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霸凌事件,部長們喜歡把 “零容忍” 掛在嘴邊,但更像是“零實際行動”。學校的心理輔導員專業嗎?校園的文化健康嗎?舉報機制健全嗎?
ADVERTISEMENT
我國的霸凌問題似乎已司空見慣,尤其在校園,有些人甚至因為霸凌而失去生命。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和普及,校園霸凌不侷限於身體暴力,還包括網絡霸凌和情感上的壓迫。
年齡層,從小學到大學。霸凌形式也多樣,包括身體攻擊、言語辱罵、搞排擠針對等,對學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
最近發生的國防大學霸凌事件,不是第一宗,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宗校園霸凌悲劇。令人擔心的是,政治人物到政府機關已對類似事件感覺稀鬆平常,警方向幾個人錄口供,校方或部門展開內部調查,然後一名學員在持械傷人的罪名下被控上庭,過幾天一切恢復正常,彷彿沒有事情發生過。。
現實中的校園,當今中學的霸凌現象,真的可以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嗎?
事實是,不只頻繁上演的校園霸凌,隨著青少年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網絡霸凌成為校園霸凌的新形式。受害者在網絡上遭受辱罵、威脅甚至公開羞辱,導致焦慮、抑鬱甚至自殺傾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現危機,霸凌的受害者往往出現自卑、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這些都是巨大的傷害。
對待霸凌事件,部長們喜歡把 “零容忍” 掛在嘴邊,但更像是“零實際行動”。學校的心理輔導員專業嗎?校園的文化健康嗎?舉報機制健全嗎?
軟性的方針,比如推廣反霸凌的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霸凌的危害性及正確的應對方法。這種教育提高學生對霸凌行為的認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間的關係。我相信政府應該在這方面有付出努力,但課程的實際效果依然取決於校方老師的執行力、內容的有效性和學生的接受度。
而硬性的方針,比如加強懲戒的執行力度。這方面,政府,尤其教育部,到底做了多少?
政府在剛公佈的2025年財政預算案中,僅宣佈制定網絡安全法案,以減少網絡霸凌問題。霸凌問題在我國這麼嚴重,只是從網絡安全法案下手,足以改變或緩解霸凌問題嗎?
政府肯定需要與社交媒體平臺合作,監控和舉報不良信息,鼓勵公眾舉報網絡霸凌行為。
面對這個時代下的新問題—霸凌現象,政府不能以慣性思維,例如增加官員、內部調查來處理,問題只會越拖延越嚴重。霸凌問題已浮上臺面,政府需要具備正視問題的心態,和全盤專業的方案,嚴正應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