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动力青年

发布: 9:00am 09/11/2024

巴生兴华中学

APRIL

吉隆坡中华独中

王冠庭

傅译萱

TEAM聚团

2024年第20届马来西亚中学生戏聚奖之聚乐部

《景山街的少年犯》

《8》

中学生戏聚比赛

Emiko

彭俊耀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馬來西亞中學生戲聚獎 反映現實呈現青少年成長

图文:青年特约作者傅译萱

9月22日,举办的《》于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顺利举办,圆满落幕。12支来自不同中学的剧组在舞台上挥洒几个月来汗水所累积的成果,故事、灯光、语言、肢体交织,为自己也为观众呈现充满诚意的演出。有的剧组选择与中学生最贴近的现实场景为出发点,探讨学校里层出不穷的霸凌事件、呐喊出中学生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教育体制下的禁锢;也有剧组从家庭场域出发,诠释隔代亲情与单亲家庭的困难。
剧场将人类的命运浓缩,有放肆在舞台上挥洒乐趣的喜剧,也有者勇于踏出自己现实角色,呈现权力与框架的荒谬、演出战争之下家国破碎的悲剧、向观众抛出少年犯视角下的善恶边界思考。即便所有表演呈现的议题并不相同,共同点在于青少年对于各种议题的理解与表达,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真诚地看世界,勇敢地发声。

戏剧比赛大合照

为了以中学生视角一探中学生戏剧领域,记者采访了两个剧组的学生导演,分别是剧组的朱心宇,以及剧组的郑捷贝。两个剧组呈现的故事不同,但探讨的议题皆以善恶界限为核心。

《景》以青少年视角叙述少年犯的故事,流浪街头的青少年用旁人看来污秽的手段维持生存,许多不可控因素左右着他们的命运。命运无从选择,善良虽是一种选择,但许多人处于身不由己的境地,朱心宇希望人们在权衡善恶时,可以给出更多思考和包容。《8》演出的是校园霸凌事件,郑捷贝希望通过剧本警示众人,在恶势力的压迫下,旁观者的漠视也是校园霸凌的致命帮凶,受害者希望他们的求助被人看见,而不是在静默中选择退缩,最后导致轻生等憾事发生。

《景山街的少年犯》

巴生兴华中学《景山街的少年犯》剧组学生导演朱心宇。

中学生导演因戏剧而成长

学生导演要撰写剧本、控制幕后技术,还要带领演员将虚构的故事演绎得完整、生动,这从来都是苦乐交织的过程。朱心宇和郑捷贝一致认为书写剧本的过程是困难的,《景》剧本需要顾及篇幅与表演时长之间的平衡,在逻辑问题的梳理上也花费了许多心神;《8》的剧本在排练时出现许多呈现错误,导致第一次验收时产生挫败感。此外,两个剧组的演员在演绎角色时也碰到了不同的难题,《景》的难题在于演员生活环境与角色的差距太大,因此花许多时间调整表演细节,才能让表演看起来不那么悬浮;《8》的难点则在于演员对霸凌画面的掌握,若过于闹腾会成为闹剧,若太没氛围又离真实的霸凌过于遥远。

即便辛苦,在参与戏剧演出的过程中,两个剧组的学生导演都收获了不少成长。朱心宇认为自己的统筹能力有所提升,除了兼顾舞台上的艺术呈现,也学会与校方和教练沟通,以便在解决经费和其他限制之下,将一部剧顺利搬上舞台。郑捷贝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进步了,能够带领剧组的演员边玩边排练,对于“戏”的概念也开始变深,不只是作为一个台前的演员,亦能在幕后做好技术控制,因此非常有成就感。

对于热爱戏剧的中学生来说,在舞台上呈现自己的创作,是什么感觉?朱心宇觉得戏剧是一门从无到有的艺术,将想法变成文本,活化在演员身上,结合舞台设计,才得以成为另一个完整的世界:“演戏是一种体验别人人生的方式,导演则是自己创造世界的途径。”郑捷贝认为站在舞台上演绎他人角色的感觉,像是把一个个原先看起来遥远的个体演活:“每次演完一个角色,我都会把演员功课和总结收藏起来,因为是自己把这个角色演活了,这个角色因自己而存在。”这次是她第一次尝试担任导演,她更深刻地感觉到将作品搬上舞台演绎,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被人看见。

