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3:07pm 09/11/2024

马华文学

崭露头角

绽放

世界文学

知音

马华文学

崭露头角

绽放

世界文学

知音

張聰:寫出“只此一家”故事 馬華文學綻放獨特花卉

(版头)张聪:国际学术会议开幕
趙向東(左四)及李健聰(右三)在主辦方代表和嘉賓陪同下,為“世界華文文學與馬華文學及其跨域(文化)傳播“國際學術會議主持聯合鳴鑼儀式。左一起為崔文冰、潘耀明、張聰;右一起為潘碧華及戴小華。(辛柄耀攝)

(吉隆坡9日訊)世華媒體主席張聰說,雖然馬華文學處於華文文學邊陲地帶,但卻以其獨特的屬性逆流而上。我們的文學作品,不但擁有自己獨立的生命和內涵,也樹立起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韻味,並傲然屹立在世界文學的殿堂,寫出“只此一家”的故事。

她說,基於大馬社會文化和環境的不同,馬華文學綻放出獨特的花卉。雖然,大馬華文文學環境,一度被喻為沙漠,無人看好馬華文學的前景,可是正因為環境惡劣,阻礙重重,才激發出馬華文學的韌性和生命力,使其在困境之中,找到了出路,並催生了獨特的文學特質。

ADVERTISEMENT

多元脈絡衍生獨樹一幟存在

張聰今天在馬大文學院舉行的“香港世界華文文學與馬華文學及其跨域(文化)傳播”國際學術會議主持開幕致詞時說,在多元文化、多元言語、多元種族的社會中,馬華文學得以走出純中文的語境,在多元脈絡中衍生出獨樹一幟的存在。

她表示,回顧歷史,馬華文學的起步並不平坦。華文文學的種子,落在馬來西亞這片熱帶土地上,經歷幾許艱辛,才終於開花結果,取得一些成就。

她說,馬華文學的發展,和本土華人社會的演變息息相關。19世紀華人大規模南來大馬,面向未知的命運,在歲月的變遷中,觀念和意識產生變化,從念茲在茲的“落葉歸根”,轉換成“落地生根”。這種身分認同的改變,對馬華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並顯現於文學創作中。

她說:“今天,非常高興見到大家,因為文學而聚集在一起。畢竟,在這個浮躁喧囂的年代,我們更需要文學來淨化心靈,充實精神。”

研討會由世界華文文學聯會、馬大中文系及星洲日報主辦;合辦單位為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福建省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及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支持媒體包括世華媒體。

作家走出國門漸嶄露頭角

張聰指出,作為世界華文文學的其中一支,馬華文學長久以來未受關注,悄然隱沒於角落,然而是金子的總會發光。近年,馬華文學逐漸嶄露頭角,不少作家走出國門,輸出本土的文字與字裡行間的風土人情。

她說,無可否認,馬華文學有其本土屬性,然而,文字底下描述的是共通的人性與情感,因此全球華文讀者,能夠跨越地域的藩籬,在作品中感受到觸動人心的共鳴。

“世界華文文學這些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百花爭豔,綻放出不同的精采。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華文文學將繼續閃耀發光,成為世界文壇上突出的旗幟。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馬華文學也迎來了更大的平臺和機遇,獲得拓展文學疆土的契機。”

黎紫書小說受讚譽鼓舞本地文學

她也提到,馬華著名作家黎紫書的小說《流俗地》,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備受讚譽,這標誌著馬華文學已進一步走向世界,獲得各方的認同與肯定。這鼓舞了馬華文學的創作,為本土華文文學的發展注入活力,勾勒出更為壯闊的前景。

“談到馬華文學,我們不能遺忘這一路走來的艱苦。馬華文學的存在和延續,並非偶然,那是一代又一代的作者、讀者與華社堅持的結果。星洲日報創辦花蹤文學獎,也是為了延續文學的香火,提升文學的風氣。”

她說,不久前,第十七屆花蹤文學獎在柔佛新山圓滿舉行,我們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搭建橋樑讓更多海外讀者認識馬華文學,同時也希望促使馬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接軌,擴大華文文學的外延,豐富其內涵。

“今年,是我們首次走出吉隆坡,南下新山舉辦花蹤,通過這個新嘗試,我們與新加坡的讀者有了更密切的互動,同時也促進了兩地文學的交流,對馬華文學的發展大有幫助。畢竟,大馬的文學讀者群規模有限,市場也不大,馬華文學要實現持續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擺脫邊陲的處境,走向世界,而花蹤願意扮演橋樑的角色,向世界推廣馬華文學。”

馬華文學須走出去尋

張聰說,總而言之,馬華文學必須走出去,尋找更多的知音,向全球華文讀者,展現另一種文學面貌。

“慶幸的是,經過多年的耕耘,世界終於看見了馬華文學,對其研究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馬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也產生了更頻繁的互動與交集。在這一次學術會議上,我們將有幸聆聽各位學者和嘉賓,針對世界華文文學與馬華文學提出他們的真知灼見。他們的研究成果,將引領我們探索華文文學的發展脈絡,深化對華文文學的理解,從而攜手構建一個更蓬勃、更富生命力的華文文學世界。”

