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试听间

|
发布: 7:00am 11/11/2024

林佚

黄清元

蔓莉

王洛宾

曼丽

林佚

黄清元

蔓莉

王洛宾

曼丽

林佚/蒙古女子到南洋的歷史

作者:林佚
林佚/蒙古女子到南洋的历史
〈蔓莉〉是黃清元的代表作。

眾所周知,〈蔓莉〉是黃清元的代表作,據我查到的資料,其創作背景主要有兩派說法,如下:

一: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王洛賓長途跋涉投奔山西抗日前線,參加了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不久,新疆又爆發武裝衝突,他輾轉西行,卻被阻於蘭州,加入西北抗戰劇團。這期間,王洛賓隨團開展抗日救亡演出,初次接觸大西北原始民歌。那種民歌,是西北名為“花兒”的調令。王洛賓聽到了這樣的調令之後,沉浸其中非常陶醉,從此進入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民族音樂世界,大量蒐集、改編了一些諸如〈馬車伕之歌〉(即〈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等歌曲,一生離不開中國大西北,再沒有回到北京,埋下他與羅珊離婚的導火線。1939年,西北抗戰劇團被強行解散,王洛賓去了西寧,在中學任教,同時受聘於青海抗戰劇團。根據王海成(王洛賓兒子)的說法,適值劇團正在排演一部名為《蒙古青年抗戰進行曲》歌舞劇,王洛賓負責音樂部分,並套用蒙古族民歌曲調,將其改編成插曲〈曼麗〉。

ADVERTISEMENT

故事圍繞著一對蒙古族男女青年,男的稱之為“山道兒”,女的叫“曼麗”。在故鄉淪陷後,男青年加入了抗日義勇軍,離別前與女青年約定戰爭結束後結婚,怎料不久後接獲男青年不幸在前線陣亡的噩耗,女青年最終抑鬱悲痛而死。據說王洛賓聽到故事後,有了創作的靈感,由於他在寫〈曼麗〉時,正值他與妻子的感情初現裂痕,故而他感同身受,便寫得特別投入,歌詞自然融匯了他對妻子那種難以釋懷的愛與愧疚。《蒙古青年抗戰進行曲》因故未能上演,但〈曼麗〉這首歌卻不脛而走,流傳至今。儘管在六七十年代,在諸多思維條框的限制下,〈曼麗〉曾禁播禁唱,卻無法阻止它的流行。

二:部分資料顯示〈曼麗〉這首歌其實源自哈薩克族。根據《新疆哈薩克族音樂研究六十年》論文報告,哈薩克族主要分佈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一小部分則分佈在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和青海省西蒙古族哈薩克族自治州等。自1950年起,學者開始蒐集整理對哈薩克族傳統音樂的曲譜,老一輩音樂家關注民間音樂採風工作,也曾有一批學者到新疆考察,收錄了不同地域風格的哈薩克族民歌。那麼,當年王洛賓有可能在採集民歌時,接觸到這首歌。這樣的猜測,或許並不離譜,但不表示我是對的,歡迎讀者糾正。

林佚/蒙古女子到南洋的历史
王洛賓在寫〈曼麗〉時,正值他與妻子的感情初現裂痕,故而他感同身受。

哪個才是原創?

總體而言,聽眾大可斷定〈曼麗〉並不是本地原創。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是創作人在歌詞置入大自然風景的意象,比如“青山”、“綠水”和“平原”。然而,這首歌聽了許多年,始終有兩個疑惑:女主角的名字是叫“曼麗”,還是“”?王洛賓不可能想到這首歌80年後仍歷久不衰,衍生無數版本(謝雷、秦詠、刀郎、姚蘇蓉、莊學忠等人翻唱),也成為一些論著援引的材料,但我發現歌詞在不同版本稍有不同,究竟哪個才是原始版?

王海成講述〈曼麗〉歌曲創作背景時,唱了一版歌詞,相信是最接近原版歌詞(我截取兩段給讀者看):

我倆的過去/我倆的情意/我怎能忘記

曼麗/怎麼這樣任性離我就走去

從此以後/我是多麼傷心/何時能夠見到你

只有留下的往事/我時常在回憶/曼麗

一樣的星星/一樣的月亮/就是少了你

曼麗/牛郎織女也能一年一相敘

想起當年/我倆的生活在一起多甜蜜

如今只有在夢中和你相遇/曼麗

自己版本的“蔓莉”

至於黃清元的版本,“從此以後/我是多麼傷心/何時能夠見到你/只有留下的往事/我時常在回憶/曼麗”變成了“我很傷心/從今以後/不能見到你/只有留下的情景使我時常在回憶/蔓莉”,而“一樣的星星/一樣的月亮/就是少了你/曼麗/牛郎織女也能一年一相敘”被改編成“美麗的青山/美麗的綠水/只有我和你/蔓莉/可記得我們時常快樂的在一起”。不只如此,在歌曲最後,歌者還唱了“只有等待著死後我們埋葬在一起,蔓莉,蔓莉,蔓莉!”相當悲壯。有趣的是,姚蘇蓉於1967年灌錄這首歌時,估計是歌詞過於傷感,或不符合歌手特質,製作人乾脆將最後一段詞抽掉,於是歌手把第二段歌詞重複唱了兩遍。

林佚/蒙古女子到南洋的历史

我的想法是,有可能當時沒運用現代科技記錄歌詞,歌曲口頭相傳,並在世代傳唱中詞句難免會被修改,連原版的歌名也搞不清了。另一種可能是這首歌傳到南洋時,據說被一位在檳城鍾靈中學執教的黃霜仁老師改編和增填了歌詞(確實年份尚待查證),再交由林仲康、黃清元、章珊珊等新馬歌手演唱。不久,這首歌紅到中港臺區後,往後歌手唱的版本都參考黃霜仁改編版,差別不會太大。

人的死亡有兩次,第一次是肉體死亡的時候,第二次是被所有人遺忘的時候。第一次我們無法抵抗,第二次我們可以預防。憑一首好歌,王洛賓讓眾生聽見憐愛之情,直到現在,每個聽這首歌的人,心中都會想起屬於自己的“蔓莉”,彷彿一場招魂的儀式。

更多文章:

Tom Phan/NO TIME FOR SILENCE〈NTFS〉流行龐克的復興?
林佚/ROSÉ & Bruno Mars 〈APT.〉神曲的營銷術
林佚/大馬人如何看待歌詞創作? 
Tom Phan/在太陽找不到我們的地方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