咪,不是簽名就好了嗎?”幼女及時抓住我們的初衷,不至於又釀出另一場撕裂。
臨睡前,我把五指伸進她們的髮絲,輕輕地撥開她們細微打結處,啟動了溫暖時光的晚安儀式。
“媽咪很開心你的百位近似值做對了;還有順序逆序也真的會咯。減法雖然抄錯數目,但算法是對的。而且,你真的有把分數搞懂,很不錯哦!媽咪謝謝你的努力,讓自己慢慢弄明白數學。謝謝你在考試前,願意自動複習功課,並把功課都做好,是個自律的孩子。”
這段溫暖時光,是我近來訂下的“半小時溫柔媽媽”當中的任務。既然沒法當24小時的溫柔媽媽,就從半小時開始吧。所以,我將挑剔的針眼換上廣角鏡頭,她努力的痕跡也就被我看見了。不是所有孩子都懂得應付考試,至少她願意面對。
說來神奇,之前總得輾轉一陣才能進入夢鄉的她,卻秒睡了,隔壁的姐姐亦然。愛化成搖籃,輕輕帶她們進入一個個的美夢裡,流連往返。
於是,她不再那麼討厭上學了。甚至,不敢在校上廁所的她,學著用不同語言告訴科任老師要去上廁所。而且,漸漸變得多話,慢慢交了不少朋友。去超市買東西時,會搶著拿蔬菜水果,歡天喜地奔向馬來小哥處,讓他稱重量和貼價格標籤;還記得用馬來話說謝謝。在家裡動手做其他事物的意願也高了。
“媽咪,你也要有好夢哦!”她燦然的笑容,亮瞎了我的眼。
而長女雖然成績優秀,卻執著於科科都必須90分以上才算達到自我要求。我彷彿看著那座叫做壓力的山,將她壓得如孫悟空般動彈不得。聽她在一次歇斯底里的爆哭聲中說:你每次都會問我功課有沒有做好,考得怎樣?可是,卻能耐心教妹妹和陪她玩。我就只能一個人玩,我很羨慕她,你知道嗎?我也希望媽媽陪我玩。”
這一聲聲的控訴,敲得我無地自容。我是真的忽略她了,總把她的懂事當成理所當然。
ABC認知行為療法
我想起曾經學過的ABC認知行為療法。A代表誘發事件;B是針對這事情所持有的觀點、信念和評價;C則是在特定情況下,個體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她認為我注重她的成績多於真正愛她(B),進而爆發諸多不滿(C)。
所以,就在有一次她氣我沒有履行承諾陪她玩時,我背起了她在房間來回踱步。然後在她耳邊溫柔地說:媽咪答應了陪你玩,卻沒有做到,對不起。今晚暫時先這樣揹著你作為補償,明天再陪你玩半小時。
就是一個小小的轉變,她的壞脾氣瞬間放晴,綻放如花的笑靨,心情愉快躺回在床上。大家一起進行晚安儀式後,甜甜入睡。原來只要願意正視問題,永遠有機會重新選擇,改變結局。
“媽咪,如果我成績不好,你還會像現在這樣愛我嗎?”
曾經,她那麼問過我。當時,我心一緊,淚滾到眼眶處,又散成水流,往臉頰兩旁滑落。惶惶不安在內心徘徊的難受感覺,我太熟悉了。我上前緊緊抱住她,輕輕撫摸她的背後。
“你不必優秀,也一樣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我們永遠愛你。”這句話就像一個錨,讓她的不安得以著陸。
不安,就如隨時在內心移動的板塊,常會因某些類似事情相互碰撞,而引發餘震連連的情緒失控局面。我就是那個剛學著建安全島的建築工人,一次次學用不同的愛的方式去黏住板塊之間的縫隙,期待有天它能變得鞏固。因為我深知,心中有座安全島,未來人生路上才會有探索世界的勇氣;有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底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