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在比較上一波房市大牛市到這一波上升週期的變化後,更好釐清我國房市復甦軌跡,那麼問題來了,如今復甦訊號有了,但是否就代表市況穩了?這一波復甦又能走多遠?
剛過的2025年財政預算案與房市有關的政策及宣佈,又會對房市復甦進程帶來哪些影響?是會加快抑或拖慢整個步伐?
政局利率穩定
料穩健復甦至2026
參照上一波房市大牛市,當時的上升週期長達5年半,這一波又能有多長呢?拖累這一波上升週期的利空又有哪些?
若沒有太大的外在利空攪局,興業研究區域房產領域研究主管龍國雯看好,這一波穩健復甦會延續到2025年或2026年上半年,因第16屆全國大選落在2027年,或多或少會對市場帶來不確定因素。
ADVERTISEMENT
“看回2022年時全國大選的情況,在大選半年前市場充斥各種大選相關的消息,整體情緒稍顯疲軟拖累市場升勢,鑑於2027年迎來第16屆全國大選,相信在2026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又會開始充斥著各種傳聞和流言,屆時市場信心難免又會受損。”
換言之,這一波房市上升週期料不足以延續至5年以上,而目前房市仍穩步向上,主要歸功於政局與利率穩定。
產業顧問公司大馬亨利行(Henry Butcher Real Estate Sdn Bhd)首席營運員鄧志明點出,儘管反對黨多次嘗試,但仍未能推翻現任聯合政府,並未衝擊市場信心,另外我國的利率堪稱穩定,也是帶穩房市的因素,預期未來2至3年穩定增長不會有大問題,除非外部因素對國家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對於國行來說,保持利率穩定非常重要,因為任何利率大幅上漲將抑制房產需求。”
國行上週三(6日)召開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基於國內外經濟活動穩定與明年整體通脹率料續處可管理水平,如市場預期維持隔夜政策利率(OPR)在3%。這也是自去年5月以來,連續9次利率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國行僅在冠病疫情期間即2020年7月7日,首次將利率降至史上新低水平的1.75%,爾後長達10次議息維持不變,2022年5月才逐步上調利率,回到目前水平。
財案政策中規中矩
不足刺激購房興致
政府政策和支持是決定購屋者是否置產的關鍵,而2025年財政預算案雖出臺助首購族購屋利息稅務減免政策,卻沒有其他能提振產業銷售的政策略顯中規中矩,對於整體市場購興的刺激仍有不足。
從整體大方向來看,政府仍專注首購族擁屋的可負擔房屋政策,豐隆研究分析員指出,明年度預算案對房市並無驚喜,但沒有出臺降溫政策已是好事,另首購族可享有3年房貸利息的稅務減免也是正面舉措。
目前,房市購興仍穩定,鄧志明指出,先前推出的“擁屋計劃”(HOC)已幫助發展商提高產業曝光率,並鼓勵投資者置產,而針對外國投資者在我國置產的條件比起鄰國的印尼、泰國及越南也相對寬鬆,大大提振外資對本地房市的興趣。
“經濟走強勢必提振市場情緒和購興,因人們擔心,若現在不抓住機會購買夢想中的房產,隨著經濟越來越繁榮,房價可能會超出他們的承受能力。”
縱使在產業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大馬區董事經理兼主管Datuk Paul Khong看來,房市復甦情況將好壞參半,尚有可負擔能力、經濟不確定性、供應鏈中斷和建築成本攀升等挑戰,但政府推行更有利投資的政策,將能持續穩定外國直接投資,並提振投資者信心。
大型項目提振柔產業市場
政策是支持房市未來走向不可或缺的元素,但能在遭遇利空後帶動房市很快恢復氣血,少不了諸如基建項目的出臺等向好因素,而政府言明,現階段非落實大型工程好時機。對此,龍國雯指出,市場焦點大多還集中在柔佛,相信在一連串即將出爐的大型項目及基建發展帶動下,柔佛州產業前景會很好。
“希望當地政府不要再像前幾年一樣,隨意批准項目,避免再積累庫存。我們預期會有更多投資進來,比如數據中心,要知道坐落在柔佛的數據中心是應付區域需求的存在,至於在巴生河流域的則是應付本地需求為主。”
市場目前還在靜待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JSSEZ)、隆新高鐵(HSR)及柔新捷運(RTS)的更多宣佈。值得一提是大馬海上柔新捷運的高架主橋上個月1日已順利“合龍”,剩下最後一棒的國際線連接梁,主橋工程進度已達90%,剩下10%收尾工作就能依時在2026年12月竣工。
在嚴謹政策下房市仍可穩定復甦,蘇萊曼沙希認為,這才是譜寫房市長期增長應有的樣子,而不是建立在虛有其表的繁華。
“當初,政府及國行收緊政策是為了避免國內產業市場泡沫化,我們希望市場能穩定增長,所以才要抑制過多的投機性增長趨勢,讓整體需求有更為堅實的基礎且更真實。看回當初的盛景,房價的確上得很快,但整體成交量卻並無增加多少,相反在2012至2014年間的成交量都是呈跌勢。”
5利空打擊房市
既然產業分析員及市場專家都認為,這一波上升週期是建立在更真實的需求,照理應該能打破上一波房市大牛市的上升期,到底有哪些潛在利空縮短了整體上升週期?
