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4:49pm 07/11/2024

統計局

財經

VIP獨享

投資理財

天哥

第一天

體面生活基本開銷

2023年生活成本指數報告

第一天 | 在大馬生活需要多少收入?

我們的體面支出跟他族的體面支出的概念偏差較大,而收入其實並不比其他族群高太多,促使很多人會有“錢比較難存”的想法。

前幾天大馬推出了,報告顯示,目前在大馬的為:

ADVERTISEMENT

單身漢:RM 1,733/月;雪隆地區則需要RM 2,237-2,300/月

已婚的二人世界家庭:RM 3,157/月;雪隆地區則需要RM 3,637-3,765/月

育有兩名孩子的家庭:RM 5,445/月;雪隆地區則需要RM 6,308-6,560/月

Pakw02

看完後不僅感嘆說,原來目前的生活水準已經那麼高了哦?當然,上述的說法是過得體面,就是起碼達成基礎需求,該吃吃該喝喝該享受享受,而不是省吃儉用的活著,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總是說存不到錢。是問題是,這個數額是準確的嗎?他們是如何計算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算算看吧,當然天哥不能代表全馬人,因為生活成本本來就因個人生活方式、居住地區、家庭狀況而異,我們不妨就算算看,一家四口在吉隆坡地區的成活成本吧。

150014726 L Normal None

首先居住是最關鍵的考量。如果在吉隆坡區域租間比較正常的公寓,租金大概是RM 1,500-2,000左右。而如果選擇買房的話,供款可能會介於RM 2,000-3,000左右。當然,這個數額變化會因為地區更靠近中心或者更高級的公司而變得更高。

所以我們取箇中庸,也就是租房大概RM 1,800,買房大概RM 2,300就好,當然買房會多了一些雜費,那麼平均來說,每月成本可能就要RM 2,800左右,解決了一家四口的居住問題了。當然,這裡說的是體面生活,而不是擠壓式租個外勞區或買個殘舊單位之類的。

解決了居住問題之後,下來就是最關鍵的生活日常,也就是食物和雜費(包括水電煤或者寬頻和電話費等)。一般上來說,如果在普通茶室用餐,那麼一頓飯的費用大概為RM 10-15之間,而如果是去其他餐廳的話,一餐的費用則介於RM20-30。

以早午晚3餐來算,一個星期總共21餐,2、3餐吃得好一點,其他則正常用餐的話,人均花費為RM 300一個星期,一個月就要RM1,200了。如果一家四口的話,完全在外面用餐,那麼一個月就需要RM 5,000左右了。當然,小孩子因為食量較低,可以減半以上,但是RM2-3,000左右是免不了。

不過一家四口的話,應該不至於每餐都外用,假設是自己煮的話,一天的食材控制在RM 50以內,那麼一個月也是RM 1,500左右,再算點奶粉錢,然後時不時出外用餐下,RM 2,500左右也是免不了。至於水電煤+電話費,RM 300-500也跑不了。還有幼兒院費用呢!兩名孩子起碼RM 1,500左右,這樣都RM 4,000了。

再來當然是交通費用,買一輛“國民跑車”MYVI,月供、汽油、維護,甚至是停車費等,平均算下來RM 1,000-1,500應該跑不了,然後一些保險甚至醫療費用等等,RM 1,000左右應該也免不了,結果算下算下,天哥自己都軟掉了,原來要稍微過得體面些,一家四口沒有RM 7-8,000應該都不能算過得去。如果算上其他費用,可能還要多個RM 1-2,000,就要接近RM 10,000了。

當然,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天哥上述算的好像太多了,又或者太少了。其實說真的,支出方面,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目,每個人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成本。上述是以過得去的數目計算,更節約的人,很多費用可以控制的更好;過得更精緻的,上述費用則還要再往上添加。

政府的計算,其實是蠻準了,但因為數據涵蓋各個種族,加上華人跟他族的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11:51am 16/04/2025
马伟康 | 伯拉离世:一个人的为人,藏在他人的留言里

伯拉的逝世给了我们一个启事:若不想死后被唾弃,生前就要做个好人;网民留言中那些“该走的人”,离世后大概难以在众人口中得到善终,而这,便是他们生前言行所结的果。

2025年尚未过半,许多名人离世的消息已接踵而至,诸如大S、方大同等。或许是这些名字陪伴着我的成长过程,惊闻噩耗时,我都会怔住片刻,心头一沉,为他们短暂的生命感到惋惜。