她衷心希望馬華文學能夠越走越遠,而全球華文文學的道路,也會越來越寬廣。

(版头)张聪:国际学术会议开幕
國際學術會議吸引海內外學者、作者、研究人員及學生踴躍參加,擠滿馬大文學院講堂。前排右起為張雙慶、崔文冰、張聰、趙向東、潘耀明、李健聰、潘碧華、戴小華及張惠思。(辛柄耀攝)
潘耀明:中馬文學發展新動力

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會長潘耀明說,值此中馬建交50週年的歷史時刻,這次華文文學國際學術會議的舉辦,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面向未來的展望,相信通過此次活動的深入探討與交流,必將為中馬文學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啟示與動力。

他期待在大家共同同努力下,推動兩國文學的繁榮與發展,為構建更加緊密的文化紐帶貢獻力量。

也是香港作家聯會會長兼香港文學館館長的潘耀明說,半個世紀以來,中馬兩國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文化的交融更是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成輝煌篇章,文化的互動不僅促進了文學的繁榮,更加深化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友誼,這次活動,正是這一歷史進程的重要體現與延續。

他提到,中馬文化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建交之前,華人文化便已在馬來西亞紮根生長,華文文學作為華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無數華人的情感和記憶,通過文學的傳遞,不僅使馬華文學在國際文學舞臺上嶄露頭角,也為兩國的文化理解架起了橋樑。

潘耀明也表示,7年前的2017年,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曾在馬來西亞舉辦第二屆旅居文化論壇,當時主題是“一帶一路・旅居文化”,鄭和七下西洋,馬來西亞是必經之地。

他說,他在多年前在馬六甲發現一座具有中國色彩的三保廟,第一次看到鄭和被奉為神壇,神臺下香火繚繞,令他感到十分振奮和驚歎。

“馬六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中華民族文化也通過這根紐帶傳播到世界各地,不少粵閩一帶的中國人通過這條紐帶來到了馬來西亞,他們在這裡落籍生根,與辛勤的馬來人一起建設這個充滿陽光、富饒的家園。”

以文學為載體 促進民心相通

另一方面,潘耀明說,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在20年前在香港成立,整合世界30多家華文文學團體,其宗旨為繁榮世界華文文學創作,為促進海內外華文文學交流而努力。

他說,文學的交流與傳播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愈發顯得重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馬兩國的文化交流迎來了新的機遇,通過文學這一載體,雙方可以更深入地探討歷史、文化和人性,促進民心相通。

“比如大馬的華文文學獎項,包括世界花蹤華文文學獎的評選,花蹤文學獎在華文世界具有權威性,不僅鼓勵新生代作家的創作,也為華文文學的相互學習與借鑑提供了平臺。我也曾是這個獎項的評審委員,現在是顧問,與有榮焉。”

潘碧華:加強了解馬華文學新發展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兼馬大中文系主任潘碧華說,這次的國際學術會議,除了參與發表論文的學者、作者外,報名出席者很多都是碩博士學生,有80%是來自中國,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更多人有機會通過會議進一步瞭解馬華文學的最新發展。

她說,馬華文學的強勁趨勢,形成這裡特殊的文化現象及珍貴的資產,馬大中文系也把馬華文學打造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重鎮,設有馬華文學研究中心,馬大東亞圖書館也設有馬華文學館藏。

她指出,加上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這幾年推出文學創作課程,已連續7年舉行深耕教學,並開始開放給海外學員報讀,這對促成馬華文學成長和交流,將建立一個重要的基礎。

潘碧華也感激本地的報館,特別是星洲日報長期對文學的關注和推動,當然,作家文學團長和學術機構,特別期待報館能繼續重視馬華文學,同時撥出多一點的版位在讓文學作品發表,因為從過去的歷史來看,馬華文學的成長與報館給予的協助和關係,息息相關,提供重要的文學養分。

崔文冰:盼中馬開啟深層思想交流

香港作家聯會副秘書長兼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創會會長崔文冰說,該基金會是香港政府認可的慈善文化機構,長期以來秉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宗旨,香港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歷來都是站在人文發展的最前沿,以包容開放多元的文化特徵形成了香港文學創作及獨特的文化華文視角和卓絕的國際視野。

她說,香港文學也起到了一個連接世界文學的橋樑和窗口的作用,今年適逢中馬建交50週年,在這重要的一個歷史時刻覺得這次的國際舉行會議活動,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而且能成功舉行,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包括世華媒體,且請到了來自世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分量的專家和學者參與,希望能發揮拋磚引玉作用,中馬兩國不僅在商貿旅遊藝術上面有交流,希望從此能夠開啟一個文化和思想深層交流的新篇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