利空1◆國內政局牽引市場情緒
比起外圍利空,龍國雯更關注政局走向,並認為這一波上升週期會更多受政局影響。
“馬幣目前表現不錯,這也會牽動產業股走勢,但對於實質需求,市場情緒才是牽引整體房市的關鍵,除非出現經濟衰退,否則國內房市需求將能走穩。”
只有政局穩定,才能確保政策的持續與一致性。不過,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告一段落,聯昌研究提醒,全球貿易不確定性重新升溫或導致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促使投資者轉向避險資產,另在強勢美元政策抬頭下,恐加劇包括我國在內新興市場的資本外流。
“在特朗普上任後,潛在啟動的關稅潮或將加重全球通脹壓力,拖慢美國聯儲局降息週期腳步,推動強勢美元,而針對美國商品加徵更高關稅不僅拉抬美國方面的通脹,也會波及全球。”
分析員表明,在這一輪關稅下,我國也會面臨進口型通脹,且進口成本增加也會衝擊消費者購買力。
而馬幣匯率弱勢,表示產業股先前的漲勢或難維持,加上原先受看好成為2025年財政預算案贏家的產業股,缺乏提振房屋銷售的驚喜宣佈,表現也相對失色。
利空2◆若中美貿易關係再惡化 弊大於利
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得以重回白宮,貿易戰號角即將吹響,雖然市場普遍認為,這將加速“中國+1”戰略,我國也可以從中受惠,但有分析點出,若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再繃緊,或打擊全球需求,進而衝擊我國經濟,對房市也弊大於利。
上週剛過的美國第47任總統選舉被稱為是史上競爭最激烈、相互攻擊最慘烈,以及選舉經費開銷最大的一次選舉,特朗普以高票入主白宮,美國總統拜登也在隔日致電賀喜,並邀請他在“不久將來”赴白宮會面。
目前,市場還靜待特朗普接下來的動向,聯昌研究分析員披露,特朗普連任鞏固加徵關稅和保護主義政策的軌跡,包括提議對所有進口產品徵稅10%,以及對中國商品徵收60%特定關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勢必加速“中國+1”戰略,也能繼續惠及我國。
“隨著中美貿易關係或再繃緊,美國公司將轉向中國以外的市場尋找商品,有望帶動我國出口需求,尤其是高價值領域商品,另外海外企業積極往東盟區域尋找穩定生產基地,將能進一步推動我國外國直接投資向上,畢竟以整體基建及較低生產成本,大馬確具有競爭優勢。”
不過,凡事過猶不及,中美貿易關係若過度緊繃恐成雙刃劍。
縱然貿易及經濟不確定因素升溫,但無可否認,我國電子電器(E&E)、機器與設備、手套、農業產品及傢俱領域,初期有望成這波“關稅潮”大贏家,連帶也惠及工業房產持續火熱發展。
龍國雯縱觀過去的中美貿易戰發展,讓許多企業近年來將部分生產線轉向其他“中立國”,比如東盟市場,我國製造業投資也受到提振,過去這一年工業項目表現甚至還跑贏住宅產業。
“這也是10年前房市大牛市所沒有的元素,當初只有住宅產業獨撐整個房市,現在不僅是住宅產業滯銷情況好轉,工業項目表現也相當優異,更好平衡整體市場發展。”
利空3◆全球衝突走向影響走勢
談及目前房市面臨的主要挑戰與風險,鄧志明披露,全球衝突的風險不可忽視,畢竟市場還是擔心,烏克蘭和中東的衝突是否會持續下去,以及南海和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會否升級。
“屆時,全球貿易和經濟走向將是關鍵,若這兩者的增長受衝擊,投資者勢必更謹慎,自然會衝擊房市。”
