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学记

发布: 2:00pm 06/11/2024

SPM

初中统考

坤成中学

杨雯琪

梁芷瑄

高中统

SPM

初中统考

坤成中学

杨雯琪

梁芷瑄

高中统

【校园报道】校外考试表现亮眼 坤中620优秀生喜领奖

图/文:杨雯琪 B38059、梁芷瑄 B38045 坤成中学

(吉隆坡讯)为了鼓励在2023年校外考试(考及)中考获佳绩的同学,于10月12日在李深静大礼堂举办了校外考试颁奖典礼。此次获奖的优秀生总人数达到620人,其中181人在初中统考考获6科A以上,82人在高中统考考获5科A以上,357人在SPM考获7科A以上,总成绩十分亮眼。此外,典礼上还颁发了陈嘉庚杯全国独中统考成绩优秀奖。此次颁奖典礼,学记采访了林蓉秀同学(初中统考7A)、钱欣妍同学(SPM 11A)及优秀生的家长王佩欣。

(6/11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坤中校外考试颁奖典礼,620名优秀生获奖
校外考试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6/11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坤中校外考试颁奖典礼,620名优秀生获奖
初中统考 7A优秀生合照。

钱欣妍(18岁,SPM 11A 优秀生):中学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欣妍在采访中提到,在拿到成绩的那一刻,除了开心之外,她感到更多的是欣慰。她认为自己之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备考期间,因为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心态,她在新年假期拒绝回乡。

尽管如此,她依旧每两到三天抽出一些时间到户外散步或做运动。与部分学生不同的是,欣妍从未参加过补习班,但在SPM备考期间,偶尔会在小红书上寻找他人整理的笔记,并筛选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复习。她表示自己适合白天复习,因此在备考期间每天都会设置好闹钟,让自己早起开始复习。刚开始的时候,她有些不习惯,但后来慢慢习惯了早起,复习的过程也就变得更顺利。

掌握语言关键在于阅读

欣妍擅长语言科目,认为掌握语言的关键在于阅读。在复习华文和国文科时,她偏向阅读范文,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风格。英文科方面,她平时喜欢阅读英文书籍,因此对于她的英文写作帮助显著。至于数理科方面,欣妍认为需要多做练习或者历届考题,并结合课本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倍感压力的备考期间,欣妍几乎没有外出。然而,在一次的特别节日中,她的朋友忽然带着食物到她的家里一起庆祝,让她感到十分暖心。她在备考期间也反复提醒自己,SPM是中学生涯中最后一场、最重要的考试,鼓励自己倾尽全力做好准备,为自己的中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她希望未来即将面对重要考试的学弟学妹不要顾虑太多,尽力而为,毕竟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

(6/11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坤中校外考试颁奖典礼,620名优秀生获奖
钱欣妍:中学生涯最后一场考试画上圆满句号。

林蓉秀(16岁,初中统考7A优秀生):刷题有助提升成绩

蓉秀在采访中提到,她平时在家里比较少主动复习,因此将补习的时间排得比较满。她说,通过结合补习老师和学校老师的讲解,以及补习老师所布置的练习题,能够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她坦言,在面对学科语言的转换时,例如科学从英文转为华文教学的时候,她的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让她对科学更感兴趣,更能够理解学科内容。不仅如此,她还会与朋友一起分享学习资料,或者向学哥学姐购买笔记,其中一位学姐的初中科学华文笔记对她的帮助最大。

须懂为情绪找出口

此外,蓉秀最感兴趣的科目是数学。她表示自己非常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数学相关的概念,并表示“刷题”是保持成绩和提升数学成绩的关键。在备战初中统考期间,她还负责筹办社团的大型活动。她说,她个人非常注重学业成绩,因此会提前和团队沟通好,为每一项工作设立截止日期,以确保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蓉秀坦言,在备考过程中,她曾因需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复习到深夜,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影响情绪。她提及,懂得为情绪找出口非常重要,如果感觉压力过大,可以适当地找人倾诉。对于一些同学在考场上会感到紧张,她分享了自己缓解紧张的方法:在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时,她会喝一口水、深呼吸,冷静下来后再继续作答。最后,她希望即将面对初中统考的学弟学妹们能活在当下,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去做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情,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6/11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坤中校外考试颁奖典礼,620名优秀生获奖
林蓉秀:刷题有助提升成绩。