《8》

吉隆坡中华独中《8》剧组学生导演郑捷贝

戏聚奖初衷:比起竞争更重视交流与表达

主办方代表Kenneth表示,TEAM聚团从去年开始把活动模式从“中学生戏聚展”转型成“”,每个剧组只有一次演出机会,在舞台上全力以赴展现自我。这个平台存在的意义,是让学生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演出。“不是每一个戏剧学会都有机会在自己的学校表演。即使有机会表演,也不是每一个戏剧学会都有机会在学校里做自己想做的创作。”Kenneth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和表达自我,比奖项更重要。

中学生戏聚奖的评分机制有一个特点——只要作品水准达到80分以上,就能够获得甲等奖项。主办方与评审认为“我想打败其他人获得冠军”的想法,在文艺活动里并不适用,以戏剧活动来说亦是如此。写实表演与抽象表演、喜剧与荒谬剧,都是无法并排定义的,如若被传统的奖项形式限制,仅能选拔出一个参赛者或一支参赛队伍,对作品本身并不公平。

比起营造竞争环境,主办方更希望在中学生戏剧圈子中提倡与培养自我进步的心态,也更重视中学生在舞台上向大众表达的议题。评审邓宇雯和April周雪婷认为,从演出所表达的议题多元性,能够看出学表演的孩子关注身边或社会各个角落所发生的事物,深入地探讨与创作,以此给予观众一些提示,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

Kenneth指出,通过演绎与自身身分有所距离的角色,有助于中学生跳出生活框架,意识到世上有形形色色的个体,培养青少年对他人的同理心。此外,戏剧活动尤其重视情感表达,参与戏剧活动的中学生钻研与表达角色的情感,明白表达情感的方式比想像中多元,不会将自己囚禁在情绪的囹圄里头。加之戏剧是团体性的文艺活动,自然能够推动中学生培养沟通技能。

由此可见,戏剧活动对中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非常正向的引导。然而,中学生戏剧的推动并不是戏剧教练单方面能够做到的,也需要家长和学校配合创造一个让中学生自由发挥的环境。

在多所中学单位担任戏剧指导老师,目前为Team聚团全职老师的Emiko提及,戏剧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排练时间较长。戏剧教学提供很多不同的课程,让中学生全面了解戏剧,以推动他们编导和演戏的能力,现场亦有学生导演的剧本前后修改了七八次才达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因此,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参与戏剧活动会影响学业表现。“其实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挺好的,他们清楚了解参与戏剧的前提是把学业兼顾好。”Emiko说,“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明白孩子为何把那么多时间花在戏剧上。”

Kenneth也希望家长和学校对戏剧活动抱持开放态度,文艺活动追求的并非功利导向的结果,但青少年会在过程中学会更好地表达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曾担任旅游节目主持人、电影及电视剧演员的April则表示,过去南马、北马等地区并不是每一所中学都设有戏剧学会,但目前趋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前进,戏剧教育融入中学校园的频率正在逐步提升。

戏剧教育强调细节 拓宽青少年出路

颁奖典礼上,评审分别以不同的角度总结了当天的演出,并给出建议。Emiko表示,除了演员本身的表现,灯光的运用、舞美的要求、布景细节的处理,都会影响戏剧本身的质量,若处理得好会大大加分,处理不好便会出戏。此外,宣传期的海报也是重中之重,字体、排版都要与表演本身符合并且成为一体。

April提及,演员呈现对白时的咬字是很重要的,需要做好时间和节奏的把控,这时便要针对情绪和呼吸感做练习——情绪和台词的处理必须同步,此时角色创造的前置作业以及对角色的信念感十分重要,演员必须在舞台上融入角色的动作、情绪、感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当表演节奏被紧张打乱时,学会透过呼吸,感受角色的情绪流动,而非急着把台词说完。

