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上海只可以停留兩天,我選擇不趕路。
放慢腳步,遊走每條巷弄,尋覓匿隱的市井生活氣息;又或者沿著歷史建築走走停停,感受歷史的偉麗。
ADVERTISEMENT
在田子坊喝杯咖啡……
坐在田子坊的波西米亞咖啡館喝杯咖啡,看著穿堂過戶,走街串巷的人,會感受到時光倒流般的奇麗。
狹窄的巷弄間,停放了居民的腳車和摩托,頭頂上伸長的曬衣杆,晾曬著二樓居民的被單和衣物。田子坊完整保留了法國人當年建的石庫門,既延續了住宅功能,也被打造成旅遊景點。
每條巷弄都有店鋪,皮革、飾品、上海特產雪花膏、大白兔糖、花茶和旗袍。咖啡館和小酒館置身在石庫門巷弄住宅的結構中,隱幽迷人。居民不時騎行而過,留下市井生活氣息,又瞬間把我帶回日常。
當年這裡是法租界,我往前走進更深的巷弄,遙想著當年居住在這裡的上海人,巷弄越深就越幽靜,轉角會遇上丁力的鬼魂嗎?別傻了,丁力只是個虛構人物。走著想著,一不小心就要踏入平常人家裡,被“遊客止步”和“禁止拍照”的告示牌阻住去路。
如果在上海只可以停留兩天,我選擇不趕路。
放慢腳步走上新天地的街道,改建的歐式陽臺,一排排的梧桐樹,柏油路上撿起的落葉都顯得絢麗。
寬敞的步行街兩旁,餐廳露天座坐滿了嘆下午茶的人,很有法國味,令人錯覺置身歐洲。上海最早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群體,被稱為“老克勒”,這個詞來自“Class”(等級)或“White-Collar”(白領)的音譯。
“老克勒”過著西式生活,講究生活格調,他們喝下午茶、吃西餐、到舞廳跳舞。在家裡會拼命擠出最後一丁點牙膏,但出門時卻非常講究穿戴,據說還具備一眼就能辨識對方西裝出自哪家的能力。
當地人把繼承這種生活方式的新一代,稱為“小克勒”。路過的我,也想在梧桐樹下喝一杯咖啡,起碼當一回“遊客勒”。
新天地與田子坊都屬於“石庫門建築”,是上海獨有的中西合璧式建築風格。不過兩處的氛圍截然不同。新天地賦予石庫門一副新的消費文化臉孔,走的是高檔消費路線,時尚品牌、咖啡館、酒吧、異國料理、法式甜點,雖然當地的一些石庫門建築經拆掉或重建,但處處仍瀰漫著歐式貴氣。
石庫門──跨越歷史的老建築
建築物的壽命可以比人類的壽命長很多,刻錄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經歷和事蹟。人類與建築物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建築物保存了記憶,甚至是象徵著未來。看一座建築,是讀一段歷史,也可以是展望未來。
上海被稱為“中國的近代史”,處處是中國近代遭遇殖民文化的遺蹟。清末戰亂四起,不少人逃到上海的法租界避難。石庫門建築即是為了應付當時激增的房屋需求,於19世紀興起的建築形式。
這種建築結合中國傳統江南的院落式佈局,以西式建築常用的磚石做外牆材料,聯排的建築形式也是西式風格的標記。房屋的大門以石條為材料,圍起來做成門框,就像把門“箍”起來一樣,其實“石庫門”這個叫法,是從“石箍門”演變而來。
石庫門是上海數代人的住宅,形成了獨特的社區文化。隨著城市的發展,保留下來的石庫門被改造成商業空間或藝術區,發展成旅遊景點。
漫步上海外灘,感受歷史建築的風韻
我沒有放棄偶遇丁力。
當年上海已是國際大都會,西方各國在上海外灘,即“上海灘”沿途建造洋行、銀行等各式大樓,如今上海灘已成了“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形同大型露天博物館,走在之間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偉麗。
那裡集合了古典折衷主義、英國古典主義、巴洛克、哥特復興式、法國晚期文藝復興形式、現代主義、日本式的西洋風……遊走於各式風格的建築之間,不小心就走進了影視作品裡的場景。因電視劇《繁花》而再度映入熒幕的和平飯店也在,但那裡卻沒有《上海灘》。
沿著歷史建築走透透,十分考驗體力,可以耗上整個下午。如果腿有餘力,附近還有南京路步行街。步行街規劃整齊,不只有老字號店鋪,還有國際品牌入駐,是熱門的購物旅遊景點。走累了,找一家店歇歇腳用餐,等待夜幕降臨,等待萬國建築換個裝。
這邊是黃浦江沿岸,與這群古蹟建築群隔江對望的那一邊,是上海繁華的現代化建築群——陸家嘴亞洲金融中心,上海明珠塔就是在其中。入黑後,黃浦江兩岸燈火璀璨,古蹟建築與摩登大樓合力演出燈光秀。看夜景,也看人頭攢動,或許丁力在其中。
此行,本報記者隨同由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館安排的考察團,遊覽上海。
入夜的上海燈火璀璨,摩登大樓的燈光秀盡顯大都會的魅力。
延伸閱讀: 【中國】上海,魅力四射的魔都 【中國】走,到上海串門子去! 【中國雲南】視頻 | 麗江──慢活樂遊千年古鎮 【中國】冬遊故宮,穿今越古看兩朝盛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