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7日法新電、美聯電)2017年,中國首次與特朗普交手時發生了貿易戰、違反了臺灣前總統的外交禮儀,且導致兩國元首之間的交情轉向冷淡。
如果特朗普信守競選承諾,對中國造成的最大後果可能是他揚言要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徵收60%的關稅。
ADVERTISEMENT
此舉將對中國本已不穩定的經濟造成打擊,中國正遭受青年失業率高企、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和政府債務的困擾。瑞銀(UBS)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的關稅可能會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減少2.5個百分點,約佔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一半。
在特朗普的上一個任期內,美國對超過3600億美元(約1.6兆令吉)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雙方2020年在談判桌上籤署了一項貿易協議,中方承諾改善知識產權,並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約8825億令吉)的美國商品。幾年後,一個研究小組表明,中國實際上未兌現承諾。
美國總統拜登保留了大部分關稅,並在今年對鋼鐵、太陽能電池和電動汽車等進口產品增加了新的關稅。
學者:關稅將再成焦點
新加坡管理大學專注於國際貿易的法學教授高樹超表示,與上次一樣,關稅可能會成為迫使北京回到談判桌的工具。
他說:“鑑於中國這次的經濟狀況不佳,我認為會談的意願會更強烈。因此,儘管關稅可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一些短期影響,但一旦他們達成協議,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
特朗普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幫助促進談判解決俄烏戰爭可能是貿易談判的一個因素。他曾誇口說他能迅速做到這一點,但沒有透露具體方法。
北京智庫中國與全球化中心創始人王輝耀表示,隨著特朗普權衡貿易不滿與尋求中國在全球危機中的支持,這種動態可能會重演。
他在最近的一篇評論中寫道:“中國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最大的貿易伙伴。這些密切的經濟聯繫給了中國一個獨特的機會,在和平努力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特朗普揚言,如果中國進犯臺灣,美國或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150%至200%)。
美國並非臺灣的邦交國,但是臺灣最大的武器供應國。
2016年12月,特朗普違反外交禮儀,接聽了臺灣時任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引起了北京的強烈不滿。自1979年華盛頓和北京建交以來,未有在任美國總統直接與臺灣總統通話。
此舉引發了中國觀察人士圈子的焦慮,但最終,他堅持維持兩岸現狀。
學者:特朗普料不會支持臺獨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表示,中國希望他繼續這樣做。
他說:“特朗普會轉而支持臺獨嗎?不太可能。”
至於中國一再威脅進犯臺灣,特朗普上個月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他不必使用軍事力量來阻止對臺灣的封鎖,因為習近平“尊重我,他知道我是瘋子”。
在競選期間中,特朗普不時會談到他與習近平的私交。兩人關係在他的第一任期開始時非常友好密切,但因貿易爭端和冠病疫情溯源而惡化。
但特朗普也表示,臺灣若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並將這種關係比作“保險”。
中美關係保持一種不確定感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達巍說,特朗普故意在與中國的關係中保持一種不確定感。
他說:“我們清楚看到眼前的挑戰;至於機會,我們還沒有看清楚。”
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特朗普以安全考量瞄準中國科技公司,重點關注電信巨頭華為等大公司。拜登繼續朝這個方向前進,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這是發展人工智能(AI)等戰略產業所必需的。
但特朗普批評了拜登的《晶片和科學法案》。這是一項兩黨法案,專門撥款530億美元(約2338億令吉)建設國內半導體制造業。目前,臺灣生產的最先進晶片佔全球供應量的近90%。
威爾遜中心印度太平洋項目主任後藤志子說,臺灣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臺積電擴大了在亞利桑那州的生產,部分原因是為了回應《晶片法案》,並準備應對美國的任何其他保護主義政策。
特朗普承諾廢除《晶片法案》,但批評人士說,這將破壞他推動美國再工業化的競選活動。特朗普還指責臺灣幾十年前從美國“竊取”晶片產業。
後藤表示:“臺灣在晶片行業的主導地位不但不能提供矽盾,反而可能成為臺北和特朗普之間緊張關係的根源,因為臺灣在晶片領域的成功可能被視為是美國被利用的結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