在剧场、音乐、自媒体多栖发展的则从IP与自媒体视角出发,表示未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人,打造自己的IP,因此戏剧教育里培养的创作能力对孩子的未来有益。只有IP不会被AI取代,人们必须学会过滤和选择主题,去创作、呈现与感动观众。通过戏剧教育里的经验、学习和成长,能够拓宽青少年的出路,增强个人的不可替代性。

ChoonYow Pong 彭俊耀。蒙纳士大学通讯传播系毕业,媒体文创与企业营销顾问,剧场制作人、导演、导师,自由写稿人、填词人、自媒体内容创作者。获第18届戏炬奖最佳原创剧本《渣不多恋人》,两次入围最佳原创剧本奖《寂然有你》和《听见52灵》。
April 周雪婷。2020年拍摄八度空间首部新年电视电影《附赠的假期》担任主角之一。此作品也获得2021年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特别奖(Seoul International Award)与马来西亚ADS最佳中文戏剧特别奖。
Emiko Ten 邓宇雯。代表作品为《恋上王八蛋》。曾获得戏炬奖年度最佳戏剧与《渣不多恋人》曾获得戏炬奖年度最佳编剧等奖项。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28/04/2025
传达彼此的声音 不想变成听不见她的人──《逃花缘》舞台剧

传达彼此的声音 不想变成听不见她的人──《逃花缘》舞台剧

舞台剧《逃花缘》聚合3名女演员,演绎3代女人相互爱惜与争闹;台上届时不会出现男人身影,可是男人不会不在场。“如果男人觉得女人之间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导演王冠庭如此提醒自己。

从事戏剧工作与教育13年,今年34岁的王冠庭将《逃花缘》定为收官之作,“想多花时间在家庭生活。”去年孩子诞生,生活多了美好,也滋生烦恼。家里有妈妈和老婆同住,常常因为育儿问题起冲突。妻子也是舞台剧演员,夫妻俩将这些烦恼摊开来聊,聊着聊着聊出一部戏的轮廓,再把两位同为人母的女演员拉进来一起玩,便有了这番阵容。

传达彼此的声音 不想变成听不见她的人──《逃花缘》舞台剧
左起:陈昌美、庄宝儿、邓静雯。

由王冠庭执导,庄宝儿、邓静雯、陈昌美主演,《逃花缘》用荒谬喜剧的形式,呈献一个围绕婆媳关系与家庭伦理的现实寓言。

“如果用太写实直白的方式表达,意义不大。这些争吵是很辛苦的过程,很难受很残酷,”王冠庭说,“但其实我们可以笑看这件事,那我们或许能够更加理性,站在第三者角度回看自己的问题,带来反思。”

女人身在其中,时时想逃却逃不掉,而男人也有自己的困惑。

从小看着外婆与妈妈的互动长大,王冠庭不解,一个母亲对女儿似乎更严苛,对孙女却能纵容,“那么她们的隔阂到底是什么?现在我妈妈和老婆又多了一层关系。这是我此刻很想触碰的题材,我想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形成。”

戏里,庄宝儿饰演家婆“向日葵”,邓静雯饰演向日葵的媳妇“玫瑰”,陈昌美饰演玫瑰的女儿“百合”。帷幕拉开,百合刚刚生了一个女儿,她会是一朵什么样的花?家里因此掀起战争,大家纷纷指手画脚,同时抱有各自的烦恼。

如果可以把一句话送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她们想说什么?

传达彼此的声音 不想变成听不见她的人──《逃花缘》舞台剧

陈昌美给百合:决定了,就勇敢一点。

剧情开端,百合决定搬出去住,可是事情没有那么轻松。

“她做这个决定,一定会很纠结,会怀疑自己是否不孝顺。但人生最终都是自己负责,”陈昌美想跟百合说,“勇敢去承担,去面对;只要这个决定是对自己好,自己顺了,一切才会好起来。”

陈昌美形容,百合是一位现代年轻妈妈,给予孩子很大空间去成长;现实中的她也是如此free and easy。

“我孩子4岁,在读幼儿园。上个月,我让他ponteng,带他出国旅行。”出国体验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但身边也会泛起不同声音,有人担心孩子功课跟不上,有人觉得逃课不负责任。“但我认为,不是每天到学校打卡才叫负责任,我孩子学会这个年龄该学的东西已经足够。”清楚自己为何要这么做,那些话语也就如风吹过,“不会影响情绪。”