王佩欣(44岁,7A初中统考优秀生家长):好态度品行更重要

佩欣表示,孩子能在初中统考中取得全A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孩子有自律温习的习惯,以及在统考前不断刷题巩固知识。她坦言,孩子在遇到较弱的科目时,会主动向她反映,并参加校外补习班。佩欣对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没有特定的要求和目标,只要努力过就足矣,因为她认为好态度和品行更为重要。她希望孩子可以在“学习”这条路上获得乐趣,并且从中学会如何更加有智慧地面对生活。

在佩欣看来,适量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调节学习压力。参与各类活动累计经验,便是孩子学习承担责任的过程。当然,她也会教导孩子学会取舍,避免孩子因过于活跃地参与活动而忽略自己的健康和学业。佩欣希望孩子可以拓展自己的优点,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发展,将来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最后,她祝福即将面临校外考试的学生们:坚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你终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6/11见报)大都会学海学记/坤中校外考试颁奖典礼,620名优秀生获奖
王佩欣:坚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你终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15pm 30/03/2025
【爱华文】笔尖上的华文情怀/张雅芳(古晋中学国民型华文教师)
1.这回轮到我“被教育”了!

“老师,罚你写3篇文章。”

平时学生犯错,我总是让他们写文章长知识。这次轮到我“犯事”,他们岂会轻易放过?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明明是星期三,我却把时间表记成了星期四。按照“错误的记忆”,4A原本没有华文课,我却安排了一场辩论比赛。而本该有课的4E直接成了“弃婴”。

等我辩论结束后神清气爽地走到4E教室门口,他们起哄说:“老师,你的课已经过了。”我当场石化,脑袋里一连串问号:“我的课不是第三、第四节吗?”回过神来,才明白是自己记错了时间表。

我试探性地问他们:“那刚才两节课,你们都干嘛了?”

他们同声同气:“站着朗读了3篇文章。”

嗯,真乖。

“老师,我去办公室找你3次,都找不到。你的闺蜜还打电话给你,你都没接。”

就是那么恰巧,我当天没带手机出门。因为担心辩论赛激烈声会吵到SPM考生,所以我们在会议室进行,他们当然找不到我。

接着,判决书下达——“老师,罚你写3篇文章。”

全班热闹起来,像似支持同学的建议。哦,这回轮到我感受“被教育”的力量了。我对他们回眸一笑,僵硬得像断了电,然后瞬间消失在课室门口。课室里传出笑声。我心里嘀咕:行,我写,反正我天天都在写!写完再让你们写读后感,看你们后悔不后悔。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既然是华文课引发的,就当抒发我对华文的深厚情怀吧!

2.华文让我踏上写作之路

28年前的小说处女作。
29年前的投稿剪报。

当年,我在他们的这个年龄,便对华文情有独钟。在那个没有手机、少有诱惑的年代,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阅读中。青涩的青春年华里,我怀抱着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每天清晨4点就设闹钟起床,点起油灯细细品读。后来,在二姨家第一次接触到《马来西亚日报》。由于家里没有订报纸,我便经常跑去二姨家读报。那时,我特别喜欢追读报章上刊载的严沁小说——《鬼屋》。

偶然间,我又发现了报纸上的“莘园”版投稿天地。那里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流连忘返。渐渐地,一颗写作的种子在我心中悄然萌芽,开始激发我提笔写作的渴望。从此,我对华文的热爱更加深厚,为写作迈出了初始的一步。于是,我用笔名“雅雅”开始了写作之路,用笔尖把文字爬成一格一格的小世界,投稿给《马来西亚日报》的“莘园”版。幸运的是,不少作品被录用刊登。这让我备受鼓舞,加上稿费的激励,写作变得格外勤奋。起初,我的文章大多是虚构的小故事,后来,我尝试写小说。或许是因为对小说的热爱让我拥有许多天马行空的遐想,非常幸运,那时创作的小说《错过》被连载刊登,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这些作品的剪报,我已经小心保存了30年,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如今回头读那些稚嫩的文字,总会忍不住莞尔一笑。