豐隆研究也點明,這一波房市上升週期畢竟是仰賴強勁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這是建立在去全球化(De-globalized)及我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中立地位,故地緣政治關係走向也會牽引接下來的房市發展。
“一旦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緩和,供應鏈風險自然會降低,不排除資金迴流活動或走緩,此外,國內政治與政策的延續性也是外資投資前的評估關鍵,所以這兩者的變化都會干擾投資流入。”
利空4◆ 負擔能力限制需求
國際產業顧問公司Rahim & Co研究總監蘇萊曼沙希雖預期,明年的房市還是能延續增長勢頭,但在謹慎情緒拉扯下增速或放緩。
“第二(要關注)是人們的收入水平,當人人都在談論可負擔能力及其他相關事宜時,這無疑還是一個挑戰,因國人收入水平雖有增加,但薪資漲幅始終追不上房價是一大痛點,還有就是生活成本也面臨壓力。”
他補充,這也是為何在提及收入水平時,不能只是單看薪水單上的數字,還要考慮各自的負擔。
“否則就算薪資再高,若每個月負擔都很大,很難有餘錢去投資另一間產業,置產投資會更謹慎。”
政府今年6月10日廢除柴油補貼,柴油零售價按國際油價自由浮動,明年中將合理化RON95汽油補貼,或會加重人們生活成本。
鄧志明補充,零售和辦公領域空間供應過剩,尤其以巴生河流域情況最為顯著,也是不可忽視的下行風險。
利空5◆擁屋成本攀升
除了關注地緣緊張局勢和房屋可負擔能力的問題,Paul Khong認為,政府廢除柴油補及大宗商品價格走高,也會推高擁屋成本,拖慢房市復甦步伐。
“市場對綠色建築需求不斷增長,另外我國即將實施碳定價,可能會增加建築材料成本,尤其鋼鐵和水泥。”
另外,他也點出,不同行業和地區的房市復甦情況各不相同,也是不可忽視的現象,一些地區的反彈速度快於其他地區。
發展商謹慎行事
購屋者趁機撿便宜
房市機遇與挑戰並存,“謹慎”雖是這一波上升週期的關鍵詞,但不代表就是悲觀,相反能謹慎評估,謀定而後動卻是一個健康的現象。
發展商謹慎行事,但蘇萊曼沙希觀察發現,購屋者及投資者雖同樣謹慎觀望,但不代表不買(房產)。
“事實上他們都在趁機撿便宜,或者尋找投資的機會,那是因為行動管制令(MCO)期間情況不明朗,很多人暫緩買屋,隨著經濟好轉重新部署投資。”
他補充:“這也是何以當我們解除行動管制後,產業成交量會上得那般迅速,都仰賴於MCO期間的積壓需求,市場雖趨向謹慎,情緒是無法和疫情前相比,但人們購屋的意願確有增加的跡象。”
這也是疫情後的一種新常態,蘇萊曼沙希侃侃而談,也因為這樣現在談到產業投資,大家會更認真做功課,確定買到是對的產業,尤其身處大數據時代,獲取資訊方面相對更容易。
“總而言之,在仔細瞭解及評估後才做(置產)決定,是一個健康的好現象。”
生活及建築成本攀升雖讓人們更關注價格,或多或少限制需求,但產業顧問公司威廉氏達哈與王有限公司(CBRE|WTW)集團董事經理譚家良認為,若管理得當,房市則還是能以緩慢的速度保持復甦姿態。
“從好的一面來看,馬幣兌美元匯率走強、勞動力市場改善及利率維持不變,還是能為復甦打造良好大環境,預計未來2至3年的房市可維持謹慎樂觀,取決於政府政策的有效實施和地緣政治局勢改善。”
縱然市場趨向謹慎,但Paul Khong點出,比起關注挑戰,認識這些挑戰帶來的機遇更重要。
“比如環境社會治理(ESG)的合規性,推動市場對綠色建築需求,以及購屋者轉向更寬敞、設施豐富的房產偏好,為花園住宅等新型住宅帶來機會。”
結語:未來3年是關鍵
房市復甦訊號有了又能重返週期是好事,且這一波復甦基礎相對紮實不可否認,卻也面對更多外在利空的挑戰,想要實現逆轉升到逆轉勝其實還有不少路要走,起碼未來3年是關鍵,且看政府這次出爐的相關政策能否助房市抵禦外在利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