传达彼此的声音 不想变成听不见她的人──《逃花缘》舞台剧

邓静雯给玫瑰:不要太焦虑,松弛一点。

玫瑰带刺,给人温暖,也让人受伤。戏里,玫瑰是夹在中间的人。

“玫瑰必须顾及家婆的想法,又要担心自己的孩子,”邓静雯解释玫瑰的焦虑源头,“她想保护身边的人,却给孩子太多限制。”担心的背面,也许还有更复杂的情感。“玫瑰当年在婆家也有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她那么生气百合?可能因为她没有反抗的勇气。”

邓静雯是新手妈妈,从来与家婆相敬如宾,唯有一次浮现疙瘩,是在她离开产房不久,“家婆看到孙子很高兴,她讲,孩子好可爱,可以生第二个了;我是剖腹产,刚刚开完刀,听了会觉得她似乎没有关心我。”疙瘩会残留阴影,“坐月时,我会莫名防备她接近孩子。”所幸两人并不同住,阴影才没扩大,“现在好多了。”

玫瑰和她一样,都是容易内耗的人,“松弛点,效果反而更好。”

传达彼此的声音 不想变成听不见她的人──《逃花缘》舞台剧

庄宝儿给向日葵:其实我知道、你很在意我。

“这句话也像是在对我的家婆讲。”

3人之中,只有庄宝儿与家婆在同一屋里生活,平日相处常有摩擦。“我们都蛮强势,喜欢安排事情。”比如农历新年,家婆会为孙女决定穿着,“我会想,我才是孩子的妈妈,可以让我决定吗?哪怕我知道她是好意的。”

戏里,庄宝儿正是扮演家婆的角色,“向日葵比较传统,有她的固执。”排演过程中,心态不断来回摆荡,“有时会被台词trigger,想起家婆也跟我讲过这些话,同时要去理解她其实也是为我好。困难的是,我们这一代要去接受,她爱的方式真的不一样。”

现实里,夫妻俩若要搬出去生活,不是不可能,“可是到今天我都没法做到,不想剥夺一个母亲与儿子相处的机会。”庄宝儿清楚,自己的埋怨里一直也深藏着爱,“我们都要互相找到平衡。”

传达彼此的声音 不想变成听不见她的人──《逃花缘》舞台剧
《逃花缘》导演王冠庭。

王冠庭:警惕自己不要逃

编导女人的戏码,王冠庭不是没有顾虑,“所以我写了故事框架,再让3位女演员一起参与创作。如果觉得我写的不像妈妈的心情,她们会提出来。所以过程很好玩,大家对彼此认识更深。”

自己的困惑有因此慢慢厘清吗?

“我想困惑永远会在。身为儿子与丈夫,最难在于怎么平衡,”敷衍了事不会奏效,“平衡不是说,妈妈来我听,老婆来我听,然后算了,彼此没有沟通。重点是我要如何把她们的话传达给对方。”既然困惑还在,答案还远,“那我们把这些事情拿出来讲,一起面对。”

戏名虽唤《逃花缘》,可王冠庭不想成为逃避的人。

“女观众来看会有共鸣,但我也不想有这样的观念——男观众进来只是看女人有多痛苦,不是的,男人看到女人面对这些事情,他们可以做什么,还是完全不理?如果你完全不理,这代表她们面对的问题,有部分是你造成的。我不是想要警惕大家,我比较是想警惕自己,我不希望变成这样的人。”

■演出资讯

2025年5月23日@8.30PM

2025年5月24日@2.30PM、7.30PM

2025年5月25日@2.30PM、7.30PM

地点:空的空间 YOUR SPACE STUDIO(ARA DAMANSARA)

购票:https://forms.gle/Tom5GvLiTH9TjuV28

联系:Joey 017-3399422

更多文章:

吴伟才/浮世里的泛光
【话剧】《唔讲得》 无法言说的真相?──一场揭露深藏秘密的对话 
西北孤鸟/革语言的命,丢戏剧之魂——《练习簿》的失语困境 


你也可能感兴趣...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