3.用华文书写青春与梦想

中六那两年,学校未开设华文班,这让我感到十分失落。但我和另外4位同学决定自修华文。回忆起那段日子,手中常常捧着厚厚的《三国志》。那是文言文版的,阅读起来十分艰难,也不容易理解。为了更好地明白三国的故事,我通过父亲的朋友借来一套《三国演义》的戏剧,反复观看。此外,每周二晚上,我都会准时收听电台广播的三国故事,再通过写作投稿的方式,加深对三国人物的理解。除了《三国志》,巴金的《寒夜》和《文选》中的经典篇章也深深吸引了我,它们的文字让我回味无穷。这些自学华文的经历,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最终,凭借中六成绩,我被师范学院录取。少女情怀总是诗。在师范学院时,我以“杨过”、“小龙女”为笔名创作了许多关于亲情与爱情的小说,收录于《凿石集》。这些文字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记录了我与华文文字相伴的美好时光。因为热爱华文,我选择成为一名华文老师。回首这段历程,虽充满挑战,却让我更加珍视学习华文的初心与收获。

问我为何爱华文?都是因为阅读小说和写作这两件事。

巴金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想,我也一样,生活中拥有不一样的感情,触动书写的灵魂。

对我而言,热爱写作或许源于对丰富生命足迹的感悟,抑或是因在平凡生活中捕捉到了那些不平凡的瞬间。青年时期,我逐渐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捕捉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身边隐藏的美好与自己独特的生活故事。在这一阶段,以笔名“寒心”写作投稿,内容从小说转向散文,因为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将心中所想化作文字倾泻,用文字交流情感,记录点滴心绪。后来,我参加了傅承得老师的讲座。记得傅老提到,写作要为自己的文字负责,因此他始终以真名投稿。从那次讲座之后,我也放下了笔名,开始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投稿。这段期间写作逐渐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我开始勇敢地表达自己。这时我发现,写作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理解自我、关怀世界的心灵实践。通过写作,我得以深入探索内心,同时与外界建立更深的联结,让生活的点滴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写着写着,我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散文集——《记忆·卷起千层浪》,字里行间记录着自己的真实故事。

4.推广华文写作 传承文字之美

海外华裔青少年阅读写作大赛。
印象福州大赛获奖者。

能继续用华文写作,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深感庆幸,自己遇到了许多愿意执笔写作的学生。这些年来,因为对写作的热爱,我在校内积极推广写作的风气,与学生们一同踏上这条文字之旅。从最初的不情愿、不知如何下笔,到如今他们愿意写、能够写,这一点一滴的小蜕变,思维的逐步成长,总是让我由衷地欣慰与欢喜。

每年都有多项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写作比赛。我常对学生们说:“写吧,得不得奖并不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参赛,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只有不断练笔,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我相信,每一篇文章都会成为他们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

砂拉越星座诗社主办,“烟火”青少年文学营 全体学员与砂华作家前辈合影。
砂华新生代文集:“烟火燎原“推展礼。
砂华新生代文集 烟火燎原。

尽管有些比赛未必受到教育部的正式认可,但我坚信,学生们正是通过参赛,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写作技巧。他们不仅丰富了写作题材,拓宽了视野,还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对生活的观察力。那些愿意写的学生,总能让我看到他们在不断进步;而那些抗拒写作的学生,却始终停滞不前,即使勉强拿起笔,也难以下笔。这就是差距所在。写作的路,需要勇敢迈出第一步,而真正的关键在于坚持。这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心之所向。

在校园推广写作并不太容易,繁琐的审核工作常让我感到疲惫。然而,每次有学生递交作品,我总会全力以赴,或许是因为珍惜他们的努力。每当看到他们在比赛中获得,脸上洋溢着喜悦,我内心也充满难以言喻的满足。这份满足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在推广华文教育的路上倾注更多心力。

因为华文,我们相遇,这是一场心灵的共鸣,更是一份传承的使命。因为热爱华文,我们携手踏上写作的旅程,用文字记录心声,用故事点亮生活,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独特篇章。写到这里,我才发现,这篇文章早已超越了被学生“惩罚”的初衷,而是自己对华文的深厚情怀在学生的激发下重新涌现。愿每一个文字,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每一次书写,化为创造未来的起点。

你也可能感兴趣...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