如今,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昵称伯拉(Pak Lah),也于4月14日与世长辞。

自我懂事那刻,第一个清晰记得的国家领导人,便是伯拉。小时候,与家人共同留守电视新闻时,总能看见他的身影。故此,前天下班前知晓噩耗时,心中同样泛起一丝惋惜。

曾听一位长辈如此说过:想知道一个人为人如何,从他葬礼上的讨论就能知道了。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没机会亲临伯拉的国葬现场,但社媒上无数网友的留言,已经足以见证他的生前为人。哪怕是对其不熟悉的00后,依然能透过一条条缅怀留言,拼凑出他昔日的模样。

现代执政者与历史上众多君主相同,在朝期间的所作所为都会被记录在册,供后人审视。不同的是,古时帝王所作所为,由起居郎记录;今天,执政者不再只由后人评说,而是当下就被新闻、社群媒体实时记录。

一位历史老师曾如此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多由当时的胜利者所写,因此,所谓历史或许只是“被塑造“的记忆。真相,往往早已随着逝去的王朝一同被覆灭。

以中国历史为例,商纣王在诸多历史文献与影视作品都是这么被描述的:暴虐无道、沉迷酒色,设酒池肉林、发明炮烙之刑、宠信妲己、压迫百姓。由于文献与影视都将他如此刻画,以致多数人对这位先王的印象就是如此。

然而,随着近年诸多历史学家为其翻案。他们指出,商纣王许多恶行可能多为后世朝代加油添醋。也许,真正的他并非我们所见的昏君,只是书写历史的人,不是他。

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生长在一个媒体与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想了解一个执政者的为人,已经无需等到他“驾崩”。早年,我们能通过新闻见证;如今,社媒更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他们的言行通通都被存在某个角落,任人随时审视。

这两天我观察了与伯拉离世相关的新闻,多数网民都对其离世都表达了充分不舍,称其是最好的首相、赞颂他生前的为人。更有人直言:不该走的人走了,该走的人却还还没走。

这一条条留言所留下的,除了是私人情感,更多的是对这位“好人首相”的悼念。

不少媒体整理了其生前语录与任内作为;现任首相安华、前卫生部长诺希山、资深媒体人佐汉嘉化亦在缅怀中透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故事,都让伯拉的人格光芒再度得到升华。

我也来说两个你可能没听过的故事。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伯拉任期内,某中文报揭露了公职人员对外国女性的

不当行为。该事件一经报道,便引发了该国民众的愤怒与恐慌,甚至可能引发外交危机。在那个国阵独大的年代,媒体稍有越线都免不了被对付。然而,他并未关闭该报馆,仅象征性要求总编辑调离现职,同时并未将该总编辑封杀于新闻行业。据悉,其本人甚至毫无惩处之意,此举仅为有所“交代”。

另一个故事。本人先前曾于某中文电视台就职,某次摸鱼闲聊时,一位老屁股告诉我们,当年要设立一家中文电视台,绝非易事。若非伯拉点头,该电视台的开台计划险些胎死腹中,我国时至今日或许也尚未拥有一家正规中文电视台。

回溯当时的时空背景,再回看伯拉的举措。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的媒体环境与言论自由因他往前推进了好几步。他在任内更是开放评论空间,奠定了今日相对自由的媒体生态。

当然,除了媒体环境得以改善,伯拉也曾力图诸多方面大刀阔斧,力求改革。可惜的是,种子虽已种下,却未能开花。一些看不见的手,让他的蓝图无法如期实践,不少民众都在当时痛批他光说不做,最终狼狈下台。

回望今日政坛的各路妖魔鬼怪,伯拉这般政治领袖,实属珍稀。只是,那时的我们,不懂得珍惜。

我认为伯拉的逝世给了我们一个启事:若不想死后被唾弃,生前就要做个好人。

这不仅适用于政治人物,也适用于每个你我。唯有好好做人,后代才不会因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到蒙羞。

网民留言中那些“该走的人”,离世后大概难以在众人口中得到善终,而这,便是他们生前言行所结的果。

从下台到离世,伯拉诸多改革至今尚未得以实践。若存在平行时空,但愿他的夙愿能在那个地方得以实现,也期望那个我们无法知晓的时空中,能有一个截然不同的马来西亚。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